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处于有丝分裂过程中的动物细胞,某一时期细胞内的染色体数、染色单体数、DNA分子数之间的比例为1:2:2时,细胞内可能发生着(  )
A、染色体移向两极
B、核膜解体
C、细胞膜向内凹陷
D、DNA正在复制
考点:有丝分裂过程及其变化规律
专题:
分析:有丝分裂过程:
(1)间期:完成DNA分子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
(2)前期:染色质丝螺旋化形成染色体,核仁解体,核膜消失,细胞两极发出纺缍丝,形成纺缍体.(记忆口诀:膜仁消失显两体).
(3)中期:染色体的着丝点两侧都有纺缍丝附着,并牵引染色体运动,使染色体的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上.这个时期是观察染色体的最佳时期,同时注意赤道板并不是一个具体结构,是细胞中央的一个平面.(记忆口诀:形数清晰赤道齐).
(4)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两条染色体,分别移向细胞两极,分向两极的两套染色体形态和数目完全相同.(记忆口诀:点裂数增均两极).
(5)末期:染色体变成染色质,纺缍体消失,出现新的核膜和核仁,出现细胞板,扩展形成细胞壁,将一个细胞分成二个子细胞.(记忆口诀:两消两现重开始).
根据题意分析可知:某一时期细胞内的染色体数、染色单体数、DNA分子数之间的比例为1:2:2时,说明染色体已复制完成,而着丝点没有分裂,所以细胞处于有丝分裂的前期和中期.
解答: 解:A、染色体移向两极发生在有丝分裂后期,此时着丝点已分裂,不存在染色单体,细胞内的染色体数、染色单体数、DNA分子数之间的比例为2:0:2,A错误;
B、核膜解体发生在有丝分裂前期,此时细胞内的染色体数、染色单体数、DNA分子数之间的比例为1:2:2,B正确;
C、细胞膜向内凹陷发生在有丝分裂末期,此时着丝点已分裂,不存在染色单体,C错误;
D、DNA复制发生在细胞分裂间期,此时DNA没有完全加倍,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细胞有丝分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在马拉松比赛过程中,下列物质不属于运动员呼吸作用产生的产物是(  )
A、二氧化碳B、水C、乳酸D、酒精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当细胞癌变后,它会表达某种特殊的蛋白质于细胞表面而成为肿瘤表面抗原,但此时不能引发免疫反应.只有当部分抗原释放后,并与H蛋白结合形成复合物,才可被“抗原提呈细胞”识别,从而引发免疫反应,将肿瘤细胞清除.过程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分析错误的是(  )
A、研制抗癌疫苗时最好提取抗原一蛋白复合物
B、癌变细胞在丙细胞的作用下裂解属于细胞坏死
C、图中的“抗原提呈细胞”可能是吞噬细胞,该细胞可参与人体第二、三道防线的防护作用
D、除癌变细胞之外,图中具有增殖分化能力的细胞是甲细胞和乙细胞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要获得转基因植物,可选用植物的体细胞作受体细胞,然后通过组织培养技术获得;如果要获得转基因动物,可选用动物的体细胞作受体细胞,然后通过动物细胞培养技术获得
B、通过转基因方式获得的抗虫棉具有永久抗虫的能力
C、用相同的限制性内切酶切割DNA留下的粘性末端是一定相同的;用不同的限制性内切酶切割DNA留下的粘性末端一定是不相同的
D、诱导动物细胞融合除可以用离心、振荡、电激等物理方法,聚乙二醇处理等化学方法外,还可以采用灭活的病毒进行处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艾滋病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一大杀手.下列有关艾滋病的说法,正确的是(  )
A、HIV主要攻击人体内的T细胞,使人逐渐丧失特异性免疫功能
B、HIV主要通过接触传播,所以与艾滋病患者拥抱会传染艾滋病
C、艾滋病疫苗难以研制,主要是因为HIV极易传染,人们无法认识它
D、人感染HIV后,就成为艾滋病病人,我们要远离艾滋病病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若甲为DNA,乙为RNA,则反应体系需要RNA聚合酶参与
B、若甲为RNA,则该反应体系进行的过程是逆转录或RNA复制
C、若该反应体系加入的原料是脱氧核苷酸,则发生的过程是DNA复制或逆转录
D、若甲、乙均为RNA,则反应体系需添加原料核糖核苷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维持呼吸中枢兴奋性的最有效刺激是什么?(  )
A、一定浓度的CO2
B、肺牵张感受器的传入冲动
C、呼吸肌本体感受器的传入冲动
D、一定程度的缺O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下列关于酶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RNA聚合酶催化的底物是RNA
B、某种酶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氨基酸和核糖核苷酸
C、能产生激素的细胞就能产生酶
D、绝大多数酶最适合保存在最适温度条件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阅读如下材料:
资料甲:传统哺乳动物的胚胎干细胞是经由核移植构建成重组胚胎过程中获得的.
资料乙:现代在哺乳动物的体细胞中导入4个多能性相关的基因、2种特殊组蛋白的基因,在添加特殊化合物的培养基中培养,能快速获得诱导性多能干细胞(iPS).但是,这种方法诱导的多能干细胞必须应用逆转录病毒才能进行基因组整合.
资料丙:应用iPs已经成功培养和分化出心肌、神经、胰腺、骨等多种体细胞和不同的组织,多能干细胞的研究在器官再生、修复和疾病治疗方面极具应用价值.
回答下列问题:
(1)胚胎干细胞是从动物胚胎发育至
 
期的内细胞团或胎儿的
 
中分离得到的一类细胞.
(2)iPS建立的过程需将病毒介导后的细胞种植于
 
细胞上,并于ES细胞专用培养体系中培养,以维持不分化状态;所用逆转录病毒相当于基因工程中的
 
工具,且病毒应对生物体
 

(3)在体外培养条件下,培养液中加入
 
因子,可诱导iPs向不同类型的组织细胞分化,分化的实质是细胞中基因
 
的结果.
(4)用上述两种方法获得的自体干细胞诱导分化形成的相应组织、器官进行移植,比传统器官移植的优点是可避免发生
 
反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