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1.下列关于内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HIV能破坏人体体液免疫过程,但在人体内环境中不能增殖
B.内环境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和细胞代谢的场所
C.激素在体液的运输下到达各组织细胞内并发挥调节作用
D.内环境的渗透压下降会刺激下丘脑分泌抗利尿激素增加

分析 体液包括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细胞内液即组织液是组织细胞进行正常生命活动和代谢的主要场所;
内环境是指人体细胞赖以生存的细胞外液体环境.主要包括血浆、淋巴和组织液.内环境是人体细胞直接浸浴和生存的环境.因为人体摄入的各种营养物质和氧气,必须通过细胞外液才能进入细胞,而细胞的代谢产物和二氧化碳也都是先排送到细胞外液中,最后排出体外.

解答 解:A、病毒的增殖离不开细胞,HIV在内环境中不能增殖,HIV能破坏T细胞,影响体液免疫过程,A正确;
B、细胞进行生命活动的主要场所是细胞质基质,B错误;
C、激素在体液运输下可到达各组织细胞,并不是运输至细胞内,C错误;
D、内环境渗透压升高会导致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D错误.
故选:A.

点评 本题考查生命活动调节,综合考查细胞代谢主要场所、免疫、激素调节特点和内环境组成等知识,解题关键是关于生命活动调节的描述,阅读题干,明确知识点,梳理相关的基础知识,采用逐项分析和排除的方法综合作答.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1.阅读有关生物膜结构探索历程的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资料1:l895年Overton在研究各种未受精卵细胞的透性时,发现脂溶性物质容易透过细胞膜,不溶于脂质的物质透过细胞膜十分困难.
资料2:20世纪初,科学家们第一次将细胞膜从某种细胞中分离出来,化学分析表明,它们的主要成分是磷脂和蛋白质.
资料3:1925年荷兰科学家用丙酮从某种细胞中提取脂质,在空气一水界面上铺展成单分子层,测得单分子层的面积恰为细胞表面积的2倍.
资料4:1 9世纪30年代初,科学家通过实验发现细胞膜不可能是单纯磷脂分子构成,再通过实验进一步发现可能还有蛋白质,于是提出在磷脂双分子层内外两侧都有蛋白质分子覆盖的假说.
资料5:l959年,罗伯特森在电镜下看到细胞膜清晰的“暗一亮一暗”的三层结构.
按照“三明治”模型,科学家经过计算认为生物膜至少厚约1 5-20nm.但电镜照片中,实际测得细胞膜的厚度约为7-1Onm.
资料6:1970年,科学家用荧光标记的小鼠细胞和人细胞等做了一系列相关融合实验.
(1)仅通过对资料l的分析,你能对膜结构提出什么样的假说?膜是由脂质组成的(或膜含有脂质)
(2)资料2、3中要获得纯净细胞膜,最好选择哺乳动物的哪一类细胞?试简述理由:成熟的红细胞,因为哺乳动物的成熟红细胞没有细胞器膜和核膜(或其他膜结构)
(3)从资料3的实验结果可以得出什么结论?膜中的脂质分子为连续的两层(或膜含有双层脂质分子).
(4)资料4、5中,通过比较分析生物膜的计算厚度和实测厚度,科学家对膜结构模型提出了什么样的假说?细胞膜上的蛋白质应该镶嵌(或不是覆盖)在磷脂双分子层中.
(5)资料6中,科学家最早是用红色荧光染料标记人细胞的膜蛋白,用绿色荧光染料标记小鼠细胞的膜蛋白,进行融合实验.刚融合时,融合细胞一半发绿色荧光,另一半发红色荧光.在37℃下经过40min,两种颜色的荧光均匀分布,这一实验现象表明组成细胞膜的蛋白质分子是可以流动的(或膜有流动性)
(6)1972年,桑格和尼克森综合以上实验,并在新的观察和实验证据基础上,提出了为大多数人所接受的流动镶嵌模型.
(7)在细胞膜的外侧,有一层由蛋白质和糖类结合形成的物质,叫做糖蛋白,它在细胞生命活动中具有重要的功能.例如与细胞表面的保护、润滑、识别有密切关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2.植物体细胞杂交的过程实质是(  )
A.细胞质融合的过程B.细胞核融合的过程
C.细胞膜融合的过程D.细胞原生质体融合的过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9.回答下列有关泡菜制作的问题:
(1)制作泡菜时,所用盐水需煮沸,其目的是杀灭杂菌.为了缩短制作时间,有人还会在冷却后的盐水中加入少量陈泡菜液,加入陈泡菜液的目的是增加乳酸菌数量.
(2)泡菜制作过程中,乳酸发酵过程即为乳酸菌进行无氧呼吸的过程.该过程发生在乳酸菌细胞的细胞质中.
(3)泡菜制作过程中影响亚硝酸盐含量的因素有温度、腌制时间和食盐用量等.
(4)从开始制作到泡菜品质最佳这段时间内,泡菜液逐渐变酸,这段时间内泡菜坛中乳酸菌和其他杂菌的消长规律是乳酸菌数量增多,杂菌数量减少,原因是乳酸菌比杂菌更为耐酸.
(5)亚硝酸盐的测定原理是:在盐酸酸化条件下,亚硝酸盐与对氨基苯磺酸发生重氮化反应后,与N-1-萘基乙二胺盐酸盐结合形成玫瑰红色染料.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6.在光合作用过程中,光能最初用于(  )
A.CO2的固定B.CO2的还原
C.将水分解为氧和氢D.将淀粉分解为葡萄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6.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一种蜣螂专以象粪为食,则该种蜣螂最多能获取大象所同化能量的20%
B.流经某一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该生态系统中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总量
C.一只兔被一匹狼捕食,这匹狼最多获得这只兔子20%的能量
D.分解者的分解作用实现了能量的循环利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3.垂体被称为“乐队的指挥”,因为它不仅产生生长素和催乳素,也能调节和控制其他内分泌腺的活动.幼年哺乳动物的垂体损伤会引起(  )
①水盐调节紊乱  ②体温调节紊乱  ③血糖度逐渐降低  ④生长发育停止 ⑤性腺发育停止⑥体液免疫能力下降.
A.①③④⑥B.①②③④⑤C.①②④⑤D.②④⑤⑥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0.请回答下列有关实验的问题:
(1)大豆中含有多种营养成分,为了检测大豆种子中是否含有蛋白质,应选取的试剂是双缩脲;西瓜汁和梨汁比较,适宜用来检测生物组织中还原糖的理想材料是梨汁.
(2)在“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中,研磨时为了保护色素不被破坏,要加入碳酸钙;用纸层析法分离叶绿体中的色素,扩散最快的一条色素带呈橙黄色.
(3)在做“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时,用吡罗红甲基绿染色剂对细胞进行染色,能被甲基绿染成绿色的物质是DNA,用高倍显微镜观察线粒体时,可以将活细胞中的线粒体染成蓝绿色,而细胞质几乎接近无色的染液是健那绿.
(4)现有三支试管A、B、C,向试管A、C内各加入2mL可溶性淀粉溶液,向试管B内加入2mL蔗糖溶液,再按如图所示步骤操作,最后分别用斐林试剂检验.回答下列问题:
①用斐林试剂检测还原糖的加热方式为水浴.
②A、B、C试管中会出现砖红色沉淀的是A.
③试管A和B对照,说明酶具有专一性.
④试管A和C对照,说明酶的活性受温度影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1.如图是一个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示意图,该细胞此时含有DNA分子数和和染色单体分别是(  )
A.8    8B.4    4C.8    4D.8    0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