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5.下列关于遗传、变异与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获得高产胰岛素菌株,只需要使用诱变育种
B.对某生物测交,若子代只要两种表现型且比例为1:1,则该性状只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
C.花药离体培养过程中可以发生的可遗传变异不包括基因重组
D.自然选择是生物变异的随机淘汰和保留

分析 生物变异的类型包括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基因突变发生在所有生物中,发生在DNA复制过程中;基因重组发生在进行减数分裂的真核生物中;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均能够发生染色体变异.

解答 解:A、通过基因突变只能产生等位基因,因此诱变不可能产生胰岛素基因,只有通过基因工程可获得人胰岛素高产菌株,A错误;
B、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的生物性状中,有A基因存在时表现为一种性状,否则表现为另一种性状,此时测交后代的表现型比例为1:1,B错误;
C、花药离体培养过程中只进行有丝分裂,可以发生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而基因重组只能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C正确;
D、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方向,因此自然选择使生物变异的定向淘汰和保留,D错误.
故选:C.

点评 本题考查了遗传、变异与进化的有关知识,要求考生能够识记各种变异类型在不同育种中的应用,识记基因重组只能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识记生物进化的主要内容.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6届浙江瑞安高三第一学期第一次四校联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只有在保持细胞活性的条件下,才能显示细胞中某物质或某现象的实验是 ( )

A.苏丹III染色观察花生种子子叶细胞中的油脂

B.龙胆紫染色观察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的有丝分裂

C.0.3g/mL蔗糖溶液处理观察洋葱表皮细胞的质壁分离

D.通过层析液在滤纸上的扩散来观察色素的种类和颜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6届甘肃省天水市高三第二次月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取某植物的少量根尖组织,滴加清水制成临时装片如图A,以此研究植物细胞的一些生命活动,整个实验过程保证细胞始终为生活状态:

(1)向盖玻片一侧滴加一定浓度的X溶液,在另一侧用吸水纸吸水,使根尖组织周围充满X溶液,用一定的方法检测细胞内X的浓度随时间的变化情况如图C,据图判断物质X进入细胞的方式应该为 ,细胞吸收X的速率由 决定。

(2)在显微镜下同时观察到图B所示细胞,整个实验过程中,该细胞发生的形态变化是 ,发生此变化的条件为:

①植物细胞的 相当于一层半透膜,② 之间存在浓度差。

(3)为了更好的观察图B所示细胞在实验过程中的现象,可以选择紫色洋葱表皮细胞作为材料,实验开始后液泡的颜色变化为 (填“变深”或者“变浅”)。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3.现有两个纯种小麦,一个纯种小麦性状是高秆(D),抗锈病(T);另一个纯种小麦的性状是矮秆(d),易染锈病(t)(两对基因独立遗传),育种专家提出如图I、II两种育种方法以获得小新品种.问:

(1)要缩短育种年限,应选择方法是I(填Ⅰ或Ⅱ);方法II依据的变异原理是基因重组.
(2)图中①和④的基因组成分别为DT和ddTT.
(3)(二)过程中,D与d的分离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
(三)过程采用的方法称为花药离体培养;
(四)过程最常用的化学药剂是秋水仙素.
(4)(五)过程产生的矮秆抗锈病植株中的纯合子占$\frac{1}{3}$.
(5)如欲在ddTT的基础上,再获得抗虫、抗除草剂等优良性状的作物,可用基因工程(转基因技术)技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0.如图表示水稻育种的一些途径.请回答下列问题:

(1)以矮秆易感稻瘟病(ddrr)和高秆抗稻瘟病(DDRR)水稻为亲本进行杂交,得F1,F1自交产生F2,F2中不能稳定遗传的个体占四分之三.
(2)若要快速的获得上述新品种水稻,可选图中⑤→⑦→⑧(用数字和箭头填空)途径所用的方法.其中⑦途径的常用方法是花药离体培养,在该技术方法中该单倍体植株的获得利用了细胞的全能性.
(3)若要改变上述水稻亲本原有基因的遗传信息,则应该采用的育种方式是诱变育种;该育种方式依据的原理是基因突变.
(4)科学工作者欲培育能产生人体蛋白的水稻新品种,应该选择图中③→④(用数字和箭头填空)表示的途径最为合理可行;该技术手段最大的优点是:能定向的改造生物的遗传性状.
(5)试分析不同种生物之间的基因拼接能够成功的主要原因是不同生物的DNA分子(基因)的化学组成和基本结构是相同的;并且也说明了不同生物都共用一套遗传密码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0.科研人员以大鼠神经元为材料,研究细胞外ATP对突触传递的作用.根据图回答问题:

(1)在突触前神经元上给予一个电刺激时,产生兴奋(神经冲动)传至突触小体,引起神经递质释放,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引起突触后膜的电位改变为外负内正.
(2)Glu是大鼠神经元的一种神经递质,科研人员分别用Glu受体抑制剂、ATP处理离体培养的大鼠神经元,检测突触后膜电位变化,结果如图1所示.实验结果表明,ATP对突触传递产生(部分)抑制作用.
(3)科研人员用Glu和Glu+ATP分别处理突触后神经元,检测发现两组突触后神经元的电位变化无差异.由此推测ATP对突触后膜(后膜上的受体)(结构)没有直接的作用.
(4)科研人员给予突触前神经元细胞一个电刺激时,能够引起细胞膜上Ca2+通道的开放,Ca2+流入细胞.由图2所示实验结果分析,ATP能够抑制Ca2+内流.
(5)综合上述结果推测,ATP对神经元之间信号传递的作用机理是抑制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实验题

17.分析关于科学探究的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研究背景】蝌蚪遭遇捕食者攻击时,尾部会发生不同程度的损伤
【问题提出】尾损伤是否影响蝌蚪的游泳速度?
【研究假设】轻微尾损伤对游泳速度不会有明显的影响.
【实验设计】
(1)采集某地多个水塘中特定发育期的林蛙蝌蚪回实验室饲养.对在多个水塘中采取的最合理解释是C.
A.扩大样本数量      B.增加样本种类
C.增加取样随机性    D.均衡性别比例
(2)为使蝌蚪更好地适应饲养箱环境,控制因素应包括AD(多选)
A.水温    B.室温       C.湿度     D.水生植物
(3)选尾部完整的蝌蚪,统一编号后分为三组,用于尾损伤处理.分组的最重要依据是尾长和游泳速度(从下列关键词中选择).
蝌蚪颜色     尾长      来源地   游泳速度      蝌蚪编号
根据尾损伤处理情况,将上述三组蝌蚪命名为轻微损伤组(QW)、严重损伤组(YZ)、对照组(不损伤,CO),带伤口愈合后进行后续试验.
【数据采集】记录实验数据,包括编号、组别、原始尾长、断尾前游泳速度(v1)、断尾后尾长以及断尾后游泳速度(v2).
【实验结果】
(4)图1所示实验数据处理方式中,能支持研究假设的有①和④

(5)探究断尾前后尾长与游泳速度的关系,得到图2.据图可得出的结论是①②③.
①游泳速度与尾长呈正相关
②游泳速度与尾长的关系与尾损伤无关
③在相同尾长情况下,尾损伤蝌蚪游泳速度变快.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6届甘肃省天水市高三第二次月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图表示细胞呼吸作用的过程,其中1~3代表有关生理过程发生的场所,甲、乙代表有关物质。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1和2都具有双层生物膜

B.1和2所含酶的种类相同

C.2和3都能产生大量ATP

D.甲、乙分别代表丙酮酸、[H]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6.秋水仙素诱导多倍体的作用在于(  )
A.抑制染色体复制B.促进染色体复制C.促进细胞分裂D.抑制纺锤体形成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