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18.部分刚采摘的水果或蔬菜表面有残留农药,很多人认为把水果或蔬菜放在清水中浸泡可以有效除去其表面的残留农药.为探究此种处理方法的正确性,某生物兴趣小组做了如下实验.
实验一:取相同的青菜各1kg作为样本,并对其用不同方法进行处理,结果如下:
处理方法未做处理纯水冲洗1min浸入纯水1min浸入纯水30min
1kg青菜农药残留量0.196mg0.086mg0.097mg0.123mg
实验二:取相同的青菜500g,并将其浸入一定量纯水中,每隔一段时间,取出一小片菜叶,测定其细胞的细胞液浓度,所得数据可绘出如图所示曲线.
根据上述实验结果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在实验一中,甲、乙两组对照可以说明青菜的残留农药经纯水冲洗可以去掉一部分;丁组农药残留量比丙组农药残留量多,最可能的原因是农药分子溶于水后能被植物细胞吸收.
(2)研究表明,植物细胞既可以吸收水也可以吸收可溶性农药.在实验二中,青菜细胞的细胞液浓度随时间推移从A点下降到B点,其原因是在AB段,细胞对水分子的吸收速率大于对农药分子的吸收速率,之后又从B点略有上升达到C点,其原因是在BC段,细胞对农药分子的吸收速率大于对水分子的吸收速率.
综合上述分析,植物细胞吸收水分和吸收可溶性农药是否为同一过程,并解释.不是.若两者是同一过程,则细胞液浓度在B点之后应该是趋于平衡,不会上升..

分析 根据题干分析,喷洒农药一般是喷洒在叶片,刚用水浸泡时可以去除细胞表面的农药,但是如果浸泡时间长了,外面的农药反而可以进入细胞内,使蔬菜残留农药量反倒比浸泡时间短还多.植物吸水的动力来自细胞内外的渗透作用,当吸水时细胞液浓度下降,但由于细胞壁的存在,细胞不可能无限吸水,而当农药进入细胞内又使细胞液浓度升高.

解答 解:(1)实验一:用纯净水冲比用水浸泡蔬菜的农药残留量要少,说明农药主要残留在蔬菜叶片表面,用纯水冲洗时大部分农药被冲走了.能被水冲走的农药存在于蔬菜表面,而是进入到了细胞内的农药是冲洗不掉的.用水浸泡蔬菜,农药进入细胞的多,而不浸泡的进入细胞中的少.说明浸泡的过程促进了农药的吸收,农药分子溶于水中才能被植物细胞吸收,导致植物细胞内农药含量增高.
(2)实验二的曲线说明刚把蔬菜浸入纯水中时,细胞液的浓度是快速降低的.溶液浓度的降低需要从溶液的溶质和溶剂的变化两方面来考虑.在纯水中,细胞应该吸收水分,结果是细胞液浓度减小;此外,蔬菜表面有农药残留,细胞也会吸收农药分子,这就会使细胞液浓度增大.实际的结果是细胞液浓度快速变小,说明细胞吸收水分的速度远快于细胞对农药的吸收速度.随着细胞对水分的吸收,细胞液的浓度逐渐减小.细胞的吸水能力减少,吸水速度逐渐减慢.但在纯水中,组胞液不管怎么吸水,其浓度肯定是要大于纯水的.到BC段反而是增大原因有二:一是从细胞结构上考虑,植物细胞是有细胞壁的,细胞大量吸水膨胀,但外面的细胞壁弹性有限,阻止了细胞继续吸收水分,水分进出细胞达到动态的平衡;其二从细胞对农药的吸收角度去考虑,细胞吸水减慢,直至停止吸收,但农药仍然在继续被吸.如果植物细胞吸收水分和吸收可溶性农药是同一过程,则细胞液浓度在B点之后应该是趋于平衡,不会上升.因此,植物细胞吸收水分和吸收可溶性农药不是同一过程.
故答案为:
(1)青菜的残留农药经纯水冲洗可以去掉一部分 农药分子溶于水后能被植物细胞吸收
(2)在AB段,细胞对水分子的吸收速率大于对农药分子的吸收速率
在BC段,细胞对农药分子的吸收速率大于对水分子的吸收速率
不是.若两者是同一过程,则细胞液浓度在B点之后应该是趋于平衡,不会上升.

点评 本题以新鲜叶类蔬菜常残留有水溶性有机农药为素材,考查物质跨膜运输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1.20世纪30年代,人们将环颈雉引到美国的一个岛屿.经跟踪调查绘出环颈雉种群的增长曲线如图所示.请据图回答:
(1)该岛屿上的环颈雉构成一个种群,A-B段由于需要适应环境,种群增长不明显.
(2)D-E,从生物因素看,随种群密度的增长,个体间由于种内斗争加剧,以及该种群的捕食者增加,导致该种群的出生率降低,死亡率增加,从而使种群数量的增长率下降.
(3)EF段表示稳定期,其种群净增长率为0,种群数量相对稳定,该岛屿上环颈雉的最大数量为2000左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2.在研究生物的遗传物质的过程中,人们做了很多实验包括著名的“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和“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请分析以下实验并回答问题:
(1)科学家格里菲斯利用两种类型的肺炎双球进行转化实验.各组肺炎双球菌先进行图示处理,再培养一段时间后注射到不同小鼠体内.①存在有荚膜的肺炎双球菌的是ABCF组,能导致小鼠死亡的是BCF组.
②通过E、F对照,能说明转化因子是DNA而不是蛋白质.
③F组可以分离出S和R两种肺炎双球菌,F组产生的S型肺炎双球菌可能是基因重组的结果.
(2)科学家赫尔希和蔡斯通过放射性同位素追踪在浸染过程中噬菌体DNA和蛋白质外壳的位置变化.浸染一段时间后,用搅拌器搅拌,然后离心得到悬浮物和沉淀物,检测悬浮物种的放射性,得到如图所示的实验结果.
①通过用含32P和35S的培养基分别培养大肠杆菌,再用噬菌体分别侵染被32P和35S标记的大肠杆菌的方法分别获得被${\;}_{\;}^{32}$P和${\;}_{\;}^{35}$S标记的噬菌体,用标记的噬菌体浸染细菌,从而追踪在侵染过程中DNA和蛋白质的位置变化.
②搅拌的目的是使吸附在细菌上的噬菌体与细菌分离,所以搅拌时间少于1分钟时,上清液中的放射性较低.图中“被浸染细菌”的存活率曲线基本保持在100%,本组数据的意义是作为对照组,以证明细菌没有裂解,否则细胞外32P放射性会增高.
③本实验证明病毒传递和复制遗传特性中DNA起着作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辽宁省葫芦岛市高二上期中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五种反应依次属于(    )
(1)某人一吃海鲜就出现严重的腹泻
(2)美国有一免疫功能异常的儿童,不能接触任何病原体,少量病菌感染亦可导致严重发病
(3)流感病毒侵入人体时,有时可作用于红细胞,使红细胞成为靶细胞,导致体内产生抗红细胞抗体,这种抗体也可对正常红细胞发生作用,引起红细胞裂解
(4)人体感染酿脓链球菌后,机体产生的抗体不仅向它发起进攻,也向心脏瓣膜发起进攻
(5)当细菌的外毒素进入人体后,体内产生特异性的抗毒素与之结合,使它丧失毒性
①正常免疫   ②自身免疫病   ③免疫缺陷   ④过敏反应

A.②③①④③B.④③②②①

C.②①④①③D.④③②①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3.家庭酿酒过程中,密闭容器内酵母菌呼吸类型变化分连续的三个阶段(如表),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第一阶段只进行有氧呼吸
第二阶段既进行有氧呼吸也进行无氧呼吸
第三阶段只进行无氧呼吸
A.第一阶段容器内的水含量由于酵母菌的呼吸消耗而不断减少
B.从能量角度分析,在第二阶段酵母菌的繁殖速率最大
C.在发酵过程中,容器内压强在第二阶段达到最大
D.第二阶段开始产生酒精,到第三阶段时酒精的积累量达到最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3.对某先天性无汗症患者的家族进行遗传学调查后,得到了整个家族的遗传系谱图.据此做出的判断中不正确的是(  )
A.此病为隐性遗传病
B.若致病基因在常染色体上,Ⅳ代患者的父母都是杂合子
C.若致病基因在X染色体上,Ⅳ代患者的母亲是杂合子
D.该系谱中只有男性患者,因此致病基因可能在Y染色体上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辽宁省葫芦岛市高二上期中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关于人体中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记忆B细胞再次受到相同抗原的刺激后能迅速产生抗体

B.B细胞、T细胞和浆细胞遇到抗原刺激后能不断进行分裂

C.一个浆细胞内的基因数目与其产生的抗体数目是相同的

D.效应T细胞能特异性识别靶细胞,并使其裂解释放抗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辽宁省葫芦岛市高二上期中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金鱼的一对相对性状由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其中a基因在纯合时使胚胎致死(aa、XaXa、XaY等均为纯合子)。现取一对金鱼杂交,F1金鱼共67只,其中雄性金鱼21只,则F1金鱼自由交配所得F2成活个体中,a基因的频率为(    )
A.1/8       B.1/6        C.1/11        D.1/14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河北省唐山市高二上期中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有关遗传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摩尔根在假设控制果蝇眼色的基因在X染色体上的过程中运用了类比推理法

②父亲色觉正常,母亲患红绿色盲,生了一个色觉正常的克莱费尔特症(XXY)患者,这是由于父方减数第一次分裂异常所致

③若卵原细胞的基因型为AaBb,则初级卵母细胞的基因组成为AAaaBBbb,为四倍体细胞

④在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中,用甲、乙两个小桶分别代表雌、雄生殖器官,甲、乙小桶内的彩球分别代表雌、雄配子,则甲、乙两桶的彩球数要相等

⑤豌豆的圆粒与皱粒、苯丙酮尿症、囊性纤维病均为单基因控制的性状,其中只有囊性纤维病是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来直接控制生物的性状的

A.①② B.③④⑤ C.②⑤ D.②③⑤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