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8.下列有关细胞核结构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核膜为双层膜,将核质分开
B.核仁与DNA的形成有关
C.核孔实现了核质间的物质交换与信息交流
D.染色质与染色体为同一种物质在不同分裂时期的两种形态

分析 细胞核主要结构有:核膜、核仁、染色质.
核膜由双层膜构成,膜上有核孔,是细胞核和细胞质之间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的孔道.
核仁在不同种类的生物中,形态和数量不同,它在细胞分裂过程中周期性的消失和重建.
核仁与某种RNA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
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

解答 解:A、核膜由双层膜构成,将核质分开,A正确;
B、核仁与RNA的形成有关,B错误;
C、核膜上有核孔,是细胞核和细胞质之间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的孔道,C正确;
D、染色质与染色体为同一种物质在不同分裂时期的两种形态,D正确.
故选:B.

点评 本题考查细胞核结构和功能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9.植物的微型繁殖技术是指(  )
A.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B.嫁接
C.营养繁殖D.植物组织培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9.下列关于基因、DNA和染色体关系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B.一条染色体上有很多个基因
C.每个DNA分子上只有一个基因D.染色体是基因的主要载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6.如图1曲线表示各类遗传病在人体不同发育阶段的发病风险,图2是某家族患甲病(显性基因为B,隐性基因为b)和乙病(显性基因为A,隐性基因为a)两种遗传病的系谱图,图3表示图2家族中一些个体体内细胞分裂时两对同源染色体(其中一对为性染色体)形态及乙病致病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分析回答:

(1)从图1可知多基因遗传病的显著特点是成年人发病风险显著增加.
(2)染色体异常遗传病呈现图1中发病趋势的原因是大多数染色体异常遗传病是致死的,患病胎儿在出生前就死亡了.
(3)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在尝试调查人群中遗传病的发病率时,应选取图1中的单基因遗传病进行调查.
(4)已知图2中Ⅱ-6不带致病基因,且Ⅲ-11和Ⅲ-12夫妇均不带有对方家族的致病基因.Ⅲ-11和Ⅲ-12夫妇再生一个男孩患病的概率是$\frac{1}{4}$.若Ⅳ-13与一表现正常的女性婚配(人群中100个人中有一个甲病患者),则生出患甲病后代的概率是$\frac{1}{132}$.Ⅱ-10个体所患的病属于图1中的染色体异常遗传病.
(5)图3中B所示细胞中含染色体组数为4,若图3所示细胞的A图在图2的Ⅱ-5体内存在时该细胞称为第一极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3.生物膜的基本支架是(  )
A.磷脂单分子层B.磷脂双分子层
C.镶嵌脂蛋白质分子层D.贯穿蛋白质分子层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3.如图是细胞的亚显微结构示意图,请观察后回答下列问题(在横线上写出细胞或结构的名称,中括号内写上对应的数字代号):
(1)如图是植物(植物,动物)细胞亚显微结构示意图.
(2)太阳能通过图中结构[4]叶绿体中进行光合作用后,才能进入生物界.
(3)[14]液泡是相关细胞的成熟标志,可调节相关细胞内的环境.
(4)细胞进行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主要由[11]线粒体供给.
(5)[5]高尔基体在动植物体内均有分布,是蛋白质加工、分类和包装的“车间”及“发送站”.
(6)[6]是一个折光性很强的球形小体,其功能是与核糖体(填细胞器)的形成有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0.如图所示,①图表示生长素浓度与植物不同器官生长的关系,②图表示水平放置的豌豆种子根和芽的生长状态.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由①可知,根对生长素反应的灵敏度比芽高,10-8mol/L的生长素抑制根的生长,却强烈地促进芽的生长.
(2)②中生长素大部分分布在幼芽和幼根的近地侧是由于地心引力(重力)作用的结果.
(3)②中A、B、C、D四点中体现抑制作用的是C点,B、D点生长素浓度相对高的点是D点.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6.人类对环境应持的正确态度是(  )
A.最大限度地扩大自然保护区
B.减少向环境索取物质和能量
C.协调人类自身发展、生产发展与环境发展的关系
D.停止或减缓人类的发展,使环境恢复原始面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0.在许多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的未受精的卵细胞质中贮存许多mRNA,科学家为探究mRNA作用的发挥与卵细胞是否受精的关系,用海胆的未受精卵和受精卵作实验材料进行以下实验:
实验一:放线菌素D是海胆卵RNA合成的抑制剂.在有放线菌素D或没有放线菌素D存在情况下,海胆受精卵对14C-缬氨酸的掺入比例实验结果如下图A.
实验二:将未受精的海胆卵和受精的海胆卵分别悬浮在含有14C-亮氨酸的条件下进行培养(0时间表示受精的时刻),定时测定细胞中放射性亮氨酸的掺入累积量,得到的实验结果绘制成的曲线如下图B.

请根据以上实验原理和结果回答下列问题:
(1)海胆细胞中合成mRNA的场所是细胞核和线粒体,mRNA的主要作用是携带遗传信息,作为蛋白质合成的模板.
(2)直接将14C标记的缬氨酸用于蛋白质合成的细胞器是核糖体,该过程在生物学上称为翻译;此过程所依赖的模板是mRNA分子,合成该分子所需的原料是核糖核苷酸.
(3)图A中10h之前两曲线的变化基本一致,说明海胆受精卵在发育初期合成蛋白质的模板mRNA来自于卵细胞,并不依赖新合成的mRNA.受精10h后,处理组与对照组的区别说明受精卵发育后期合成蛋白质所需模板为新合成的mRNA.
(4)图B未受精的卵细胞中14C-亮氨酸的掺入量变化很小,说明未受精的卵细胞中大部分的mRNA不能用来翻译蛋白质.受精的卵细胞中14C-亮氨酸的掺入累积量与未受精的卵细胞相比较,说明受精卵中绝大部分的mRNA从无活性转变为有活性,蛋白质合成速率显著提高.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