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都是由造血干细胞在胸腺中发育成的 | |
B. | 胃黏膜可抵御致病微生物对机体的侵害,在机体非特异性免疫中发挥重要作用 | |
C. | 外毒素、抗体、淋巴因子等都属于免疫活性物质 | |
D. | 艾滋病患者有很多死于癌症,与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下降有关 |
分析 1、淋巴细胞的起源和分化过程:
2、人体的三道防线:
第一道防线是由皮肤和黏膜构成的,他们不仅能够阻挡病原体侵入人体,而且它们的分泌物(如乳酸、脂肪酸、胃酸和酶等)还有杀菌的作用;
第二道防线是体液中的杀菌物质(溶菌酶)和吞噬细胞;
第三道防线主要由免疫器官(扁桃体、淋巴结、胸腺、骨髓、和脾脏等)和免疫细胞(淋巴细胞、吞噬细胞等)借助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而组成的,包括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3、HIV病毒进入人体后,与人体的T淋巴细胞结合,破坏T淋巴细胞,使免疫调节受到抑制,使人的免疫系统瘫痪,最后使人无法抵抗其他细菌、病毒的入侵,让人死亡.
解答 解:A、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都是由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发育成的,T淋巴细胞在胸腺中成熟,B淋巴细胞在骨髓中成熟,A错误;
B、胃黏膜属于免疫系统第一道防线,在机体非特异性免疫中发挥着重要作用,B正确;
C、外毒素属于抗原,C错误;
D、艾滋病患者有很多死于癌症,是由于T淋巴细胞受损免疫系统的监控和清除功能下降有关,D错误.
故选:B.
点评 本题考查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要求考生识记人体免疫系统的组成及淋巴细胞的起源和分化过程,掌握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具体过程,掌握人体的三道防线的组成,能准确判断各实例属于第几道防线;能运用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属于考纲识记层次的考查.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将F1的花粉粒用碘液处理,统计蓝紫色与红褐色花粉粒的比例 | |
B. | 让F1与矮茎糯稻杂交,统计后代高茎与矮茎植株的比例 | |
C. | 让F1自交,统计自交后代中高茎与矮茎植株的比例 | |
D. | 让F1自交,统计自交后代中蓝紫色植株与红褐色植株的比例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构建基因文库和构建基因表达载体都需要限制酶和DNA连接酶 | |
B. | 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和DNA连接酶对所连接的DNA两端碱基序列有专一性要求 | |
C. | 载体能将外源基因导入受体细胞并使其在受体细胞中稳定遗传并表达 | |
D. | 在基因工程操作中,被用作载体的质粒,一般都是经过人工改造的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某些小分子物质也可以通过胞吐的方式从细胞中运出 | |
B. | 抑制细胞膜上载体的作用不会阻碍性激素进入细胞 | |
C. | 葡萄糖进入人体细胞的方式有主动运输和协助扩散两种 | |
D. | 细胞主动运输物质的结果是使该物质在细胞膜内外的浓度趋于平衡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捐献者的造血干细胞可通过增殖与分化产生多种血细胞 | |
B. | HIV不侵染B细胞原因是B细胞内没有编码CCR5的基因 | |
C. | 捐献者感染HIV后可通过体液免疫清除病毒而不会发生细胞免疫 | |
D. | 被HIV潜伏感染的细胞表面无HIV蛋白而逃避免疫系统的识别和攻击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斯图尔德的植物组织培养成功表明高度分化的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 | |
B. | 克降羊“多利”的诞生证明了高度分化的动物细胞具有全能性 | |
C. | 一般来说,细胞分化程度越高,它的全能性就越低 | |
D. | 细胞全能性产生的根本原因是细胞内有一套发育成完整个体的全部遗传信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氨基酸、麦芽糖、二氧化碳、钠离子 | B. | 血红蛋白、钙离子、脂肪、葡萄糖 | ||
C. | 甲状腺激素、氧气、尿素、血浆蛋白 | D. | 呼吸酶、脂肪酸、载体、胆固醇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