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11.20世纪30年代,人们将环颈雉引到美国的一个岛屿.经跟踪调查绘出环颈雉种群的增长曲线如图所示.请据图回答:
(1)该岛屿上的环颈雉构成一个种群,A-B段由于需要适应环境,种群增长不明显.
(2)D-E,从生物因素看,随种群密度的增长,个体间由于种内斗争加剧,以及该种群的捕食者增加,导致该种群的出生率降低,死亡率增加,从而使种群数量的增长率下降.
(3)EF段表示稳定期,其种群净增长率为0,种群数量相对稳定,该岛屿上环颈雉的最大数量为2000左右.

分析 据图分析,种群数量呈现“S”型曲线,其中B点位于$\frac{K}{2}$处,种群增长率最大,E点位于K值,种群增长率为0,种群数量基本不变.

解答 解:(1)该岛屿上的环颈雉构成一个种群,A-B段由于需要适应环境,种群增长不明显.
(2)D-E,从生物因素看,随种群密度的增长,个体间由于种内斗争加剧,以及该种群的捕食者增加,导致该种群的出生率降低,死亡率增加,从而使种群数量的增长率下降.
(3)EF段表示稳定期,出生率大致等于死亡率,其种群净增长率为0,种群数量相对稳定,看图可知该岛屿上环颈雉的最大数量为2000只左右.
故答案为:
(1)种群  需要适应环境
(2)种内斗争   出生率  死亡率
(3)0  相对稳定   2000

点评 本题考查种群数量变化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分析题图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难度不大.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4.在某生物细胞培养液中加入用3H标记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短暂培养一段时间后,洗去3H标记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使在该段时间内已处于DNA复制期不同阶段的全部细胞中DNA被3H标记,而当时处于其它时期的细胞则不带标记.间期分为  G1期(DNA复制前期),S期(DNA复制期,占间期的大部分时间),G2期(DNA复制后期),不同时间取样做细胞放射性自显影,找出正处于有丝分裂的M期 (分裂期)细胞,计算其中带3H标记的细胞占所有细胞的百分数.得到如图(图1~图4中横轴为时间,纵轴为带标记细胞占总细胞数的百分数):回答各时期均用字母表示

(1)图2中a点开始检测到带3H标记分裂期细胞,则o-a为G2
(2)图2中b点带3H标记分裂期细胞数开始达到最大值,则a-b段表示M期.
(3)图3中c点时,带标记的细胞百分数开始下降,则a-c段表示什么时期:DNA复制期(S期)、DNA复制后期(G2期)、分裂期
(4)此后,带标记的分裂期细胞数逐渐减少,直到消失,到第二次出现带有标记的细胞数时为图表中e点,则一个完整的细胞周期的时间为a-e或b-f.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0.9%NaCl溶液是与兔的体液渗透压相等的生理盐水,水和无机盐等可通过小肠上皮细胞进入血液.某同学将处于麻醉状态下兔的一段排空小肠结扎成甲、乙、丙、丁4个互不相通、长度相等的肠袋(血液循环正常),实验步骤和结果如表.以下分析不正确的是(  )
向肠袋内注入等量的溶液,使其充盈0.7%NaCl
10mL
0.9%NaCl
10mL
1.1%NaCl
10mL
0.9%NaCl+微量Na+载体蛋白的抑制剂共10mL
维持正常体温半小时后,测肠袋内NaCl溶液的量1mL3mL15mL9.9mL
A.实验开始时,甲组水从肠腔进入血液,丙组水从血液进入肠腔
B.水分子的运动方向是从溶液浓度低处流向溶液浓度高处
C.可推测小肠在吸收Na+时,需要Na+载体蛋白的参与
D.若血液循环受阻,则半小时后乙组肠袋内NaCl溶液的量低于3m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9.下列实验操作中,没有一项能达到预期结果的是(  )
①在“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中,统计每一时期细胞数占计数细胞总数的比例,能比较细胞周期各时期的时间长短
②在“探究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的关系”实验中,计算紫红色区域的体积与整个琼脂块的体积之比,能反映NaOH进入琼脂块的速率
③在“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实验中,培养基内共三次取样测定密度,即可准确绘制酵母菌种群增长曲线
④在“探究α-萘乙酸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实验中,用高浓度的α-萘乙酸溶液浸泡插条基部一天后,观察生根情况以确定最适浓度
⑤探究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所采用的方法是取样器取样调查法.
A.①④⑤B.②③⑤C.②③④D.①③⑤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6.如图是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示意图,“→”表示碳的流动方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中A是生产者,B、D、E是消费者,C是分解者
B.该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A、B、C、D和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C.该生态系统中食物网可表示为:
D.E每增加1kg的体重,至少需要25kg的A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6.甲、乙两个水池中各有由5个物种构成的食物网,如图所示,且这两个水池的生态系统在没有人为干扰的情况下均达到相对平衡状态.请据图回答:
(1)每个水池生态系统中有5条食物链,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来自绿藻和水草所固定的太阳能.
(2)假如鲫鱼的$\frac{1}{4}$食物来自绿藻,$\frac{1}{2}$来自轮虫.且该系统能量从生产者到消费者的传递效率为10%,从消费者到消费者的能量传递效率为20%.如果鲫鱼种群增加的能量为200KJ,那么其中需要消耗绿藻的能量为5500KJ.
(3)为增加甲水池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向池中引种了大量浮萍,一段时间后,水面长满了浮萍,水草、绿藻和轮虫相继死亡.水草死亡的最主要原因是缺少光线,轮虫死亡的主要原因是缺少绿藻.此时该水池中食物链只剩下2条,请画出这2条食物链构成的食物网.

(4)为促进生物量的增加,乙池中加入了较多的有机肥,一段时间后,池中绿藻爆发,其他4种生物陆续死亡,动物死亡的主要原因是水中缺少O2.不久,绿藻也大量死亡,水体发臭.导致水体发臭的生物是分解者.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3.在显微镜的视野中要将右下角的观察目标移至视野中央,应将玻片标本向(  )
A.左下方移B.右下方移C.左上方移D.右上方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0.如图一所示为甲、乙、丙三种植物激素及NAA的作用模式,图中“+”表示促进作用,“-”表示抑制作用.某生物兴趣小组用迎春枝条作实验材料,做了探究NAA(萘乙酸)促进插条生根最适浓度实验的预实验,结果如图二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已知丙激素在幼嫩植物组织中存在极性运输,据图判断,丙激素为生长素,植物体内合成丙激素的原料是色氨酸
(2)甲、乙两种激素的名称分别是脱落酸、赤霉素,两种激素之间的关系是拮抗.
甲激素促进种子休眠是通过基因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生物性状的.
(3)生产实践中常使用适宜浓度NAA或激素丙处理没有受粉的番茄(2N=24)雌蕊可以得到无子番茄,则无子番茄的一个果肉细胞的染色体数为24.
(4)图二所示的实验中,自变量是NAA的相对浓度,因变量是生根数目,无关变量是所用植物材料、处理时间等(至少写两个).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8.部分刚采摘的水果或蔬菜表面有残留农药,很多人认为把水果或蔬菜放在清水中浸泡可以有效除去其表面的残留农药.为探究此种处理方法的正确性,某生物兴趣小组做了如下实验.
实验一:取相同的青菜各1kg作为样本,并对其用不同方法进行处理,结果如下:
处理方法未做处理纯水冲洗1min浸入纯水1min浸入纯水30min
1kg青菜农药残留量0.196mg0.086mg0.097mg0.123mg
实验二:取相同的青菜500g,并将其浸入一定量纯水中,每隔一段时间,取出一小片菜叶,测定其细胞的细胞液浓度,所得数据可绘出如图所示曲线.
根据上述实验结果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在实验一中,甲、乙两组对照可以说明青菜的残留农药经纯水冲洗可以去掉一部分;丁组农药残留量比丙组农药残留量多,最可能的原因是农药分子溶于水后能被植物细胞吸收.
(2)研究表明,植物细胞既可以吸收水也可以吸收可溶性农药.在实验二中,青菜细胞的细胞液浓度随时间推移从A点下降到B点,其原因是在AB段,细胞对水分子的吸收速率大于对农药分子的吸收速率,之后又从B点略有上升达到C点,其原因是在BC段,细胞对农药分子的吸收速率大于对水分子的吸收速率.
综合上述分析,植物细胞吸收水分和吸收可溶性农药是否为同一过程,并解释.不是.若两者是同一过程,则细胞液浓度在B点之后应该是趋于平衡,不会上升..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