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生态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Ⅰ.下图为某种群在不同生态环境中的增长曲线,请仔细分析图然后回答下列问题:
(1)如果种群处在一个理想的环境中,没有自然和空间的限制,种群内个体数量的增长曲线是__ __ ,用达尔文的进化理论解释,这是由于生物具有______ ____特性。
(2)如果将该种群置入有限制的自然环境中,种群内个体数量的增长受到影响,用达尔文进化理论分析图中的阴影部分表示_______ 。
(3)种群的特征中 决定着该种群的增长。
Ⅱ.下图是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图解,N1──N6表示能量数值,请据图分析回答:
(1)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 (用N1─N6中的字母表示)
(2)由初级消费者传递给蜣螂的能量为 。
(3)能量由生产者传递给初级消费者的传递效率为 。(用N1─N6中的字母表示)
(4)由图可知初级消费者同化的能量有两个去向:一部分在呼吸作用中以热能形式散失,一部分用于 。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071
下图为某种群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增长曲线,据图回答:
(1)A曲线呈__________型,表示种群在__________的环境中的增长,B曲线呈__________型,表示种群在__________环境中的增长,阴影部分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
(2)全地区统一投药灭鼠,短期内能控制鼠害,但很快又会鼠灾泛滥,试根据种群变动的曲线,解释其原因。
(3)针对用药过后,鼠害再次泛滥这一情况,从生态学知识考虑,应采取哪些有效措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备受全国关注的湖南益阳市大通湖区东方田鼠鼠害已引起国内主流媒体的关注。 2008年6月下旬以来,栖息在洞庭湖区400多万亩湖洲中的约20亿只东方田鼠,随着水位上涨部分内迁。它们四处打洞,啃食庄稼,严重威胁湖南省沅江市、大通湖区等22个县市区沿湖防洪大堤和近800万亩稻田。目前,地方政府正在组织群众展开一场“人鼠大战”。根据材料和知识回答:
(1)所有洞庭湖区的东方田鼠构成一个 。湖、农田属于_______生态系统。
(2)东方田鼠之所以在洞庭湖区上大量繁殖,用达尔文的观点分析,这是因为生物具有的___________特性,从生态学观点看其生活环境__________。
(3)请运用生态学原理对目前采取的化学灭鼠法和利用天敌消除东方田鼠的效果及其影响作出评价?______________。(2分 )
(4)东方田鼠的巢穴特点是洞口多而成群,洞道密而表浅,结构格局单调。洞系的洞口数因地而异,从几个到几十个不等。在洞庭湖的湖滩上,最多的一个洞群竟有洞口80多个。在上述种群密度调查的同时,还对样方中田鼠的洞口数进行了调查(假设样方中只有这一种鼠),平均每100m2有3.6个洞口,洞口数与田鼠数的比例关系为 。
(5)岳阳市已发布东方田鼠防治警报,并要求东洞庭湖自然保护区做好工作,在灭鼠的同时保护好鸟类和湿地资源。这样做的根本目的是保护 。
(6)东方田鼠与我们常见的小家鼠同属于啮齿类动物,但不是同一物种。支持这一判断的最重要的依据是:自然条件下,东方田鼠与褐家鼠之间存在着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浙江金华十校2010年高考模拟考试理综生物试题 题型:非选择题
(24分)完成下列两个小题
I.(12分)图1为某经济林在一定时间内某种毛虫与灰喜鹊种群数量波动曲线。请回答:
(1)图1中的曲线 表示灰喜鹊的数量波动,据图分析CE段数量上升的原因
是 。
(2)如图1在一定时间内由于两者之间通过 调节形式,使数量保持了动态平衡。
(3)在时间T点时,对该经济林施放了一种邻近林区曾多次使用的化学杀虫剂,结果第
三年虫害比原来更加严重,请利用生态学知识分析原因 。
(4)由于全球气候变暖,许多植物的发芽长叶时间提前。林业工作者跟踪记录了80年代到90年代该经济林中毛虫与灰喜鹊的繁殖情况。依据图2所示。在该时期内发
生的主要变化是 ,引起这种变化的原因是 。
Ⅱ.(12分)右图为蛙的“神经一腓肠肌”标本。已知标
本在某种麻醉药的作用下,刺激神经时肌肉不发生收缩现
象。为探究该麻醉药的具体作用部位,请根据提供的实验
材料和用具,完善神经肌肉接头肌肉神经实验设计思路,
并设计一张用于记录实验情况的表格,同时回答有关问题:
实验材料:有活性的“神经一腓肠肌”标本3个,适宜的放电装置,适宜浓度的麻醉药液(用该麻醉药液处理某一部位时不影响邻近部位),吸管,培养皿3个等
(1)实验步骤:
第一步:对标本进行A、B、C编号,分别置于培养皿中,用电分别依次刺激每个标本的神经纤维,观察肌肉收缩情况。
第二步:…
(2)实验记录表:
(3)若药物仅影响兴奋在接头处的传递,则实验结果应该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某研究小组的同学利用样方法研究野外山坡上三个不同地点A、B、C的植物群落,他们也测量了各种土壤特征和环境因素,结果见下表,根据所得数据回答问题。
地点 植物 | 地点A(山脚) | 地点B (山腰) | 地点C (山顶) | 地点 非生物因素 | 地点A (山脚) | 地点B (山腰) | 地点C (山顶) |
草 | 3 | 5 | 9 | 风速 | 低 | 高 | 高 |
蕨类 | 7 | 5 | 8 | 土壤湿度/% | 48 | 35 | 15 |
灌木 | 15 | 4 | 2 | 土壤的有机质/% | 6.5 | 3.8 | 2.5 |
松树 | 0 | 2 | 0 | 土壤深度/cm | >300 | ≈100 | <15 |
落叶树 | 20 | 5 | 0 | 土壤氨量/mgkg-1 | 9.4 | 4.5 | 2.3 |
(1)根据调查结果判断,物种丰富度最大的地点是 。
(2)参考表中非生物因素,解释为什么落叶树在地点C不能生长? 。
(3)该研究小组的同学又在学校实验田中划出了5块面积和土壤肥力都相同的区域,分别种植了数量不等的某种豆科植物。每一区域的植株分布都是均匀的,待该种植物成熟后,统计数据如下表所示,请分析回答:
区域号 | 区域植株数 | 苹果数/植株数 | 每个荚果中种子数 |
1 | 20 | 8.3 | 6.0 |
2 | 40 | 6.8 | 5.9 |
3 | 60 | 3.9 | 6.2 |
4 | 80 | 2.7 | 5.9 |
5 | 100 | 2.1 | 6.0 |
①请用生态学原理,简要解释各组植物随植株增多而荚果数减少的原因:
。
②从表中数据分析得知大豆的种植密度对每个荚果中种子数目是否有影响? 。
(4)同一品种的西瓜种植在非生物因素相同的两块土地上,但单位面积产量差别很大,该研究小组的同学为了探究两块土地上产量不同的原因,又在学校实验田中做了进一步的研究。请根据所学知识为他们确立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写出该课题的题目)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某研究小组的同学利用样方法研究野外山坡上三个不同地点A、B、C的植物群落,他们也测量了各种土壤特征和环境因素,结果见下表,根据所得数据回答问题。
地点 植物 | 地点A (山脚) | 地点B (山腰) | 地点C (山顶) | 地点 非生物因素 | 地点A (山脚) | 地点B (山腰) | 地点C (山顶) |
草 | 3 | 5 | 9 | 风速 | 低 | 高 | 高 |
蕨类 | 7 | 5 | 8 | 土壤湿度/% | 48 | 35 | 15 |
灌木 | 15 | 4 | 2 | 土壤的有机质/% | 6.5 | 3.8 | 2.5 |
松树 | 0 | 2 | 0 | 土壤深度/cm | >300 | ≈100 | <15 |
落叶树 | 20 | 5 | 0 | 土壤氨量/mgkg-1 | 9.4 | 4.5 | 2.3 |
⑴根据调查结果判断,物种丰富度最大的地点是 。
⑵参考表中非生物因素,解释为什么落叶树在地点C不能生长?
。
⑶该研究小组的同学又在学校实验田中划出了5块面积和土壤肥力都相同的区域,分别种植了数量不等的某种豆科植物。每一区域的植株分布都是均匀的,待该种植物成熟后,统计数据如下表所示,请分析回答:
区域号 | 区域植株数 | 荚果数/植株数 | 每个荚果中种子数 |
1 | 20 | 8.3 | 6.0 |
2 | 40 | 6.8 | 5.9 |
3 | 60 | 3.9 | 6.2 |
4 | 80 | 2.7 | 5.9 |
5 | 100 | 2.1 | 6.0 |
①请用生态学原理,简要解释各组植物随植株增多而荚果数减少的原因:
。
②从表中数据分析得知大豆的种植密度对每个荚果中种子数目是否有影响? 。
⑷同一品种的西瓜种植在非生物因素相同的两块土地上,但单位面积产量差别很大,该研究小组的同学为了探究两块土地上产量不同的原因,又在学校实验田中做了进一步的研究。请根据所学知识为他们确立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写出该课题的题目)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