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11.图1表示某草原自然保护区中碳循环的部分过程,其中甲、乙、丙、丁构成该生态系统的生物群落,箭头表示物质循环的方向.图2是该生态系统的部分能量流动图,其中字母表示能量流动过程,数字表示不同生理过程的能量,单位是103KJ/m2•y.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1和图2中的③、④、d(填字母或数字)是该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渠道.
(2)碳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的循环形式主要是CO2
(3)图中碳循环的平衡是由于①与②、⑥的速率相同(用图1中数字序号表示),而导致这一平衡被打破的主要原因是化石燃料的大量燃烧.
(4)图2中从初级消费者传递给次级消费者的能量传递效率是14%.由图示可看出生态系统中能量传递的特点是逐级递减,单向流动.
(5)右上图中,草为兔提供了可以采食的信息,狼能够依据兔留下的气味去猎捕,兔同样也可以依据狼的气味或行为特征而躲避猎捕,这说明了信息的作用是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分析 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指的是组成生物体的C、H、O、N、P、S等元素,都不断进行着从无机环境到生物群落,又从生物群落到无机环境的循环过程.图1中乙为生产者,丙、丁为消费者,甲为分解者.
能量的来源:①生产者的能量主要来自太阳能②其余各营养级的能量来自上一营养级所同化的能量.
能量去路:①自身呼吸消耗;②流向下一营养级;③残体、粪便等被分解者分解;④未被利用.
消费者同化能量=呼吸消耗+分解者分解利用+下一营养级同化+未被利用.

解答 解:(1)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组成成分、食物链和食物网两方面,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就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渠道进行的,所以图1和图2中的③、④、d是该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渠道.
(2)碳在无机环境中是以二氧化碳和碳酸盐形式存在的,碳在无机环境和生物群落之间是以CO2形式进行循环的,碳在生物群落之间的循环以含碳有机物形式进行.
(3)图中碳循环的平衡是由于生产者的光合作用和消费者的呼吸作用及分解者的分解作用速率相当,而导致这一平衡被打破的主要原因是化石燃料的大量燃烧.
(4)图2中从初级消费者的能量为0.2+0.1+2.8-1+3+1+8.9-3=12,次级消费者的能量为0.2+0.1+2.8-1=2.1,所以传递效率是2.1÷12×100%=14%.由图示可看出生态系统中能量传递的特点是逐级递减,单向流动.
(5)草为兔提供了可以采食的信息,狼能够依据兔留下的气味去猎捕,兔同样也可以依据狼的气味或行为特征而躲避猎捕,这说明了信息具有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的作用.
故答案为:
(1)③、④、d
(2)CO2
(3)①②、⑥化石燃料的大量燃烧
(4)14%   逐级递减,单向流动
(5)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点评 本题考查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基本规律及其应用、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等知识点,意在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掌握程度,培养了学生分析图形、获取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4.如表为一成年人正常情况下每日水的进出量,据表分析,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
摄入量(mL)排出量(mL)
食物1000呼吸与皮肤蒸发1000
饮水1200肾排泄1200
代谢产生300粪便排出300
A.成年人体内的水分主要来自食物和饮水
B.肾脏是水分排出的主要器官
C.代谢水来自蛋白质合成及呼吸作用等过程
D.在未增加水分摄入时,高烧病人的尿量会减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在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的分离实验中,为了判断选择培养基是否起到了对分解纤维素细菌的选择作用,需要设置的对照是(  )
A.未接种的只有纤维素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基
B.未接种的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
C.接种了的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
D.接种了的只有纤维素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9.一对肤色正常的夫妇生了一个白化病的女儿,他们再生第二个女儿患白化病的概率和他们生育两个女儿均患白化病的概率分别是(  )
①$\frac{1}{2}$②$\frac{1}{4}$ ③$\frac{1}{8}$④$\frac{1}{16}$.
A.①③B.②④C.②③D.①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6.某研究性学习小组为测定田间棉花的光合作用强度,设计如下实验方案:
实验原理:①光合作用强度用单位时间内单位面积叶片合成有机物的量表示.
②5%的三氯乙酸能杀死筛管细胞(筛管是运输有机物的结构).
实验材料:号牌、5%的三氯乙酸溶液、分析天平、称量皿、记录表、纱布、刀片等.
实验步骤:
第一步:晴天在田间选定有代表性的棉花叶20片,按编号1~20持号牌.
第二步:将选定叶片的叶柄用5%的三氯乙酸溶液点涂一圈,杀死叶柄筛管细胞.
第三步:按编号顺序分别剪下叶片对称的一半,依次夹于温润的纱布中,贮于暗处,记作甲组;4小时后,按编号顺序以同样的速度剪下另外半片叶,也依次夹于湿润的纱布中,记作乙组.
第四步:返回实验室后,在同号的每半片叶(甲组、乙组)的对应位置各取1cm2的3个叶块,将叶块分别置于称量皿中;将每个称量皿中的叶片分别进行烘干处理,在分析天平上称重,记录数据,计算结果.
请分析并回答:
(1)将叶柄管细胞杀死的目的是阻止实验叶片的光合作用产物输出.
(2)为了排除偶然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减小实验误差的步骤有采用同一叶片对称的两部分进行对照的方法(或先后两次剪下的叶片同样保存在湿润的纱布中;用于烘干和称重的各叶片两半的部位及面积相等).
(3)用M、M分别表示每个称量皿称重后的平均干物质质量,写出1m2棉叶在1h内的实际光合作用强度=2500(M-M).(用字母表示)
(4)乙组叶片合成有机物,所需的直接能量来源于光反应(生理作用).一般为了便于检测,实验过程常用O2的释放量或CO2 的吸收量量来表示光合作用强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6.在将样品稀释涂布到鉴别纤维素分解菌的培养基之前一般先进行选择培养,其主要目的是(  )
A.完全除去其他微生物B.没有意义,去掉这一步更好
C.增加纤维素分解菌的浓度D.使纤维素分解菌充分长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3.如果提供含18O的二氧化碳,让其参与植物的光合作用,发现18O最先出现在(  )
A.氧气中B.三碳化合物中C.五碳化合物中D.ATP中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0.下列关于高倍镜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线粒体实验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用高倍镜观察未经过染色的人口腔上皮细胞时宜用平面镜,不用凹面镜
B.制装片时在载玻片上滴一滴0.9%的NaCl溶液,目的是维持口腔上皮细胞的正常形态
C.健那绿染液是专一性染线粒体的活细胞染料
D.高倍镜下观察可以看到线粒体膜由两层磷脂分子构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如图为某生态系统的碳循环示意图,其中甲、乙、丙为生态系统中的三种组成成分,A、B、C、D是乙中的四种生物.请据图回答:
(1)丙代表的生物是③(填序号).
①原核生物  ②真核生物  ③原核生物或真核生物
(2)该生态系统稳定性维持的主要调节方式是负反馈调节.
(3)写出图中存在的食物链(网):
(4)B和D之间的信息传递的种类可能有物理、化学、行为信息.
(5)由于某种原因造成了生物C灭绝,其他生物数量发生较大波动后才逐渐趋于稳定,这是由于此生态系统组成成分较少和营养结构简单.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