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10.果蝇的体色由位于常染色体上的基因(B、b)决定(如表1),现用6只果蝇进行三组杂交实验(结果如表2).分析表格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表1

基因型
饲喂条件
BBBbbb
正常饲喂褐色褐色黄色
加入银盐饲喂黄色黄色黄色
表2
组别亲本(P)饲喂条件子代表现型及数量
雌性雄性
甲:黄色乙:黄色加入银盐饲喂全黄
丙:褐色丁:黄色正常饲喂褐色78 黄色75
戊:黄色己:褐色正常饲喂褐色113 黄色36
注:亲代雄果蝇均是正常饲喂得到
(1)亲代雌果蝇中戊在饲喂时一定添加了银盐.
(2)果蝇甲的基因型可能是BB、Bb或bb.为确定其基因型,某同学设计以下实验思路:
步骤思路一思路二
1用果蝇甲与 ①正常饲喂的黄色雄果蝇杂交将思路一中的子一代进行自由交配
2②子代用不含银盐的食物饲养同思路一的步骤
3观察并统计子代体色表现型及比例同思路一的步骤
请补充完整:①正常饲喂的黄色雄果蝇②子代用不含银盐的食物饲养
思路二中,若子代表现型及比例为褐色:黄色=7:9,则果蝇甲基因型为Bb
(3)已知基因T能够增强基因B的表达,使褐色果蝇表现为深褐色.在正常饲喂条件下进行如下实验:
①通过基因工程将一个基因T导入基因型为Bb的受精卵中的某条染色体上(非B、b基因所在的染色体),培育成一只转基因雌果蝇A;
②将雌果蝇A与黄色雄果蝇杂交得到F1,F1中黄色:褐色:深褐色=2:1:1;
③为确定基因T所在的染色体,选出F1中的深褐色果蝇进行自由交配.若基因T位于常染色体上,则子代出现深褐色果蝇的概率为$\frac{9}{16}$;若基因T位于X染色体上,则子代中雌果蝇和雄果蝇的体色种类分别是2种和3种.

分析 分析表格1:果蝇的体色由位于常染色体上的基因(B.b)决定.由表1可知,在正常饲喂条件下,基因型为B_的果蝇均表现为褐色,而加入银盐饲喂时,果蝇的体色均表现为黄色,这说明生物的性状是由基因和环境共同调控的.
分析表格2:杂交Ⅱ后代褐色:黄色=1:1,属于测交类型,说明亲本的基因型为Bb和bb;杂交组合Ⅲ中,在正常饲喂的情况下,子代果蝇出现褐色:黄色=3:1的性状分离比,说明亲本的基因型均为Bb.
分析表格3:验证某一个个体的基因型,可采用测交法和自交法.

解答 解:(1)杂交组合Ⅲ中,在正常饲喂的情况下,子代果蝇出现褐色:黄色=3:1的性状分离比,说明亲本的基因型均为Bb,在正常饲喂情况下应该均表现为褐色,而亲代雌果蝇中戊表现为黄色,说明其在饲喂时一定添加了银盐.
(2)果蝇甲表现为黄色,若甲在正常饲喂时生长,则其基因型为bb,若其在饲喂时添加了银盐,则的基因型可能是BB、Bb或bb,因此甲的基因型可能为BB、Bb或bb.要验证甲的基因型,可采用测交法和“自交法”(让同种基因型雌雄果蝇交配).
①思路一:采用测交法,即让果蝇甲与正常饲喂的黄色雄果蝇杂交,且子代用不含银盐的食物饲养,最后观察并统计子代体色表现型及比例.
②思路二:采用“自交法”,即将实验组Ⅰ的子代进行自由交配,且子代用不含银盐的食物饲养,最后观察并统计子代体色表现型及比例.由于“亲代雄果蝇均是正常饲喂得到”,因此乙的基因型为bb,若甲的基因型为Bb,则B基因频率为$\frac{1}{4}$,b基因频率为$\frac{3}{4}$,根据遗传平衡定律,后代中bb占$\frac{3}{4}×\frac{3}{4}=\frac{9}{16}$,则B_占1$-\frac{9}{16}=\frac{7}{16}$,因此褐色:黄色=7:9.
(3)②导入基因T的个体可以看作是杂合子,若基因T位于常染色体上,则其基因型为Tt,因此果蝇A的基因型为BbTt,其与黄色雄果蝇(bbtt)杂交,后代的基因型及比例为BbTt(深褐色):Bbtt(褐色):bbTt(黄色):bbtt(黄色),因此F1中黄色:褐色:深褐色比例为2:1:1.若基因T在X染色体上,则果蝇A的基因型为BbXTXt,其与黄色雄果蝇(bbXtY)杂交,F1中黄色:褐色:深褐色比例也为2:1:1.
③为确定基因T所在染色体,选出F1中的深褐色果蝇进行自由交配.若基因T位于常染色体上,则F1中的深褐色果蝇的基因型为BbTt,其自由交配产生的子代出现深褐色果蝇(B_T_)的概率为$\frac{3}{4}×\frac{3}{4}=\frac{9}{16}$;若基因T位于X染色体上,则F1中的深褐色果蝇的基因型为BbXTXt、BbXTY,因此子代雌果蝇的体色有2种(深褐色和黄色),雄果蝇的体色有3种(深褐色、黄色和褐色).
故答案为:
(1)戊           
(2)BB、Bb或bb
①正常饲喂的黄色雄果蝇
②子代用不含银盐的食物饲养    褐色:黄色=7:9
(3)②2:1:1
③$\frac{9}{16}$      2种和3种

点评 本题考查基因与性状的关系、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及应用、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及应用、伴性遗传,要求考生掌握基因型、表现型及环境之间的关系;掌握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能根据表2中信息判断相应个体的基因型;掌握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能运用逐对分析进行相关计算.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吉林省高一上期中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含有215个N原子的200个氨基酸,形成5个四肽、4个六肽和一个由2条肽链构成的蛋白质分子。这些多肽和蛋白质分子中,肽键数目以及游离氨基数目的最大值分别是

A.189和11

B.200和215

C.189和26

D.200和200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某大学蔬菜研究机构对品种名为雪里红的哈密瓜采用爬地栽培和立架栽培两种方式进行种植,分别测定不同栽培方式下不同节位叶片的净光合速率和不同生育期叶片的净光合速率,结果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注:节位越低的叶离根越近,节位越高的叶离植物尖端越近.)

(1)探究雪里红新鲜叶片中色素的种类及相对含量,可依据色素可溶于无水乙醇中的原理提取色素,并采用(纸)层析法进行分离,其中溶解度最大的色素主要吸收蓝紫光.
(2)图甲中,在爬地栽培方式下,同一植株不同节位叶片的净光合速率不同,高节位的新生幼叶的净光合速率往往较低,从相关细胞的结构及代谢特点分析,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方面,高节位幼叶叶绿体数量少且光合色素含量低,所以其总光合速率较小;另一方面,高节位幼叶酶的数量更多、活性更强,代谢旺盛,其呼吸作用更强.而立架栽培时高节位叶片的净光合速率反而比低节位叶片更大,主要原因是低节位叶片因相互遮挡光照不足影响了其总光合速率.
(3)两种栽培方式中,立架栽培可以适当密植以增加产量.
(4)经检测,立架栽培方式下果实重量以及果实中可溶性固形物(主要是糖类)的含量均高于传统爬地栽培,由图乙可知结果中期(时期)叶片的净光合速率的高低对果实品质影响更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8.中国女科学家屠呦呦获2015年诺贝尔生理医学奖,她及所在的团队研制的抗疟药青蒿素挽救了数百万人的生命.研究人员已经弄清了青蒿细胞中青蒿素的合成途径(如图中实线方框内所示),并且发现酵母细胞也能够产生合成青蒿酸的中间产物FPP(如图中虚线方框内所示).

(1)在FPP合成酶基因表达过程中,mRNA通过核孔进入细胞质,完成过程②需要的物质有氨基酸、ATP、tRNA等物质或结构的参与.
(2)根据图示代谢过程,科学家在培育能产生青蒿素的酵母细胞过程中,需要向酵母细胞中导入ADS酶基因和CYP71AV1酶基因.
(3)实验发现,酵母细胞导入相关基因后,这些基因能正常表达,但酵母菌合成的青蒿素仍很少,根据图解分析原因可能是酵母细胞中部分FPP用于合成固醇.
(4)野生型青蒿白青秆(A)对紫红秆(a)为显性,稀裂叶(B)对分裂叶(b)为显性,两对性状独立遗传,则野生型青蒿最多有9种基因型;若F1代中白青秆、稀裂叶植株所占比例为3/8,则其杂交亲本的基因型组合为AaBb×aaBb或AaBb×Aabb,该F1代中紫红秆、分裂叶植株占所比例为$\frac{1}{8}$.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5.一种关于生长素极性运输的假说认为:细胞膜上存在H+的跨膜运输,维持细胞壁的PH为5,细胞质基质的PH为7;生长素在细胞质中以A形式存在,A在细胞内浓度较高,且需要借助于膜蛋白M才能跨膜.生长素在细胞壁中以B形式(脂溶性)存在.下列说法符合该假说的是(  )
A.H+运出细胞的方式为被动运输B.B进入细胞的方式为主动运输
C.A运出细胞的方式为主动运输D.M只位于图中细胞的1、4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5.设计如图的实验装置,图甲中A、B为两株相同幼苗(A已死亡),其外是透光可伸缩气球,且内均有含CO2缓冲液的培养液,图中灯泡缓慢移动.图乙为灯泡距离与指针偏转关系的曲线.
(1)ae段指针偏向左,ef段指针偏向右.
(2)该实验探究的是不同光照强度对植株幼苗光合作用的影响.
(3)ac段说明植株B氧气释放量(或净光合作用)变化为先增多,后减少,图中表示幼苗光合作用等于呼吸作用的是点e.
(4)c点时,B植株叶肉细胞内能产生ATP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叶绿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将大豆种子置于水分、空气、温度、光照等条件适宜的环境中培养,定期检测萌发种子或幼苗的重量变化,结果如右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第6天之前种子重量增加的主要原因是细胞吸水.若以葡萄糖为呼吸底物,第6天测得种子O2吸收量和CO2释放量之比为l,则大豆细胞内无氧呼吸的强度为0.若H18O参与大豆种子的有氧呼吸,则此过程中18O的转移途径是H218O→C18O2,该实验方法是同位素标记法.
(2)若第10天大豆种子均萌发成幼苗,则大豆幼苗的光合速率等于(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呼吸速率.10天后大豆幼苗重量增加的主要原因是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大于呼吸作用消耗的有机物.
(3)第11天大豆幼苗叶绿体产生的O2的移动方向是部分到线粒体,部分到细胞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9.埃博拉出血热(EBHF)是由埃博拉病毒(EBV)(一种丝状单链RNA病毒)引起的当今世界上最致命的病毒性出血热,目前该病毒已经造成超过5160人死亡.EBV与宿主细胞结合后,将核酸-蛋白复合体(-RNA)释放至细胞质,通过如图途径进行增殖.下列推断错误的是(  )
A.EBV增殖过程需细胞提供四种脱氧核苷酸和ATP
B.图中①②③过程均需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C.过程①所需嘌呤比例与过程③所需嘧啶比例相同
D.过程②需要的氨基酸和tRNA的种类、数量不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0.新物种形成的标志是(  )
A.形成地理隔离B.形成生殖隔离C.产生明显变异D.明显不适应环境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