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如图所示为3组生物:A.根瘤菌与豆科植物;B.农作物与杂草;C.狐与兔的种间关系示意图(纵轴表示个体数,横轴表示时间,a、b代表每组中的两个种群随时间推移的数量变化).请据图回答:
(1)判断A~C 3组生物对应的示意图:A
 
,B
 
,C
 
.(横线上填写文字:甲、乙或丙)
(2)若3种种间关系中的a死亡,对b有利的是
 
. (横线上填写:甲、乙或丙)
(3)a或b的变化曲线代表的是
 
(种群或群落)水平上的研究;a和b之间关系的变化则是在
 
(种群或群落)水平上的研究.
考点:种间关系,群落的结构特征
专题:
分析:1、三种坐标曲线图:
图甲表示共生关系:共生是两种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相互依赖彼此有利,数量曲线呈平行关系,两曲线是“同生共死”的同步性变化,代表互利共生关系.
图乙表示捕食关系:捕食是指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为食的现象,数量曲线分析有时相反,有时平行,两曲线是“先增加者先减少,后增加者后减少”的非同步性变化,代表捕食关系.
图丙表示竞争关系:竞争是两种生物生活在同样的环境条件中,由于争夺资源、空间等而发生斗争的现象.竞争结果往往对一方不利,甚至会被消灭,两曲线是“你死我活”的同步性变化,代表竞争关系.
2、A.根瘤菌与豆科植物属于共生关系;
B.农作物与杂草属于竞争关系;
C.狐与兔的种间关系属于捕食关系.
解答: 解:(1)A.根瘤菌与豆科植物属于共生关系,对应甲;B.农作物与杂草属于竞争关系,对应丙;C.狐与兔的种间关系属于捕食关系,对应乙.
(2)若3种种间关系中的a死亡,对b有利的是丙,这是由于a和b属于竞争关系,a死亡后,不再和b竞争资源等.甲乙图中a死亡,b也死亡.
(3)a或b是属于种群,所以a或b的变化曲线代表的是种群水平上的研究;a和b之间关系的变化则是在群落水平上的研究.
故答案为:
(1)甲    丙    乙              
(2)丙     
(3)种群   群落
点评:本题结合图解,考查种间关系,要求考生掌握几种常见的种间关系,能根据曲线图中两种生物的数量变化关系判断它们的种间关系,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下列物质或结构中含有胸腺嘧啶“T“的是(  )
A、DNA聚合酶
B、烟草花叶病毐
C、ATP
D、肾小管壁细胞中的线粒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生物学实验中常用到普通光学显微镜,试回答下面的问题.
(1)一个细小物体若被显微镜放大50倍,这里“被放大50倍”是指细小物体的
 

A.体积         B.表面积       C.物像的面积      D.长度或宽度
(2)在目镜为10×、物镜为8×的视野中,看到刚好穿过视野中心的一行连续排列的10个细胞.若目镜不变,物镜换成40×时,则在视野中看到细胞数目比原来
 
,看到的细胞比原来的大
 
倍,所看到视野的亮度比原来
 

(3)将低倍镜换成高倍镜一般有以下几个步骤:
①移动装片
 

②转动
 

③调节反光镜或
 
以调整视野的亮度;
④调节
 
至物像清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图1表示某植物叶肉细胞内的部分结构及相关的代谢过程.图2表示某植物在光照充足的条件下,温度对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速率的影响.图3表示在光照条件下改变CO2的供应,物质A和物质B的浓度变化情况.

(1)若图1中的叶肉细胞处于2℃的环境中,气体转移基本停止的原因是
 

(2)图2中M点表示有机物积累量为零.在M点时,叶绿体内ATP会发生移动,可以发生图1中的
 
 过程(填字母).图2中在40℃~60℃范围内,随着温度上升,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的变化速率不同,其主要原因是
 

(3)图3显示,当光照下物质A、B浓度达到稳定后,突然中断CO2的供应,A、B物质的浓度将发生变化.其中,固定CO2的化合物以CO2转化的第一个产物分别是
 
(填图3中字母).
(4)卡尔文给小球藻悬浮液迅速通人14CO2光照一定时间(从1秒到数分钟)后杀死小球藻,同时提取产物并分析.实验发现,仅仅30秒的时间,二氧化碳已经转化到许多种化合物中.想要探究CO2转化成的第一个产物是什么,可能的实验思路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图甲为某一森林生态系统中红松的种群密度的变化示意图.据图回答:
(1)甲图中A→B的种群密度的变化率为
 
株/(100m2?年)(以“+”代表增强,以“-”代表减少).
从甲图中B→C的变化可以看出,在该年份中红松种群的年龄组成的特点可以用乙图中的曲线
 
表示.

(2)
 
以及
 
是决定种群大小和种群密度的直接因素.
(3)生态学家为了监测和预报该生态系统鼠害的发生情况,对弃耕后田鼠种群数量的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
①研究者通常采用
 
法估算该地区田鼠的种群数量.调查统计发现田鼠繁殖能力很强,在最初的一个月内,种群数量每天增加1.47%.
②根据
 
,构建了田鼠种群增长模型为Nt=N0t(其中,Nt代表t天后田鼠的数量,t表示天数,λ表示倍数,N0表示田鼠的起始数量).由此可知田鼠在最初的一个月内的生存环境条件是
 

③重复观察统计田鼠数量,对所建立的模型进行检验或修正,以利于鼠害防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如图是某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一个细胞周期中核内染色体和DNA相对数目(假设正常体细胞的染色体数目为2N)的变化曲线.分析曲线并回答问题:
(1)实线ABCDEF表示
 
的数量变化.
(2)表示有丝分裂后期的线段:实线是
 
段,虚线是
 
段.
(3)染色单体形成在
 
段,消失于
 
段.
(4)若要观察细胞中染色体的数目最好在
 
段,若要用紫外线诱导基因突变,应在
 
段处理材料较好.
(5)动物细胞在有丝分裂中与高等植物不同的变化分别发生在
 
段:在这两个段中动物细胞发生了什么变化?
 

(6)纺锤体的形成和消失分别发生在
 
 
段.核仁的重建在
 
段.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研究人员从一种野生植物的贮藏根中提取出一种化学物质,有人认为是一种能促使葡萄糖分解的酶,有人认为是一种能促使蔗糖分解的酶.对此,研究人员设计并做了一些相关实验.

(1)要鉴定此物质化学本质是蛋白质还是RNA,可分别选用
 
试剂和
 
染液.
(2)要确定此物质是催化葡萄糖分解的酶还是催化蔗糖分解的酶,研究人员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过程,请分析可能的实验结果.在水浴加热后,若两支试管均出现砖红色沉淀,说明
 
,若两支试管均不出现砖红色沉淀,则说明
 

(3)若以上实验完成后,已经确定其为催化葡萄糖分解的酶,化学本质是蛋白质,需要确定其催化作用的最适温度,设计实验的基本思路是先确定
 
,再参照上图中甲试管的处理方法进行实验.实验结束后,再选择其中砖红色沉淀最少的两支试管所对应的温度,设置
 
,重复进行实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DNA的一条单链中(A+G):(T+C)=0.4,上述比例在其互补链和整个DNA分子中分别是(  )
A、0.4    0.6
B、2.5   1.0
C、0.4    0.4
D、0.6   1.0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DNA分子的基本骨架是(  )
A、通过氢键相互连接的碱基对
B、通过氢键相互连接的核苷酸对
C、交替连接的脱氧核糖和磷酸
D、通过共价键依次相连的脱氧核糖和碱基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