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2.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组成成分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分解者一定是微生物
B.深海热泉生态系统中的一些化能自养型生物,属于生产者
C.每种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只能处在一个营养级上
D.蚯蚓是需氧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属于消费者

分析 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
(1)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无机环境);
(2)生产者(自养型):主要是绿色植物,还有少数化能合成型生物;
(3)消费者(异养型):主要是动物,还有营寄生生活的微生物;
(4)分解者(异养型):主要是指营腐生生活细菌和真菌,还有少数动物.

解答 解:A、分解者大都是营腐生的细菌和真菌,但有些动物也是分解者,如蚯蚓,A错误;
B、自养型生物都属于生产者,B正确;
C、由于消费者可以从不同的生物获得能量,因此在生态系统中可以处在不同的营养级,C错误;
D、蚯蚓是需氧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属于分解者,D错误.
故选:B.

点评 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的结构,要求考生识记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掌握各组成成分的生物类型及功能,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6届山东省济宁市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人类鸭蹼病是一种罕见的伴Y染色体遗传病。下列关于鸭蹼病的叙述,正确的是

A.控制该遗传病的基因存在等位基因 B.患者的子女患病的概率为1/2

C.男性患者产生的精子均含有该病的致病基因 D.各种产前诊断方法都能检测出该遗传病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6届江西省五市八校高三第二次联考理综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阅读下面的相关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甲:马铃薯是种植广泛的农作物,但病毒侵染后容易导致产量大幅度下降,培育脱毒和抗毒的马铃薯品种是提高产量的有效方法。

材料乙:最近,由于我国从美国进口大量转基因食品而引发了国民的关注和争论。网友们热议转基因食品可能带来的利弊。

材料丙: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污染日益严重,进而影响了生态系统的平衡,导致很多城市出现雾霾天气,保证社会—经济—生态协调发展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

(1)若要通过转基因技术获得抗病毒的马铃薯植株,采用最多的方法是将病毒复制酶基因插入到 中的Ti质粒的 上,构建出 后,将其导入到马铃薯体细胞中,筛选出成功转化的马铃薯体细胞后,再通过 技术形成完整植株。马铃薯的 含病毒极少或无病毒,因此可将此结构经人工培养获得脱毒苗。

(2)对转基因生物安全性的争论主要集中在 、生物安全和环境安全三个方面。

(3)一般来说,生态工程的主要任务是对已被破坏的生态环境进行修复,对造成环境污染和破坏的生产方式进行改善,并提高生态系统的生产力。与传统的工程相比具有少消耗、多效益、 等特点。保证社会—经济—生态协调发展体现了生态工程的 原理。

(4)胚胎移植是指将雌性动物的 ,或者通过 及其他方式得到的胚胎,移植到同种的、生理状态相同的其他雌性动物的体内,使之继续发育为新个体的技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0.研究发现,高等动物的神经、内分泌和免疫调节之间具有极为密切的联系,构成维持机体稳态的重要网络,完成生命活动的调节,如图所示.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可以看出,在机体受到突然的刺激(急性应激)时,通过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的作用,对B淋巴细胞、T淋巴细胞、吞噬细胞等免疫细胞的功能产生明显的抑制作用,甚至引起某些疾病.这是应激调节免疫功能的主要途径之一,它成为免疫调节中一条重要的负反馈调节通路.由此可以说明,在紧张、恐惧、焦虑、高度压力等刺激下,人体会因产生的癌细胞不能及时清除而患上癌症.
(2)图中也可以看出,一些免疫应答产生的免疫活性因子能与神经细胞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激活周围感觉神经元,引起内流,产生兴奋,并将兴奋传到相关神经中枢.
(3)研究发现,某些传出神经元通过类似的结构连接各类免疫细胞,神经中枢接受感觉神经元传递的信号后,再通过传出神经元的末梢释放出化学信号来调节这些免疫细胞的免疫应答能力.
(4)综上,神经、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能通过不同的方式识别和应对机体内外的危险.神经、内分泌系统通过释放神经递质和激素调节机体的生命活动和病原体感染的免疫应答水平;免疫系统则通过产生抗体、效应T细胞等消灭进入人体的抗原以及人体产生的异常细胞,还可通过一定的过程影响神经、内分泌系统的活性,从而构成了复杂的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7.某生物兴趣小组同学为探究牛的瘤胃中是否含有分解尿素的细菌,设计了以下实验.据图分析回答微生物的利用相关知识:
(1)从营养物质的组成分析,图中所用培养基共有的特点是以尿素为唯一氮源.
(2)转为固体培养基时,常采用平板划线的方法进行接种,这种方法的主要目的是使聚集的接种物分散.
(3)为进一步确定取自瘤胃中液体的适当稀释倍数,将接种的培养皿放置在37℃恒温培养箱中培养24~48h,观察并统计尿素分解菌的菌落数,结果如表,其中106或105倍的稀释比较合适.
稀释倍数103104105106107
菌落数>5003672483618
从设计实验的角度看,培养箱中还如何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一组不接种的空白培养基,此对照实验的目的是培养基制备是否被杂菌污染.
(4)鉴定尿素分解菌菌落原理是,微生物产生的脲酶能将尿素分解成氨,使培养基的pH升高,使指示剂变红.实验结束后,使用过的培养基应该进行灭菌处理后才能倒掉,这样做的目的是防止造成环境污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7.胰液的分泌调节过程如图所示,据此判断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物质A是神经递质,物质是B促胰液素
B.将盐酸直接注入血浆中也会促进胰腺分泌胰液
C.胰腺属于神经调节过程中反射弧的一部分
D.由图可知胰液的分泌调节方式为神经-体液调节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4.在一个发育良好的森林里,从树冠到地面划分为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和地被层,同时,林下透光度不同的地方,植物种类也有所区别,这表明群落有一定的(  )
A.物种组成和数量比例B.直接或间接的营养关系
C.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D.对群落产生重大影响的优势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9.如图表示原核细胞中遗传信息传递的部分过程.请据图回答:

(1)图中涉及的遗传信息传递方向为DNA→RNA→蛋白质(以流程图的形式表示).
(2)转录过程中,首先把DNA两条螺旋的双链解开,该变化还可发生在DNA复制过程中.
(3)mRNA是以图中的③为模板,在②(填图中序号)的催化作用下,由4种游离的核糖核苷酸 依次连接形成的.
(4)能特异性识别mRNA上密码子的分子是tRNA,它所携带的小分子有机物可用于合成图中④(填图中序号).
(5)由于化学物质甲磺酸乙酯的作用,该生物体表现出新的性状,原因是:基因中一个G-C对被A-T对替换,导致由此转录形成的mRNA上1个密码子发生改变,经翻译形成的肽链中氨基酸的种类或数目发生相应改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9.已知20种氨基酸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128.图1为某蛋白质的肽链结构示意图(其中数字为氨基酸序号),图2为部分肽链放大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该化合物由氨基酸脱去123个水分子形成,图1所示的蛋白质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3652.
(2)图2中有3种R基;该肽链至少有3个游离的羧基.
(3)假设有一个十肽,分子式为CxHyOzNmSn,组成该十肽的氨基酸只有图2中的几种,则含有①的氨基酸有m-10个.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