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桦尺蛾是一种夜晚活动的蛾子,白天栖息在树干上.一般为浅色,它借助与环境相似的体色躲避鸟类天敌.下表为英国曼彻斯特地区工业化前后森林中桦尺蛾变化的主要数据:
考察时间 | 栖息环境 | 浅色桦尺蛾所占比例 | 深色桦尺蛾所占比例 |
1850年 (工业化前) | 长满浅色地衣的树干 (树皮) | 占85% | 占15% |
1950年 (工业化后) | 裸露并被煤烟熏黑的树干 (树皮) | 占15% | 占85% |
(1)工业化后,桦尺蛾是否发生了进化?理由是_____。
(2)深色桦尺蛾与浅色桦尺蛾是同一个物种,因为_____。
(3)已知桦尺蛾的体色受一对等位基因的控制.深色桦尺蛾出现的根本原因是_____,桦尺蛾的体色不同体现了___多样性,可借助______技术从分子水平上进行检测,这一方法的优点是简便、高效。
(4)自然界有性生殖动物存在多种生殖隔离类型.有①受精前隔离(阻碍杂种受精卵的形成),②受精后隔离(降低杂种生物生活力或可育性),受精后隔离又有③杂种不活、④杂种的子代生存能力差、可育性和⑤杂种不育等,自然选择促进生殖隔离机制进化的方向是_____
A.①→③→⑤→④B.①→③→④→⑤
C.④→⑤→③→①D.⑤→④→①→③
(5)如图表示环境条件发生变化后某个桦尺蛾种群中深色基因A和浅色基因a频率的变化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
A.环境条件发生变化后,使桦尺蛾产生适应性的变异
B.P点时两曲线相交,此时A和a的基因频率均为50%
C.Q点表示环境发生了变化,A控制的性状更加适应环境
D.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种群的基因频率会发生定向改变
【答案】发生了进化,因为桦尺蛾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了定向改变 深色桦尺蛾和浅色桦尺蛾之间不存在生殖隔离 基因突变 遗传多样性 PCR C BCD
【解析】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
1、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
2、突变和基因重组是生物进化的原材料,突变包括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基因突变产生新的等位基因,这就可能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变化。
3、自然选择决定了生物进化的方向,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种群的基因频率会发生定向改变,导致生物朝着一定的方向不断进化。
4、隔离是产生新物种的必要条件。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和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三个基本环节。生殖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标志。
(1)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由题表数据可知,桦尺蛾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了定向改变,所以发生了进化.
(2)由于深色桦尺蛾和浅色桦尺蛾之间不存在生殖隔离,所以它们是同一个物种。
(3)深色桦尺蛾出现的根本原因是基因突变,桦尺蛾的体色不同体现了遗传多样性,可借助PCR技术从分子水平上进行检测,这一方法的优点是简便、高效。
(4)自然选择促进生殖隔离机制进化的方向是杂种的子代生存能力差。因此其进化顺序为可育性→杂种不育等→杂种不活→受精前隔离。
(5)A、生物产生适应性的变异不是由环境变化引起的,变异是不定向的,环境变化对不定向的变异起选择作用,A错误;
B、由于A与a 的基因频率之和是1,P点两曲线相交,说明A与a的基因频率相等,此时A和a的基因频率均为50%,B正确;
C、分析题图可知,Q以后A的基因频率升高,a的基因频率降低,说明A控制的性状更加适应环境,C正确;
D、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会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D正确。
故选BCD。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为突触结构,下列分析中,正确的是( )
①图示的结构包括3个神经元,含有3个突触
②如果B受刺激,C会兴奋;如果A、B同时受刺激,C不会兴奋,则A释放的是抑制性递质
③递质可与突触后膜的“受体”结合,“受体”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
④A、B一定是轴突,C可能是树突
A.①②B.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是油菜种子在发育和萌发过程中,糖类和脂肪的变化曲线。下列分析中正确的是( )
A.干重相等的可溶性糖和脂肪,所贮存的能量大致相同
B.种子发育过程中,因可溶性糖转变为脂肪,种子需要的N量增加
C.种子萌发过程时,脂肪水解酶的活性很高
D.种子萌发时,脂肪转变为可溶性糖,说明可溶性糖是种子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物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在科学研究中常用呼吸熵(RQ=释放的二氧化碳体积/消耗的氧体积)表示生物用于有氧呼吸的能源物质不同。测定发芽种子呼吸熵的装置如下图。
关闭活塞,在25℃下经20分钟读出刻度管中着色液移动距离。设装置甲和装置乙的着色液分别向左移动x和y(mm)。x和y值反映了容器内气体体积的减少。请回答:
(1)装置甲的小瓶中加入NaOH溶液的目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x代表__________________值,y代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值。
(3)若测得x=200(mm),y=30(mm),则该发芽种子的呼吸熵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
(4)若要测定已长出一片真叶幼苗的RQ值,则应将该装置放于何种条件下进行,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为使测得的x和y值更精确,还应再设置一对照装置。对照装置的容器和小瓶中应分别放入____________________。设对照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根据液滴移动方向填写现象和相应的结论(假设该实验呼吸底物全部是葡萄糖):
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进食可刺激小肠K细胞分泌多肽GIP,GIP可作用于胰岛细胞和脂肪细胞,促进葡萄糖进入脂肪细胞并转化为脂肪,其作用机制如图所示(1~4代表细胞膜上的不同结构)。请判断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GIP和胰岛素分别通过结构1、2作用于脂肪细胞,属于机体的体液调节
B.人体口服适量葡萄糖后胰岛细胞的分泌量可能高于静脉注射适量葡萄糖
C.某糖尿病患者体内检测出能作用于结构3的抗体,这属于自身免疫病
D.图中结构1~4是细胞膜上的受体,一种物质只能与其中的一种受体结合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pUC18是基因工程中常用的质粒运载体,其结构如图1(其中HindⅢ、PstⅠ、EcoRⅠ等限制酶的识别位点之间的碱基对数忽略不计,lacZ是显色基因).
现将扩增的含目的基因的外源DNA片段与pUC18质粒都用PstI进行酶切,然后用DNA连接酶进行连接,构建重组质粒.为筛选非重组子和重组子,分别用不同的限制酶进行酶切.经琼脂糖凝胶电泳结果如图1(1kb=1000对碱基).请据图分析回答:
(1)与pUC18质粒重组的目的基因大小为__kb.
(2)用kpnⅠ酶切pUC18质粒,产生了1条2.7kb的带;用kpnⅠ酶切重组质粒,产生了2条带,但有3.0kb+3.7kb或1.0kb+5.7kb两组数据(图2).下列说法中合理的是_____
A.重组质粒中有两个kpnⅠ的酶切位点,且其中一个位于目的基因的区段
B.重组质粒中有两个kpnⅠ的酶切位点,都位于目的基因的区段
C.产生两种酶切的结果,推测是目的基因与开环的pUC18拼接时有两种可能的插入方向
D.产生两种酶切的结果,推测是另有一种限制酶的酶切位点的碱基序列与kpnⅠ相同
(3)请在目的基因上标注kpnⅠ酶切位点___(需注明目的基因的碱基对数量及kpnⅠ酶切位点两侧的碱基对数量)
(4)大肠杆菌pUC18质粒的LacZ基因中如果没有插入外源基因,lacZ基因便可表达出β﹣半乳糖苷酶,当培养基中含有IPTG和X﹣gal时,X﹣gal便会被β﹣半乳糖苷酶水解成蓝色,大肠杆菌将形成蓝色菌落.反之,则形成白色菌落.选择培养基中除含有大肠杆菌必需的葡萄糖、氮源、无机盐、水、生长因子等营养物质外,还应加_____、_____、_____入物质.成功导入重组质粒的大肠杆菌在培养基中形成_____颜色的菌落,原因是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亨廷顿舞蹈症”是单基因遗传病.张女士患“亨廷顿舞蹈症”已近八年.其家族系谱图如图1:(张女士的曾奶奶、奶奶和母亲均不携带致病基因,其儿子现已24岁,目前看来正常).
(1)从系谱图分析,“亨廷顿舞蹈症”的致病基因(基因A﹣a)遗传方式为__,张女士的基因型为__.
(2)“亨廷顿舞蹈症”的发生是因为基因发生突变,下列对该可遗传突变的表述,正确的是__
A.该突变基因可能源于张女士的曾爷爷B.最初发生该突变的生殖细胞参与了受精
C.张女士的儿子没有遗传致病基因D.该突变基因是否表达与性别相关
张女士的儿子与女子W婚后育有一子,患“鱼鳞病”,该病也是一种单基因遗传病.但是W及其家人都表现正常.
已知张女士家与W家的家人均不携带对方家庭的致病基因,请
(3)“鱼鳞病”的致病基因(基因B﹣b)遗传方式为__,W的基因型为__.
(4)张女士的儿子和儿媳生育一个不携带致病基因的孩子的概率为__.
(5)为避免生育患有遗传病的后代,夫妇俩应进行__,你能给出的建议是: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表示某同学制作的构成脱氧核苷酸的小分子结构模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①②③、①③④都能构成脱氧核苷酸B.①和③可形成DNA主链的基本骨架
C.DNA单链中②和④数量相等D.②和④通过2个或3个氢键相连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营养缺陷型菌株不论在生产实践还是科学实验中都有重要的意义。营养缺陷型是一些营养物质(如氨基酸、维生素和碱基等)的合成能力上出现缺陷的菌株。能满足某一菌种野生型(变异前)菌株营养要求的最低成分的培养基,称为基本培养基。营养缺陷型菌株必须在基本培养基中加入相应的一种或几种营养成分才能正常生长,这种培养基称为补充培养基。在基本培养基中加入一些富含氨基酸、维生素和碱基之类的天然物质(如蛋白胨、酵母膏等),可以满足该微生物的各种营养缺陷型的生长,这种培养基称为完全培养基。野生型产氨短杆菌能利用糖及无机盐经一系列酶促代谢反应合成腺嘌呤(或腺苷酸),然后再合成菌体所需的核酸等物质。示意图如下:
(1)一般可通过诱变方法获得腺嘌呤缺陷型菌株,方法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将诱变处理后的存活个体培养在含有青霉素的___________(基本/补充/完全)培养基中,可以淘汰大部分野生型菌株而“浓缩”缺陷型菌株,其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培养基也可称为__________培养基。
(3)将上述方法处理后的菌株培养在完全培养基(A)上,经培养长出菌落a、b、c,用灭菌丝绒“印章”轻按A表面,然后将其轻按在含有基本培养基(B)的培养皿上并培养。如下图所示,(________)是营养缺陷型菌株。如要进一步确定是腺嘌呤缺陷型,操作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的菌株是腺嘌呤缺陷型。
(4)上述过程可归纳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几个环节。
(5)腺嘌呤缺陷型须在基本培养基中供给琥珀酸腺苷酸才能生长,说明诱变导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由此可见,腺嘌呤缺陷型菌株的发酵可用于生产(物质)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