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11分)野生型果蝇的腹部和胸部都有短刚毛,而一只突变果蝇S的腹部却生出长刚毛。

研究者对果蝇S的突变进行了系列研究,用这两种果蝇进行杂交实验的结果见图。

(1)根据实验结果分析,果蝇腹部的短刚毛和长刚毛是一对 性状,其中长刚毛是 性性状。图中①、②基因型(相关基因用A和a表示)依次为

(2)实验2结果显示:与野生型不同的表现型有 种。③基因型为 ,在实验2后代中该基因型的比例是

(3)根据果蝇③和果蝇s基因型的差异,解释导致前者胸部无刚毛,后者胸部有刚毛的原因: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9.在“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的实验中:
(1)采用抽样检测的方法对酵母菌进行计数,从试管中吸出培养液进行计数之前,要将试管轻轻振荡几次.如果发现血球计数板的一个小方格内酵母菌过多,难以数清,应当采取的措施是适当稀释菌液.
(2)如果提出的问题是“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的数量是怎样随时间变化的”,试针对这一问题作出假设:酵母菌种群的数量随时间呈“S”型增长(或在一定时间范围内,酵母菌种群的数量随时间推移逐渐增大,达到一定程度以后,酵母菌种群数量维持相对稳定,或其他表达了“酵母菌种群的数量”与“时间”关系的合理叙述).

(3)现将1mL酵母菌样品加99mL无菌水稀释,用血球计数板(规格为1mm×1mm×0.1mm)计数.现观察到图中该计数室所示a、b、c、d、e5个格80个小格内共有酵母菌50个,则上述1mL酵母菌样品约有菌体2.5×108个.
(4)某一组同学为了探究“温度(5℃、28℃)对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是如何影响的”设计了实验方案,进行了为期7天的实验,每天定时取样一次,并在实验前设计了记录实验数据的表格,如下:
            时间/天
酵母菌数/个•mL-1
温度/℃
第1天第2天第3天第4天第5天第6天第7天
5
28
根据上述表格,有人认为该同学设计的实验方案不能够准确反映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请改进此方案中的不足之处:每天检测时应多取几次样,求平均值.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吉林省长春外国语学校高一上期中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染色体和染色质是

A.同一物质不同时期两种形态

B.同种物质在同一时期两种形态

C.不同物质不同时期两种形态

D.不同物质同一时期两种形态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吉林省长春外国语学校高一上期中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图是细胞中各种化合物占细胞鲜重的含量,以下按①②③④排列正确的是

A.脂质、水、蛋白质、糖类

B.糖类、水、蛋白质、脂质

C.水、蛋白质、糖类、脂质

D.蛋白质、水、脂质、糖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吉林省长春外国语学校高一上期中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夏季酷暑时分,在室外作业的人们应多饮用

A.果汁

B.牛奶

C.纯净水

D.盐汽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湖北省武汉市高二上期中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豌豆子叶的黄色(Y),圆粒种子(R)均为显性。两亲本豌豆杂交的F1表现型如图。让F1中黄色圆粒豌豆与绿色皱粒豌豆杂交,F2的性状分离比为

A、1∶1∶1∶1 B、2∶2∶1∶1

C、3∶1∶3∶1 D、9∶3∶3∶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湖北省武汉市高二上期中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从分子水平上对生物体具有多样性或特异性的分析错误的是

A、碱基对的排列顺序的千变万化,构成了DNA分子的多样性

B、碱基对特定的排列顺序,又构成了每一个DNA分子的特异性

C、一个含2 000个碱基的DNA分子,其碱基对可能的排列方式有41000种

D、人体内控制β-珠蛋白合成的基因由1 700个碱基对组成,其碱基对可能的排列方式有41700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湖北省武汉市高二上期中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关于X染色体上显性基因决定的人类遗传病的说法,正确的

A、患者双亲必有一方是患者,人群中的患者女性多于男性。

B、男性患者的后代中,子女各有1/2患病。

C、女性患者的后代,女儿都患病,儿子都正常。

D、表现正常的夫妇,性染色体上也可能携带致病基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2.如图是有关棉花成熟绿叶组织的相关图解,其中图1是叶肉细胞的光合作用过程图解;图2表示某光照强度和适宜温度下,光合作用强度增长率随CO2浓度变化的情况.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由图1可知,甲、乙分别代表的物质是CO2、[H]和ATP,要想使叶绿体内C3的含量快速下降,如何改变环境条件:降低CO2浓度或增强光照,由图1光反应中O2的生成发生在类囊体膜内,产生的O2扩散到邻近的线粒体中被利用至少要经过5层生物膜.
(2)图2中在D点光合作用速率达到最大,此时限制光合作用速率的主要环境因素是光照强度.
(3)从生长状况相同的棉花叶片上剪出大小、部位相同的若干圆叶片,抽取叶片细胞内的气体,平均分成若干份,然后,置于不同浓度的NaHCO3溶液中,给予相同的一定强度光照,测量圆叶片上浮至液面所需时间,其记录结果绘成曲线如图3.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CO2浓度对光合作用速率的影响.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