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13.在早春,农作物播种往往会加盖地膜,对这种操作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有利于保持土壤温度,促进种子萌发
B.有利于保持土壤湿度,防止水分过度散失,促进种子萌发
C.有利于提高膜内CO2浓度,促进幼苗光合作用
D.有利于保持土壤温度,促进幼苗根系的细胞呼吸,促进对无机盐的主动吸收

分析 种子萌发需要适宜的水分、温度和充足的空气,据此作答.

解答 解:A、早春由于气温较低,农业上铺盖地膜主要是为了保温,促进种子萌发,A正确;
B、加膜能保湿,有效防止土壤水分过快散失,便于种子萌发,B正确;
C、加地膜能提高农作物的光合作用,但主要是通过地膜反射光和散射光及光热增加温度,并不是提高膜内CO2浓度,促进幼苗光合作用,因为膜内是根系,根系不能光合作用,苗要出土于膜外光合作用生长的,C错误;
D、加盖地膜,有利促进萌发后--幼苗根系细胞呼吸,主动运输吸收无机盐,D正确.
故选:C.

点评 首先种子萌发需要的外界和自身的条件要牢记,再有在早春,农作物播种往往会加盖地膜主要是为了保湿,促进种子萌发.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北京市海淀区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对下图所示农业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A.物质和能量循环利用是系统设计的原理

B.人和家禽家畜都属于该系统的第二营养级

C.食物链的延长提高了营养级间的能量传递效率

D.通过建立沼气池提高了系统能量的利用率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4.如图是用不透水的云母片以不同方式分别插入三株燕麦幼苗胚芽鞘尖端部分,并分别从不同方向给以光照的示意图.培养一段时间后,胚芽鞘的生长情况将是(  )
A.甲不弯曲,乙向左弯曲,丙不弯曲B.甲不弯曲,乙向右弯曲,丙不弯曲
C.甲向左弯曲,乙不弯曲,丙向右弯曲D.甲向右弯曲,乙不弯曲,丙向左弯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Bloble和Dobberstin(1975)提出了信号肽假说,并于1999年获得诺贝尔医学或生理学奖,该学说认为:信号肽可使正在翻译的核糖体附着到内质网膜上,并在信号肽指引下蛋白质在细胞内运输,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①信号肽内被内质网膜上的受体识别并与之相结合;
②信号肽可以引导新合成的蛋白质穿过内质网膜进入腔内;
③内质网以“出芽”方式将新合成的蛋白质分子运输到高尔基体;
④切下信号肽的酶不会破坏新合成的蛋白质分子,体现专一性;
⑤抗体、神经递质、激素、血红蛋白等物质的合成都有这样的过程.
A.2项B.3项C.4项D.5项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8.蛋白质分子能被肽酶降解,至于哪一个肽键被断裂则决定于肽酶的类型.肽酶P能断裂带有侧链R3的氨基酸和相邻氨基酸的氨基基团之间的肽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肽酶P可以催化3处的化学键断裂
B.在肽酶P的作用下,经过脱水缩合可以形成两条肽链
C.该肽链中含有游离的氨基和羧基各1个
D.上图所示肽链肯定由4种氨基酸脱水缩合而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8.下列对各种物质运输方式的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植物根细胞通过主动运输吸收K+
B.人的红细胞通过协助扩散吸收葡萄糖
C.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吸收葡萄糖的方式是主动运输
D.CO2过植物叶片气孔的方式是自由扩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5.生物体内有许多种类的有机物,图为生物体内某分子的部分结构模式图,就生物体内的有机分子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细胞的主要能源物质是葡萄糖.生物体内的主要能源物质是糖类.
(2)食物的营养水平主要是看构成食物的蛋白质的氨基酸的种类和数目(或比例)能否满足人的需要.
(3)上图所示化合物是由氨基酸经脱水缩合过程形成的,此过程中形成的化学键是-CO-NH-(填化学键简式),该化合物的结构层次为氨基酸→二肽→四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0.用32P标记了果蝇(2n=8)精原细胞DNA分子的双链,再将这些胞置于只含31P的培养液中培养,发生了如图A→C和C→H的两个细胞分裂过程.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BC段细胞中都有2条Y染色体
B.EF段细胞中可能有2条Y染色体
C.EF段细胞中含32P的核DNA有8条
D.FG段细胞中含32P的染色体的数目4条或8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0.果蝇的野生型和突变型受常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控制.某研究小组利用一对野生型果蝇进行多次杂交实验,F1中野生型和突变型的比值总是接近3:1.现用F1中的一对突变型果蝇杂交,F2中出现了一只野生型雄果蝇.研究发现,该雄果蝇的出现是由于另一对常染色体上的某对等位基因发生突变产生了抑制基因,使突变型性状恢复为野生型性状,这种突变称为假回复突变.回答下列问题:
(1)遗传学研究常用果蝇作为实验材料,原因是易饲养,繁殖快,后代个体数量多.
(2)F1中突变型个体的出现不可能由基因突变引起,理由是基因突变的频率很低,且存在随机性,所以若F1中变异个体是基因突变的结果,则F1不会出现一定的性状分离比.
(3)在发生假回复突变前,果蝇野生型和突变型这对相对性状的遗传遵循的遗传规律是基因的分离定律.
(4)要判断抑制基因的显一隐性,可用该雄果蝇与多只突变型雌果蝇杂交,若子代全为野生或野生型:突变型=1:1,则抑制基因是显性基因:若子代全为突变型,则抑制基因是隐性基因.
(5)若在假回复突变个体中仍能检测到突变型基因控制合成的mRNA,则抑制基因是通过影响基因表达的翻译过程来使突变型恢复为野生型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