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 据图分析:稀释涂布平板法则是将菌液进行一系列的梯度稀释,然后将不同稀释度的菌液分布涂布到琼脂固体培养基的表面,进行培养.稀释涂布平板法可以进行微生物的培养和计数.微生物培养的关键是无菌操作.据此分析作答.
解答 解:(1)经过过程①-③,总共经过3次稀释,每次稀释100倍,所以总计稀释倍数为106.稀释的目的是培养后形成单个菌落.
(2)据图分析,图1中过程③方法为稀释涂布平板法.在菌液稀释过程中为避免杂菌污染均需要无菌操作,所以需要无菌操作的过程有①②③.
(3)为避免实验误差,用该方法统计样本菌落数时,同时需要分别计数3次,取平均值,使实验结果更加准确可靠.
(4)大肠杆菌属于原核生物,嗜盐菌、颤藻、螺菌属于原核生物,其结构与大肠杆菌相似,故选:ACD.
(5)含有青霉素的菌落产生的抑菌圈最大,所以最好选择的抗生素是青霉素.若透明圈中出现了1个菌落,在排除杂菌污染的情况下,此菌落很可能是该抗生素的抗性突变菌株.
故答案为:
(1)106 培养后形成单个菌落
(2)稀释涂布法 ①②③
(3)分别计数3次,取平均值,使实验结果更加准确可靠
(4)A C D
(5)青霉素 抗性突变菌株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微生物的稀释涂布平板法及微生物的培养等相关知识,意在强化学生对微生物培养的相关知识的理解与运用.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只有① | B. | 只有② | C. | 只有③ | D. | ①③均能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填空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多选题
未被侵入时期 | 轻微入侵时期 | 重度入侵时期 | ||
植物种类(种) | 150 | 121 | 69 | |
碳储量 (吨/公顷) | 植被 | 56.2 | 50.9 | 43.5 |
凋落物 | 2.0 | 3.5 | 5.4 | |
土壤 | 161.9 | 143.2 | 117.7 |
A. | 由于薇甘菊是生产者,它的入侵会使该生态系统固定的总能量逐渐增加 | |
B. | 田野菟丝子与薇甘菊之间存在寄生关系,可利用田野菟丝子控制薇甘菊危害 | |
C. | 植物群落的丰富度和种群密度均下降,土壤中分解者的分解作用也逐渐减弱 | |
D. | 引入田野菟丝子之前该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将逐渐降低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B1、B2类型的出现一定是突变的结果 | |
B. | 岛上所有安乐蜥的全部肤色基因称为该种群的基因库 | |
C. | B1和C的数量变化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 |
D. | T5时期,B2与A一定存在生殖隔离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分别发生在图中标号4和5所示的结构中 | |
B. | 甲、乙两细胞产生ATP的场所有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叶绿体等结构,产生的ATP用于细胞各项生命活动 | |
C. | 甲细胞一般不再增殖,而乙细胞则能继续增殖 | |
D. | 若将两种细胞分别置于30%蔗糖溶液中,都能发生质壁分离现象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福建省漳州市高二上期末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2015秋•龙海市校级期末)甲图表示燕麦幼苗生长素浓度与作用的关系;乙图表示将一株燕麦幼苗水平放置,培养一段时间后的生长情况;丙图表示燕麦胚芽鞘.
(1)甲图中,根和芽的最适宜生长素浓度分别为 mol/L、 mol/L.c点生长素浓度对根生长的效应是 ,对芽生长的效应是
(2)乙图中b侧生长素浓度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a侧,这是由于 引起的,a侧生长素对茎生长的效应是 .
(3)图乙植物茎的远地侧生长素浓度若为m,据图二所示,近地侧生长素浓度范围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福建省漳州市高二上期末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2015秋•龙海市校级期末)如图表示人体内的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①﹣③分别代表血液、淋巴和组织液,它们共同构成人体内环境
B.①中渗透压过高时,下丘脑某些细胞分泌增强,会导致组织水肿
C.①中渗透压的大小主要取决于血浆中无机盐和蛋白质的含量
D.③为组织细胞提供营养物质,比①中含有更多的蛋白质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