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下列有关遗传规律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在减数分裂中,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组合是互不干扰的
B、两对相对性状遗传分别符合基因分离定律时,则这两对相对性状遗传一定符合基因自由组合定律
C、杂交后代出现性状分离,且分离比为3:1,就一定为常染色体遗传
D、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是孟德尔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
考点:孟德尔遗传实验,对分离现象的解释和验证,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及应用
专题:
分析:分离定律的实质及发生时间:实质: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时间: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
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1.实质: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2.时间: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
孟德尔获得成功的原因:①正确选材(豌豆);②对相对性状遗传的研究,从1对到多对;③对实验结果进行统计学的分析;④运用假说演绎法(包括“提出问题→作出假设→演绎推理→实验检验→得出结论”五个基本环节)这一科学方法.
解答: 解:A、在减数分裂中,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组合是互不干扰,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遗传是连锁,故A错误;
B、两对相对性状遗传分别符合基因分离定律时,则这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才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故B错误;
C、杂交后代出现性状分离,且分离比为3:1,可以是常染色体遗传,如Aa×Aa,也可以伴X遗传,如色盲中XBXb×XBY后代,故C错误;
D、孟德尔成功的原因之一是对实验结果进行统计学的分析,再推测实验结论,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基因分离定律和基因自由组合定律,意在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解题的关键是理解分裂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下列有关35S标记噬菌体侵染无标记细菌实验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35S主要集中在沉淀物中,上清液中也不排除有少量的放射性
B、要得到35S标记噬菌体必须直接接种在含35S的动物细胞培养基中才能培养出来
C、采用搅拌和离心手段,是为了把蛋白质和DNA分开,再分别检测其放射性
D、在该实验中,若改用32P、35S分别标记细菌DNA、蛋白质,复制4次,则子代噬菌体100%含32P和35S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如图甲、乙为两个渗透装置.甲图是发生渗透作用时的初始状态,乙图是较长时间之后,通过漏斗内外的水分子达到动态平衡的状态.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图中③为半透膜,水分子能自由通过
B、图甲中溶液②的浓度大于溶液①的浓度
C、图乙中溶液①的浓度与溶液②的浓度相等
D、图甲中溶液①和②浓度差越大,则图乙中的水柱越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科学家创造了“基因敲除”技术:用外源基因整合到小鼠胚胎干细胞的DNA同源序列中,使某一个基因被取代或破坏而失活,形成杂合体细胞.然后将“修饰”后的胚胎干细胞植入小鼠的早期胚胎,生成嵌合体小鼠.科学家已经利用上述技术成功地把人类囊肿性纤维化病的致病基因移植到小鼠身上,培育出了患囊肿性纤维化病的小鼠.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这种嵌合体小鼠长大后,体内存在外源基因,而且可能会遗传给后代
B、在“基因敲除”中需要用到限制性核酸内切酶、连接酶等
C、通过上述“基因敲除”技术导致的变异类型属于基因突变
D、“基因敲除”技术有利于人类对某些遗传因素引发的疾病进行研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在基因工程中,常用的“剪刀”、“针线”和“载体”分别是指(  )
A、大肠杆菌病毒、质粒、DNA连接酶
B、噬菌体、质粒、DNA连接酶
C、限制酶、RNA连接酶、质粒
D、限制酶、DNA连接酶、质粒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孟德尔对遗传定律的探索经过了(  )
A、实验→假设→验证→结论
B、假设→实验→结论→验证
C、分析→假设→实验→验证
D、实验→分析→假设→结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某种蛇体色的遗传如下图所示,当两种色素都没有时表现为白色.选纯合的黑蛇与纯合的橘红蛇作为亲本进行杂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亲本黑蛇和橘红蛇的基因型分别为BBoo、bbOO
B、F1的基因型全部为BbOo,表现型全部为花纹蛇
C、让F1花纹蛇相互交配,后代花纹蛇中纯合子的比例为
1
16
D、让F1花纹蛇与杂合的橘红蛇交配,其后代出现白蛇的概率为
1
8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人类对遗传奥秘的探索之路,充满艰难曲折,又精彩绝伦,许多科学家在探索之路上作出了极大贡献.下列遗传学家及其所取成就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孟德尔通过豌豆杂交实验发现了遗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
B、摩尔根通过研究果蝇颜色的遗传提出并证明了“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假设
C、艾弗里通过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证明DNA才是转化因子
D、赫尔希和蔡斯通过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德国科学家萨克斯将绿色叶片放在暗处数小时“饥饿”处理(消耗掉叶片中的淀粉)后,再把叶片的一部分遮光,它部分曝光.一段时间后,将该叶片经脱色、漂洗再用碘液处理,结果遮光部分不变蓝,曝光部分变蓝.下列有关本实验的分析及结论合理的是(  )
①本实验未设对照组      
②有无光照是遮光和曝光区域显现不同结果的唯一原因
③实验初始时遮光和曝光区域均达到无淀粉状态   
④实验证明叶绿体利用光照将CO2转变成了淀粉.
A、只有②③B、只有①②③
C、只有②③④D、①-④全部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