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1和图2是基因控制胰蛋白酶合成的两个主要步骤。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图1
图2
图D51
A.图1中甲为DNA聚合酶,乙与丁所含的五碳糖不同
B.图1中的碱基互补配对方式只有A与T配对,G与C配对
C.图2中共有RNA、多肽和多糖三种大分子物质
D.图2中③合成后还需经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的加工才具有活性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单选题
细胞的统一性体现在( )
①细胞都有相似的基本结构,如细胞质、细胞核
②真核细胞细胞核有染色体,原核细胞无染色体,但有拟核,其中都含有DNA
③真核细胞多种多样,原核细胞多种多样,而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又不一样
A.① | B.② | C.①② | D.①②③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单选题
下列有关细胞呼吸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厌氧呼吸不需要O2的参与,该过程最终有[H]的积累 |
B.需氧呼吸产生的[H]在线粒体基质中与氧结合生成水 |
C.厌氧呼吸只在第一阶段释放少量能量合成ATP |
D.需氧呼吸时葡萄糖进入线粒体需经过两层膜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单选题
在植物受伤时,一种由18个氨基酸组成的多肽——系统素会被释放出来,与受体结合,活化蛋白酶抑制基因,抑制害虫和病原微生物的蛋白酶活性,限制植物蛋白的降解,从而阻止害虫取食和病原菌繁殖。下列关于系统素的描述,正确的是( )
A.系统素能抑制植物体内与蛋白酶有关的基因的表达 |
B.内含18个肽键的系统素是一种信号传递分子 |
C.系统素遇双缩脲试剂在常温下会产生紫色反应 |
D.系统素相当于植物体内的“抗体”,能与外来的“抗原”发生特异性的结合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单选题
2012年10月10日,69岁的美国科学家罗伯特·莱夫科维茨和57岁的布莱恩·科比尔卡因进一步揭示了G蛋白偶联受体的内在工作机制,而分享了2012年诺贝尔化学奖。G蛋白偶联受体是细胞表面的信号接收器,下列关于G蛋白及G蛋白偶联受体的叙述,错误的是( )
A.G蛋白的合成场所为一种无膜结构的细胞器 |
B.G蛋白分子中氨基数等于羧基数 |
C.G蛋白偶联受体存在于细胞膜的外侧,与细胞膜的信息传递功能有关 |
D.G蛋白偶联受体与双缩脲试剂反应呈现紫色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单选题
如图D55表示生物体内遗传信息的传递和表达过程。下列叙述有误的是 ( )
图D55
A.②④过程分别需要RNA聚合酶、逆转录酶 |
B.RNA聚合酶可来源于进行⑤过程的生物 |
C.把DNA放在含15N的培养液中进行①过程,子一代含15N的DNA占100% |
D.①②③均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但碱基配对的方式不完全相同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单选题
细胞周期包括G1期、S期、G2期和M期。抑素是细胞释放的、能抑制细胞分裂的物质,主要作用于细胞周期的G2期。M期细胞的细胞质中含有一种促进染色质凝集为染色体的物质。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S期时间较长的细胞更适合作为“观察细胞有丝分裂”实验的材料 |
B.如果缺少氨基酸的供应,动物细胞一般会停留在细胞周期的S期 |
C.抑素抑制DNA复制所需蛋白质的合成,阻断细胞分裂 |
D.M期细胞与G1期细胞融合,可能不利于G1期细胞核中DNA的表达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单选题
如图G11所示是绿色植物体内几项生理活动的关系示意图,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图G11
A.能量A是光能,能量B、C和D中有一部分形成ATP
B.①过程是光反应,②过程是碳反应,③④过程都是厌氧呼吸
C.①过程是光合作用,②③④过程都是需氧呼吸
D.①②过程只能发生在植物细胞内,③④过程只能发生在动物细胞内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