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2014·课标全国卷Ⅰ,1)关于细胞膜结构和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脂质和蛋白质是组成细胞膜的主要物质
B.当细胞衰老时,其细胞膜的通透性会发生改变
C.甘油是极性分子,所以不能以自由扩散的方式通过细胞膜
D.细胞产生的激素与靶细胞膜上相应受体的结合可实现细胞间的信息传递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是绵羊迁入某海岛后的种群数量变化曲线,请回答:
(1)绵羊迁入该海岛后的种群数量增长方式是 。统计每年的出生率(b)和死亡率(d),b d即为当年绵羊种群的 。在 年,绵羊种群的增长速率最大。
(2)在海岛生态系统中,许多食物链彼此交错形成复杂的营养关系,构成 。
(3)即使没有天敌等其他生物的影响,海岛上的绵羊种群数量也不可能无限增长,究其原因主要是受到了空间和 等环境条件的制约,从而使生态系统趋向于稳态。这种稳态是靠生态系统的 来实现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关于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植物细胞的胞间连丝具有物质运输的作用
B.动物细胞间的黏着性与细胞膜上的糖蛋白有关
C.ATP水解释放的能量可用于细胞内的吸能反应
D.哺乳动物的细胞可以合成蔗糖,也可以合成乳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为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概念图,请据图回答相关问题:
(1)图中①指________,②是导致①改变的内因,包括生物的突变和________,它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
(2)某植物种群中基因型为AA的个体占20%,基因型为aa的个体占50%。倘若人为舍弃隐性性状类型仅保留显性性状类型,让其自交,则子一代所有个体中基因型为AA的个体占__________,基因型为aa的个体占________,此时种群中A的基因频率为__________,经这种人工选择作用,该种群是否发生了进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科研人员研究了低温对黑藻净光合速率(放氧速率)和细胞呼吸速率(耗氧速率)的影响,其他条件相同且适宜,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黑藻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氧气的场所是______________。伴随着氧气的产生,在叶绿体发生的能量转化是_________________。
(2)该实验中测定耗氧速率需要在____________条件下进行,当温度为6℃时,黑藻的放氧速率和氧速率的比值_______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1。
(3)在某温度条件下测得黑藻的放氧速率为30μmol/(mgh),耗氧速率为15μmol/(mgh)。在相同的条件下,一昼夜24h中,白天至少光照_____________h才能确保植物的正常生长。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某实验小组用小球藻进行实验,探究影响光合速率的因素。他们将一定量的小球藻浸入适宜且相同温度的培养液的试管中,以白炽台灯作为光源。移动台灯可改变光源与试管的距离;CO2浓度分别设置为0.03%和0.05%,根据实验结果绘制成曲线1、曲线2(如图所示)。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比较C、D两点的光合速率,可见限制D点光合速率的主要因素是________。EF段__________不再成为光合速率的主要限制因素,若C处突然关闭台灯,叶绿体中C5的含量将如何变化?___________。
(2)F点的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若用缺镁培养液培养小球藻,其他条件不变,F点应向________移。
(3)该小组又做了探究小球藻最适生长温度的预实验,实验结果见下表:
温度(℃) | 10 | 20 | 30 | 40 | 50 |
光照下释放O2(mg/h) | 9.67 | 14.67 | 19.67 | 21.67 | 19.33 |
请根据预实验结果,设计进一步的探究实验:材料用具:小球藻若干、大试管若干、含CO2缓冲液的培养液、水浴锅(控制温度)、量筒等。
该实验应控制好的两个主要无关变量是:①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步骤:
第一步:将等量的含有足量CO2缓冲液的培养液分别装入7只试管,再将数量相同的小球藻分别浸入7只试管中,然后分别放入7个水浴锅中。
第二步:分组控制温度,使其依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温度梯度差为1℃),并分别编号为1~7号。
第三步:光照6 h后测定O2的释放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