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9.某生物爱好者在重复孟德尔豌豆实验时,他选取豌豆的高茎植株与矮茎植株杂交得子一代,子一代全为高茎,子一代自交得子二代,子二代出现了性状分离,但分离比并不是预期的3:1,而是出现了高茎:矮茎=35:1.他对此现象进行分析,并设计了实验加以验证.以下是他的简单研究思路,请将其补充完整.
(1)根据遗传学知识推测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可能是杂种子一代(Dd)变成了四倍体(DDdd).四倍体DDdd产生Dd的配子概率为$\frac{2}{3}$.子二代出现5种基因型,其中DDdd的概率是$\frac{1}{2}$.
(2)为检验以上的分析是否正确,需通过测交实验来测定子一代的基因型.预期测交实验的结果应该是高茎:矮茎=5:1.
(3)进行测交实验,记录结果,分析比较得出结论.在该实验的研究过程中使用的科学研究方法为假说-演绎法.

分析 在观察和分析基础上提出问题以后,通过推理和想像提出解释问题的假说,根据假说进行演绎推理,再通过实验检验演绎推理的结论.如果实验结果与预期结论相符,就证明假说是正确的,反之,则说明假说是错误的.这是现代科学研究中常用的一种科学方法,叫做假说-演绎法.孟德尔和摩尔根均利用了该方法获得了相应的科学结论.

解答 解:(1)四倍体DDdd产生配子时,由于染色体和基因随机均分移向两极,因此配子的基因型及比例为DD:Dd:dd=1:4:1,则产生Dd的配子概率为$\frac{2}{3}$.由于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雌雄配子各有3种,随机结合后,子二代可形成5种基因型:DDDD、DDDd、DDdd、Dddd、dddd,其中矮茎(dddd)=$\frac{1}{6}$(dd)×$\frac{1}{6}$(dd)=$\frac{1}{36}$,高茎:矮茎=35:1,其中DDdd的概率是$\frac{2}{3}$Dd×$\frac{2}{3}$Dd+2×$\frac{1}{6}$DD×$\frac{1}{6}$dd=$\frac{1}{2}$.
(2)通过测交实验来测定子一代的基因型,子一代产生3种配子,测交后代可形成3种基因型:DDdd、Dddd、dddd,其中矮茎(dddd)=$\frac{1}{6}$(dd)×(dd)=$\frac{1}{6}$,高茎:矮茎=5:1.
(3)该实验的研究过程中使用的科学研究方法为假说-演绎法.
故答案为:
(1)$\frac{2}{3}$ 5 $\frac{1}{2}$ 
(2)5:1
(3)假说-演绎法

点评 本题着重考查了基因分离定律应用的变式以及假说演绎法的应用,意在考查考生的分析能力和应用能力,难度适中.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如图甲是某植物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过程示意图.I~Ⅶ代表物质,①~③代表过程.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甲图中,消耗CO2的场所是叶绿体基质,在强光下ATP的移 动方向是
(2)在光照条件下,叶肉细胞中消耗ADP的场所有叶绿体、细胞质基质、线粒体.若将该植物由1%的CO2浓度突然置于 0.3%CO2浓度下(光照强度不变),甲图中的C3的含量将减少,原因是增加.
(3)乙图与马铃薯块茎细胞在缺氧时的呼吸相比,特有的步骤是②③(填数字),这些过程发生在线粒体的基质和内膜(或线粒体)部位.
(4)若用18O标记甲图中的H2O,则在细胞呼吸产物中能测到含18O的物质是水(或H218O),甲、乙两图中不同数字代表同一物质的标号是Ⅱ与Ⅵ、Ⅲ与Ⅶ.
(5)丙图表示温室内光照强度(E)与作物光合速率(v)的关系.在温度、水分和无机盐均适宜的条件下,当E<B时,增大光合速率的主要措施是增大光照强度(增加二氧化碳含量);
当B<E<C时,限制作物增产的主要因素是二氧化碳浓度;
当E>C 时,可采取遮光措施,保证作物的最大光合速率.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下列有关组成细胞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脂质不参与生命活动的调节
B.组成胰岛素、生长素、纤维素的单体相同
C.用双缩脲试剂检测酶溶液均能观察到紫色反应
D.组成磷脂、ATP和核酸的元素种类相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8.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将新鲜苹果榨成果汁,利用带盖的瓶子制作果酒,并对工业生产果酒的方法进行了调查,请回答相关问题:
(1)在酿制果酒的过程中,需要每隔12小时左右将瓶盖拧松一次,而不是完全打开,其目的是既放出二氧化碳,又避免杂菌污染.
(2)在酸性条件下,可用重铬酸钾来检测发酵产物中是否有酒精产生,其与酒精反应呈现灰绿色.由于封口不严,瓶中果酒放置一段时间后,发现带有明显的酸味,使果酒变酸的主要微生物是醋酸菌.
(3)食品工业上用接种纯度较高的酵母菌来制作高品质果酒,为获得纯度较高的菌种,在分离和培养酵母菌时,需要进行无菌操作,其中对培养皿通常用的灭菌方法为干热灭菌.
(4)用平板划线法接种酵母菌时,要从上一划线区域的末端开始往下一区域内划线,而且在每一次划线前应该对接种环进行灼烧灭菌.除第一次划线外,其它各次划线前是否需要重新蘸取菌种?不需要.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4.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糖类和脂质都是生物体的能源物质
B.真核生物和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都是DNA
C.染色体的主要组成成分是核糖核酸和蛋白质
D.蛋白质和RNA可以自由通过核膜上的核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4.细胞工程已被普遍应用于我们的生活中.回答下列问题:
(1)植物细胞工程最基本的技术是植物组织培养,它所依据的生物学原理是细胞的全能性.
(2)植物A的体细胞内含a个染色体,植物B的体细胞内含b个染色体.若采用常规杂交育种成功,则其后代体细胞内含$\frac{a+b}{2}$个染色体,后代幼苗一般用秋水仙素处理才能得到可育的杂种植株.若用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则“杂种细胞”内含a+b个染色体.
(3)动物细胞融合技术的原理是生物膜的流动性,该原理产生的原因是蛋白质分子和磷脂分子的运动.利用细胞融合发展起来的杂交瘤技术,为单克隆抗体的制备提供了新途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0.生态学家为了监测和预报该地鼠害的发生情况,对某农田的田鼠种群数量的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请回答:
(1)若该地区气候条件适宜、雨量丰富,该农田在弃耕多年后,可能会演变成森林,此过程的演替趋势应该是弃耕农田→杂草丛→灌木林→乔木林(森林),这种演替类型为次生演替.
(2)研究人员根据最初的一个月内田鼠的数量调查数据构建的田鼠种群增长模型为Nt=N0•λt(其中,Nt代表t天后田鼠的数量,t表示天数,λ表示倍数,N0表示田鼠的起始数量).由此可知,田鼠在最初的一个月内的生存环境条件是理想条件.
(3)若研究人员对此农田进行长期研究,并进行数据统计,将会发现田鼠的种群增长模型的变化趋势是由“J”型增长变为“S”型增长.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多选题

17.在美国西海岸的一个基岩质海岸的潮间带栖息着藤壶、贻贝、帽贝和石鳖等几种动物,这些动物被海星所捕食.科学家将海星从实验小区中移除一段时间后,调查小区中被捕食物种的数量由15种迅速下降到8种,同时发现藤壶和贻贝种群数量明显增加.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小区中藤壶、贻贝、帽贝和石鳖等动物构成一个生物群落
B.海星移除后,藤壶、贻贝的种群数量呈“J”型增长
C.海星移除后,小区物种数量下降的原因是被捕食者之间竞争加剧
D.实验结果说明捕食者的存在有利于维持生态系统物种多样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6届安徽省等六校教研会高三上一联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人的表皮生长因子是腺垂体分泌的一种蛋白质类激素,能与前脂肪细胞结合并使其增殖分化为脂肪细胞,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前脂肪细胞膜上具有识别表皮生长因子的受体

B.脂肪细胞和前脂肪细胞细胞质基质中的 mRNA种类完全不同

C.前脂肪细胞增殖分化为脂肪细胞后,细胞膜的通透性会发生改变

D.表皮生长因子调节前脂肪细胞增殖分化的这种方式属于体液调节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