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利用酵母菌分解废纸是一种环保的方式,但废纸中的纤维素分子量大不能直接进入酵母菌,且酵母菌无法分解利用环境中的纤维素。为解决这一难题,科学家将纤维素酶基因通过重组质粒导入酵母菌。其所用质粒及其酶切位点如下图1,外源DNA上的纤维素酶基因及其酶切位点如图2。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1、图2中的质粒和纤维素酶基因分别作为重组DNA技术中的_______,为使两者能够有效组合,图中可选用的最合适的限制酶是_______。
(2)若质粒被HindⅢ限制酶识别的序列是-AAGCTT -,并在A与A之间切割。请画出被切割后所形成的黏性末端_____________。
(3)科学家进一步构建了含3种不同基因片段的重组质粒,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下图3是酵母菌转化及纤维素酶在工程菌内合成与运输的示意图。
①图3中已导入重组质粒的菌株有______ 。
②设置菌株Ⅰ作为对照,是为了验证_______均不携带纤维素酶基因。
③将4株菌株分别置于以纤维素为_______的培养基上,其中_______两个菌株不能存活。
④据图推测A基因片段的作用是_______。
【答案】运载体和目的基因 Hind III和PstI 菌株Ⅱ、Ⅲ、Ⅳ 质粒和酵母菌 唯一碳源 菌株Ⅰ和菌株Ⅱ 使纤维素酶可以固定于细胞壁表面
【解析】
1、选择限制酶的方法
(1)根据目的基因两端的限制酶切点确定限制酶的种类
①应选择切点位于目的基因两端的限制酶,如图甲可选择PstⅠ。
②不能选择切点位于目的基因内部的限制酶,如图甲不能选择SmaⅠ。
③为避免目的基因和质粒的自身环化和随意连接,也可使用不同的限制酶切割目的基因和质粒,如图甲也可选择用PstⅠ和EcoRⅠ两种限制酶(但要确保质粒上也有这两种酶的切点)。
(2)根据质粒的特点确定限制酶的种类
①所选限制酶要与切割目的基因的限制酶相一致,以确保具有相同的黏性末端。
②质粒作为载体必须具备标记基因等,所以所选择的限制酶尽量不要破坏这些结构,如图乙中限制酶SmaⅠ会破坏标记基因;如果所选酶的切点不止一个,则切割重组后可能会丢失某些片段,若丢失的片段含复制起点区,则切割重组后的片段进入受体细胞后将不能自主复制。
2、分析图2可知,纤维素酶基因的两端存在HindⅢ和PstⅠ的酶切位点。使用同一种限制酶切割目的基因和质粒,容易导致目的基因或质粒自身连接;纤维素酶为胞外酶,该酶在核糖体上合成,依次经过内质网和高尔基体加工,最后通过胞吐释放到细胞外。
(1)根据题意可知,将纤维素酶基因通过重组质粒导入酵母菌,则图2中的纤维素酶基因为目的基因,质粒是运载目的基因的运载体。据图2可知,纤维素酶基因中存在BamHⅠ的酶切位点,因此不能选择BamHⅠ切割目的基因;只使用PstⅠ切割目的基因和质粒,可能出现目的基因或质粒的自身连接,因此为使纤维素酶基因能够与质粒有效组合,应选用最合适的限制酶是HindⅢ和PstⅠ。
(2)质粒被Hindlil限制酶识别的序列是一AAGCTT一,并在A与A之间切割磷酸二酯键,则被切割后所形成的黏性末端为和。
(3)①据图3可知,菌株Ⅰ中导入的是普通质粒,菌株Ⅱ、Ⅲ、Ⅳ中导入的是重组质粒。
②设置菌株I作为对照,根据其不能合成纤维素酶可判断质粒DNA和酵母菌基因组不携带纤维素酶基因。
③筛选可分泌纤维素酶的转基因酵母菌,可将4株菌株分别置于以纤维素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基上。据图可知,菌株Ⅱ中缺少信号肽编码序列,导致所产生的纤维素酶无法分泌到细胞外,分解细胞外的纤维素,使得细胞无可利用的碳源,由于菌株Ⅰ中导入的是普通质粒,其不能合成纤维素酶,不能利用培养基中的碳源,因此菌株Ⅰ和菌株Ⅱ因不能利用纤维素碳源不能存活。
④识图分析可知,图3中菌株Ⅳ导入的重组质粒中含有纤维素酶基因、A基因片段和信号肽编码序列,其与菌株Ⅱ、Ⅲ相比可以看出,分泌的纤维素酶固定于细胞壁表面,因此推测A基因片段的作用使纤维素酶可以固定于细胞壁表面。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某科学家从细菌中分离出耐高温淀粉酶(Amy)基因a,通过基因工程的方法,将基因a与运载体结合后导人马铃薯植株中,经检测发现Amy在成熟块茎细胞中存在。结合图形分析下列有关这一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A. 获取基因a的限制酶的作用部位是图中的①
B. 基因工程所用的工具酶是限制酶、DNA连接酶、质粒
C. 连接基因a与运载体的DNA连接酶的作用部位是图中的②
D. 一种限制酶只能识别一种特定的核糖核苷酸序列,并在特定的切点上切割DNA分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为内分泌腺及其分泌激素间的关系,其中“+”表示促进,“-”表示抑制。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每种激素都能对其特定的靶器官、靶细胞起作用
B.含有GC受体的细胞有下丘脑、腺垂体、单核巨噬细胞等
C.这些分泌的激素构成细胞的成分,有的可以提供能量
D.机体内GC含量保持相对稳定是因为存在负反馈调节机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现让基因型为DdRr的水稻和基因型为Ddrr的水稻杂交得F1,两对基因独立遗传,所得F1的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高秆和矮秆分别由D、d基因控制
B.F1中有9种基因型、4种表现型
C.F1中四种表现型的比例是3:1:3:1
D.结果表明两对基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根据下列甲乙丙三个图回答相关问题。
I.甲图是新型冠状病毒模式图,为有包膜病毒。颗粒呈圆形或椭圆形,直径50~200 nm。颗粒表面有棒状突起,使病毒表面看起来形如花冠,故而得名。
(1)截至目前,世界卫生组织(WIIO) 对新型冠状病毒的命名是______(填字母)?
A. SARS-CoV B. MERS-CoV C.2019-nCoV D. SARI
(2)下列有关说法下列说法错误的是_______。
A.细胞膜能控制物质进出,故该病毒只能侵染受损细胞,使人患病
B.由于没有核糖体,这种病毒无法合成蛋白质,其包膜组成一定不含蛋白质
C.该病毒的遗传物质彻底水解后可产生磷酸、核糖和四种含氮碱基
D.此病毒的单股正链RNA,只有转录形成对应的负链RNA才能附着在细胞的核糖体上
(3)研究人员发现,病毒的中间宿主为蝙蝠,某些情况下,病毒可在不同动物身体内翻译出基本相同的多肽链,这是因为_______。
II.乙图是表示人体内某种免疫失调病的致病机理,回答有关的问题。
(4)b细胞是_______,抗红细胞抗体与红细胞膜上的_______特异性结合形成细胞集团或沉淀。
(5)图示免疫病属于_______病。
III.观察丙图所示的实验
(6)正常情况下LCM病毒进入小鼠体内,激发小鼠产生_______免疫。
(7)经检测上清液中51Cr释放量较高,可说明_______细胞的作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2019-nCoV病毒又称新冠病毒,含正链RNA,其结构模式图如下。生物学家根据RNA能否直接起mRNA作用而分成正链(+)RNA病毒与负链(-)RNA病毒两种。负链RNA病毒(如毒弹状病毒)的RNA不能作为mRNA, 须先合成互补链(正链)作为mRNA,再翻译蛋白质分子。回答下列问题:
(1)2019-nCoV病毒与HIV病毒在遗传物质复制过程的不同之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s蛋白是2019-nCoV病毒表面主要抗原,要获取大量S蛋白,首先需要利用该病毒获取能产生S蛋白的目的基因。其方法是从培养2019-nCoV病毒的细胞中获取mRNA,构建_____________文库,从中获取目的基因,然后构建完整的基因表达载体。在对新冠疑似患者的检测中,有时会出现假阴性现象,除了核酸检测这种方法外,在分子水平上还可以利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方法进行检测。
(3)与新冠肺炎康复者捐献的血浆中的抗体相比,抗S蛋白的单克隆抗体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制备的过程中,第二次筛选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制备疫苗最重要的目的是对新冠病毒引起的肺炎进行免疫___________(“治疗”或“预防”)。
(4)新冠肺炎重症患者病情恶化的主要原因之一是,病毒感染过度激活人体免疫系统,导致肺部出现炎性组织损伤。在修复这些患者的肺损伤方面,干细胞被寄予厚望,因此干细胞治疗成为一种可能。人的ES细胞在培养液中加入_____________就可诱导分化成不同类型的细胞,达到治疗目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某两性花植物(雌雄配子均可育且不存在致死效应)花色有红花和白花,多组红花植株与白花植株进行杂交,F1中红花∶白花=5∶2,回答下列问题。
(1)若该植物的花色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则显性性状是________,亲本红花中杂合子的比例为________。
请设计最简捷的实验探究某红花植株的基因型,简要叙述实验过程、结果及结论________________。
(2)若该植物的花色受两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A/a、B/b控制,且当两种显性基因同时存在时才表观为红花。
①选择基因型不同的两白花植株进行杂交,子代红花∶白花=1∶1,则亲本白花植株的杂交组合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若种植某株红花植株,自花授粉后收获种子,种植后后代花色的表现型及比例可能的情况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人类遗传病调查中发现两个家系都有甲遗传病(基因为H、h)和乙遗传病(基因为T、t)患者,系谱图如下。已知乙病是伴性遗传病,以往研究表明在正常人群中Hh基因型频率为10-4。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
A.甲病、乙病都是伴 X 染色体隐性遗传
B.Ⅱ-2 致病基因来自Ⅰ-1和Ⅰ-2,与正常男性婚配儿子一定患病
C.II-5与一两病兼患的女性婚配,后代中正常概率为2/3
D.若II-7 与II-8 再生育一个女儿,则女儿患甲病的概率为1/60000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以下为形成 cDNA 过程和 PCR 扩增过程示意图。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催化①过程的酶是 RNA 聚合酶
B. ④过程发生的变化是引物与单链 DNA 结合
C. 催化②⑤过程的酶都是 DNA 聚合酶,都能耐高温
D. 对同一目的基因而言,通过 cDNA 过程获得和 PCR 过程获得的目的基因结构完全相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