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11.在一个细胞周期中,下列现象最可能发生在同一时期的是(  )
A.DNA复制和染色体数加倍B.赤道板的出现和细胞质的分裂
C.中心体的复制和纺锤体的形成D.着丝点的分裂和和染色单体消失

分析 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
(1)间期:进行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
(2)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
(3)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
(4)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
(5)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

解答 解:A、DNA复制发生在间期,染色体数加倍发生在后期,A错误;
B、赤道板是一个位置,而不是一个结构,细胞质的分裂发生在末期,B错误;
C、纺锤体形成于前期,中心体的复制发生在间期,C错误;
D、着丝点的分裂和和染色单体消失都发生在后期,D正确.
故选:D.

点评 本题考查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要求考生识记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能准确判断各选项中的行为发生的时期,再根据题干要求选出正确的答案即可,属于考纲识记层次的考查.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下列有关生物膜结构和功能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精子与卵细胞的融合依赖于细胞膜的流动性
B.肝细胞中的光面内质网一般不发达
C.分泌蛋白的修饰加工由内质网和高尔基体共同完成
D.生物膜之间可通过具膜小泡的转移实现膜成分的更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已知在层析液中溶解度越大的色素在滤纸上扩散的速度越快.从新鲜菠菜叶片中提取的色素,在层析液中溶解度最大的色素颜色是(  )
A.黄绿色B.蓝绿色C.黄色D.橙黄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9.若“M→N”表示由条件M必会推得N,则这种关系可表示为(  )
A.M表示两对等位基因,N表示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B.M表示基因频率的改变,N表示新物种的形成
C.M表示基因突变,N表示性状的改变
D.M表示伴X隐性遗传中母亲患病,N表示儿子一定患病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6.男性红绿色盲患者中一个处于有丝分裂后期的细胞和女性红绿色盲基因携带者中一个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的细胞进行比较,在不考虑变异的情况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染色单体数目比为2:1B.红绿色盲基因数目比为1:1
C.同源染色体对数比为4:1D.核DNA数目比为2: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6.下列关于生物技术及育种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太空种子”都能培育出高产、优质、高效的新品种
B.利用兰花的离体组织大规模培育兰花属于细胞工程
C.通过基因工程育种可获得抗逆性强的新品种
D.花药离体培养得到的植株一般不能正常结实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3.某山区坡地生态环境破坏严重,人们根据不同坡度,分别采取保护性耕作、经济林种植和封山育林对其进行了治理.
(1)陡坡在封山育林后若干年内,经历了一年生草本、多年生草本和灌木三个阶段,其典型物种的种群密度变化如图所示.调查该地某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可采用样方法,调查野兔的种群密度可采用标志重捕法.调查植物种群密度在取样时应注意哪些因素对调查结果的影响?样方的大小、样方的数量,若同时统计各样方中物种的种类,可以调查群落的丰富度.
(2))决定该生态系统中物种①的种群密度的直接因素是出生率和死亡率;b→c,物种①逐渐消失,物种②密度逐渐降低到相对稳定,原因是物种②能耐受弱光.
(3)物种②和物种③的关系为竞争,c点后,在适宜气候条件下群落中最终占主导地位的植物类型将是乔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0.图表示真核细胞中遗传信息的传递过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图中a、b为mRNA的两端,核糖体在mRNA上的移动方向是由b到a,所用原料是氨基酸,合成的多条肽链在氨基酸的排列顺序上相同
B.克里克提出的中心法则包括图中A、B、C所示的遗传信息的传递过程
C.A过程发生在细胞分裂的间期,B过程需要的原料是游离的四种核糖核苷酸
D.基因突变一般发生在图中的A过程中,它是可遗传变异的根本来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图甲表示某流速缓慢的河段,A为某奶牛养殖场排水口,B为某小型乡镇企业排水口、C为某养鱼塘排水口,研究人员发现该河段水体污染逐渐加重,在1、2、3、4表示不同的调查段进行生物学调查,以研究污染产生的原因.图乙表示该河段中3号调查段各营养级的部分生物种类受重金属物质a污染的情况.试分析回答相关问题:

(1)在2号调查段发现水体中有大量的浮游动物,它们属于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或者分解者(生物成分),此段的河流生态系统中,能量的来源是绿色植物固定的太阳能和污水带来的有机物所具有的化学能.
(2)调查发现,3号河段中浮游藻类大量增加,可以推测小型乡镇企业排水口B处排出的污水最有可能是无机污染物(有机污染物,无机污染物).图乙所示生物体内物质a含量沿食物链逐级增加的现象称为生物富集作用,其原因是物质a在生物体内不能被代谢也不能被分解而积累,随着食物链进行传递.生态系统中能量的流动和物质a传递相比,不同的特点是逐级递减.
(3)塔胞藻(单细胞微型藻类)是水产动物的优质饵料,C鱼塘引入塔胞藻作为饲料植物,调查人员用血球计数板(规格为1mm×1mm×0.1mm)对未经稀释的池塘溶液中的塔胞藻进行计数,计数室内细胞分布见图丙,则培养液中塔胞藻细胞的密度是5.0×108个/升.下列操作会使计数结果偏大的是AC.
A压在小方格四条界线上的塔胞藻均进行计数B待测液体渗入计数室立即开始计数C统计所有的单细胞藻类D从池塘取样后,先静置一段时间,再从样液上层中吸出培养液进行计数
(4)若4号河段蓝藻大规模爆发,而水体中溶解氧大量减少,最大的可能是C排出的水体中N、P元素含量过高.已经发现,水浮莲具有很强的吸收氮、磷及镉、铅、汞等重金属元素的作用,有人提出引入水浮莲治理该段河流的污染,试提出一条反对意见该地域可能没有水浮莲的天敌等.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