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农杆菌Ti质粒上的T-DNA可以转移并随机插入到被侵染植物的染色体DNA中。研究者将下图中被侵染植物的DNA片段连接成环,并以此环为模板进行PCR,扩增岀T-DNA插入位置两侧的未知序列,以此可确定T-DNA插入的具体位置。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注:子链从引物的3/端开始延伸
A.PCR扩增依据的是DNA分子双链复制的原理
B.进行PCR扩增需要的酶有解旋酶和热稳定DNA聚合酶
C.利用图中的引物②、③组合可扩增岀两侧的未知序列
D.通过与受体细胞的基因组序列比对,可确定T-DNA的插入位置
【答案】BC
【解析】
PCR技术:
1、概念:PCR全称为聚合酶链式反应,是一项在生物体外复制特定DNA的核酸合成技术。
2、原理:DNA复制。
3、前提条件:要有一段已知目的基因的核苷酸序以便合成一对引物。
4、条件:模板DNA、四种脱氧核苷酸、一对引物、热稳定DNA聚合酶(Taq酶)。
5、过程:①高温变性:DNA解旋过程(PCR扩增中双链DNA解开不需要解旋酶,高温条件下氢键可自动解开);低温复性:引物结合到互补链DNA上;③中温延伸:合成子链。
A、PCR扩增依据的是DNA分子双链复制的原理,A正确;
B、进行PCR扩增需要热稳定DNA聚合酶(TaqDNA聚合酶),但不需要解旋酶, B错误;
C、DNA的两条链反向平行,子链从引物的3/端开始延伸,则利用图中的引物①、④组合可扩增岀两侧的未知序列,C错误;
D、通过与受体细胞的基因组序列比对,即可确定T-DNA的插入位置,D正确。
故选BC。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为科学家培育克隆猴的基本步骤,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所需猴卵母细胞需发育至减数第二次分裂的中期
B.对A猴卵母细胞去核是为保证克隆猴的核遗传物质都来自B猴
C.必须将重组细胞培养至桑椹胚或原肠胚时才能移植入代孕受体
D.A猴的卵母细胞质中含有促进B猴体细胞核全能性表达的物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随着垃圾分类实行,餐厨垃圾高效处理迫在眉睫。餐厨废液中含有淀粉、蛋白质等有机物能够被微生物分解并利用。回答下列问题。
(1)传统餐厨垃圾主要以填埋、焚烧等方式进行处理,此种方式不可取的原因是____________。
(2)为探究处理餐厨垃圾的适宜方式,研究者进行了如下实验。
①以某食堂提供的午餐、晚餐残余混合物为材料,制成4种不同浓度的发酵液。
②将取自某污水处理厂的菌种加入发酵罐中,间隔不同时间分别加入等量不同浓度的发酵液,在厌氧条件下进行发酵。
③35℃下发酵并测定甲烷的产率,结果如下图。据图分析,你认为对餐厨垃圾较为适宜的处理及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
(3)为探究圆褐固氮菌和巨大芽孢杆菌处理某餐厨垃圾废液的最佳接种量比,来制备微生物菌剂,研究者做了如下实验:
①将两种菌液进行不同配比分组处理如下表所示:
编号 | R0 | R1 | R2 | R3 |
圆褐固氮菌:巨大芽孢杆菌 | 1:0 | 0:1 | 1:1 | 2:1 |
将上表菌液外别接种于100mL某餐厨垃圾废液中进行振荡培养,振荡处理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本实验还需设置对照组为______________。
②培养3天后测定活菌数,取一定量菌液进行______________稀释,然后分别取0.1ml的菌液采用______________法接种于基本培养基中培养。进行计数时,可依据______________对两种菌进行区分,并选取菌落数在______________内的平板。实验结果表明,两菌种接种量比例为1:1时,废液中两种菌种的有效活菌数能够实现同步最大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所示,a表示现代生物工程技术,b表示其结果,下面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如果a是核移植技术,b的产生说明了动物细胞核也具有全能性
B.如果a是体外受精技术,则b动物称为试管动物
C.如果a是胚胎分割技术,b中个体的性别一定相同
D.上述三种生物技术中b的受体均需注射促性腺激素,以达到超数排卵和同期发情的目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表示以某种杂合体名贵花卉的绿色叶片为材料,利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繁殖该植物 过程中岀现的不同结果。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不同结果的岀现主要是由是否提供光照造成的
B.A通过脱分化得到B通过再分化得到C
C.利用花粉粒进行单倍体育种也能培养岀该杂合体花卉
D.B组细胞的全能性高于A组和C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黄瓜(2n=14)为我国常见蔬菜,有3种不同的苦味类型:叶和果实均有苦味、叶和果实均无苦味和仅叶有苦味,受A/a、B/b两对等位基因控制,已知等位基因A/a杂合时果实均有苦味,不含苦味基因的黄瓜口感最好。科学家利用甲(叶、果均不苦)、乙(叶 苦,基因型为AAbb)丙(叶、果均苦)三个纯合品系黄瓜研究苦味性状的遗传规律,结果如下表。
杂交 组合 | F1 | F2 | ||||
叶、果均苦 (株) | 叶苦 (株) | 叶、果均不苦 (株) | 叶、果均苦 (株) | 叶苦 (株) | 叶、果均不苦 (株) | |
甲×乙 | 30 | 0 | 0 | 63 | 30 | 37 |
甲×丙 | 30 | 0 | 0 | 90 | 8 | 32 |
乙×丙 | 30 | 0 | 0 | 112 | 36 | 0 |
(1)黄瓜的3种不同苦味类型属于_____性状,控制黄瓜苦味性状的基因位于_____对染色体上,判断依据是_____ 。
(2)品系甲的基因型是_____,用品系甲与杂交组合甲×乙、甲×丙的F1分别杂交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检测两个杂交组合F1的基因组成,理由是_______。
(3)SSR是DNA分子上的重复序列,重复次数在生物的不同个体间有差异,可作为分子 标记用于基因的鉴定。为选育品质优良的无苦味黄瓜,科研人员利用和苦味基因紧密连锁的SSR02309重复序列进行了分子水平的鉴定。首先利用PCR技术扩增品系甲和品系乙杂交后代F2中不同植株的SSR02309,根据电泳检测的图谱分析,应该选取F2(l~ 10)中的_________用于后续培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酿酒和做面包都需要酵母菌,其口感与酵母菌的数量有密切关系,培养液中的酵母菌数量可以利用一定的方法进行计数,下表是某生物兴趣小组围绕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进行的探究实验。请分析回答:
编号 | 无菌马铃薯培养液(mL) | 无菌水 (mL) | 活化酵母菌液 (mL) | 温度 (℃) |
A | 10 | — | 0.1 | 28 |
B | 5 | 5 | 0.1 | 28 |
(1)实验中的无关变量有________、________等。
(2)对酵母菌的计数可以采用________法。吸取培养液需________试管后取样,计数时除显微镜外还需的用具是________,若观察到甲图所示的现象,则应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
(3)定期对培养液中的酵母菌进行计数,绘制出两组酵母菌细胞数目变化曲线(乙图所示)。A、B两组酵母菌的数量达到最大值在生态学上称为________,B组中该数值比A组小的原因是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某种以种子繁殖的植物,在种子萌发后分为甲、乙两组,一组置于正常光照下,另一组置于低光照下,在其他培养条件相同且适宜的环境中生长到成体植株。再选取来自两种环境条件下生长的植株叶片,分别测定其净光合速率,结果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据图判断,曲线_________是低光照条件下培养植株的叶片检测结果。光照强度为0时,该植物释放的CO2是该植物通过___________合成后贮存的有机物被氧化分解产生的。
(2)光照强度小于P时,影响甲组叶片光合作用的限制因子是_________________;光照强度等于P时,甲组叶片吸收的CO2首先在叶绿体中与________________结合,结合后的产物最终转化为有机物还需光反应提供_________________(填物质)。光照强度等于P时,甲组叶片的总光合速率_________(填“小于”“等于”或“大于”)乙组叶片的总光合速率、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_。
(3)当实验过程中所给的光照强度增大到接近夏日晴天中午12:00时的光照强度时,发现两组植物叶片的光合速率均明显下降,其原因是因是进入叶肉细胞的________________不足,光合作用的___________过程受抑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某种二倍体动物红眼对白眼为显性,由等位基因H、h控制;直毛对卷毛为显性,由等位基因R、r控制。基因型为HhRr的个体,两对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关系可能有三种,其中两种位置关系如图甲、乙所示:
类型编号 | 甲 | 乙 | 丙 |
基因在染色体 上的位置 |
(1)请参照甲、乙两图,画出基因与染色体的另外一种位置关系___________(竖线表示染色体,圆点表示基因)。
(2)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是___________。上述三种位置的基因中,符合基因分离定律的是___________(填类型编号)。
(3)若一个基因型为HhRr的精原细胞产生精子的基因型及比例是HR∶hr=1∶1(不发生基因突变和交叉互换),则基因与染色体的位置关系可能是上表中的___________(填类型编号)。
(4)若两对基因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基因型为HhRr的个体测交子代中红眼直毛∶红眼卷毛∶白眼直毛∶白眼卷毛=4∶1∶1∶4(没有发生致死现象),产生该比值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