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如图为人体内基因对性状的控制过程,据图分析正确的是( )
A. 人体成熟的红细胞中只进行①②过程,而不进行③④过程
B. X1与X2的区别主要是脱氧核苷酸排列顺序的不同
C. 人体衰老引起白发的原因是③④过程不能完成
D. 如图反映了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及酶的合成来控制生物的性状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通常情况下,有氧呼吸所产生的CO2和H2O中的氧可分别来自( )
A.吸入的O2和葡萄糖B.葡萄糖和丙酮酸
C.丙酮酸、水和吸入的O2D.吸入的O2和丙酮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表示三个通过突触相连接的神经元,电表的电极连接在神经纤维膜的外表面。刺激a点,以下分析不正确的是
A.该实验不能证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
B.电流计①指针会发生两次方向不同的偏转
C.电流计②指针只能发生一次偏转
D.a点受刺激时膜外电位由正变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刺激足部皮肤引起屈肌收缩, 称为屈反射。
下列关于该反射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屈反射的反射弧涉及多个传入神经元和传出神经元
B. 当神经冲动传到抑制性中间神经元,该细胞会释放递质
C. 适宜强度的电刺激支配伸肌的运动神经元,肌膜上测不到动作电位
D. 足部皮肤受损,屈反射和膝反射均不能发生,因为肌梭被破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溶酶体内具有多种酸性水解酶,有细胞内消化功能。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蝌蚪的尾巴消失与溶酶体内的水解酶有关
B.溶酶体执行功能时伴随其膜组分的更新
C.细胞质基质中的被转运到溶酶体内需消耗能量
D.正常生理状态下溶酶体对自身机体的细胞结构无分解作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图 1 为某温带稀树草原食物网的一部分示意图,图 2 为某生物的种群密度与出生率、死亡率的关系图,请据图回答:
(1)在图 1 所示的稀树草原食物网中,共有食物链______条。假设每种动物从上一营养级不同生物中获得的能量相同且能量传递效率均为 10%,若狼种群增重 6 kg,需要消耗草____________kg。
(2)若图 2 所示的种群为某鼠种群。在 C 点时,鼠种群的年龄组成类型为__________。在无迁入和迁出的情况下,该种群数量每年均以 150%的速率(出生率-死亡率)增长,若该种群初始数量为 N,则两年后它们的数量将达到__________________。
(3)采用样方法调查该稀树草原中风信子的种群密度,选取样方的关键在于_________。若同时统计各样方中物种数目,则可以调查__________。
(4)某年气温明显增高,食物丰富,稀树草原昆虫数量也增多,但并没有呈现“J”型增长的状态,这是____(填“负反馈”或“正反馈”)调节的结果。多年来,该稀树草原牧民大力植树种草,使草原生态环境明显好转,牧业产量呈持续增长势头,说明人类活动能影响群落演替的______________,也使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得以增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科学家发现多数抗旱性农作物能通过细胞代谢,产生一种代谢产物,调节根部细胞液的渗透压,请回答下列问题。
(1)经检测,这种代谢产物只能在根部细胞产生,而不能在其它部位的细胞产生,究其根本原因,这是由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结果
(2)现有某抗旱农作物,体细胞内有一个抗旱基因(R),其等位基因为r(旱敏基因)。研究发现R、r的部分核苷酸序列如下:
据此分析,抗旱基因突变为旱敏基因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研究得知与抗旱有关的代谢产物主要是糖类,则该抗旱基因控制抗旱性状的方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已知抗旱性(R)对旱敏性(r)为显性,多颗粒(D)对少颗粒(d)为显性,两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纯合的旱敏性多颗粒植株与纯合的抗旱性少颗粒植株杂交,F1自交,F2抗旱性多颗粒植株中双杂合子占的比例是_______________;若拔掉F2中所有的旱敏性植株后,剩余植株自交,F3中旱敏性植株的比例是_______________
(4)请利用抗旱性少颗粒(Rrdd)和旱敏性多颗粒(rrDd)两植物品种作试验材料。
设计一个快速育种方案(仅含一次杂交),使后代个体全部都是抗旱性多颗粒杂交种(RrDd),用文字简要表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