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 分析题(1):本实验是对比实验,A、C三组均是实验组,其中氧、ATP是自变量,其它为无关变量,酵母菌无氧呼吸的产物是酒精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受抑制则不变浑浊;回答该问题可将结论与结果倒置后思考.
分析题(2):本实验的自变量为二氯二乙胺溶液的浓度,并且存在一个蒸馏水的对照组,因此在该实验设计过程中,要遵循单一变量原则和对照性原则,并且无关变量要保持相同且适宜,因此在解答时注意“等量”、“适宜温度”等字眼.
分析柱形图:二氯二乙胺能抑制癌细胞增殖,且抑制效果与浓度有关.
解答 解:(1)①取锥形瓶等连接成如图1所示的装置三套,依次编号为A、B、C,设定A套为对照组.锥形瓶1中都加入等量的质量分数为10%的NaOH溶液,锥形瓶3中都加入等量的澄清的石灰水.
②A装置的锥形瓶2中加入10 mL的试剂2、10 mL质量分数5%的葡萄糖溶液、2 mL蒸馏水;B装置的锥形瓶2中加入10mL试剂2、10mL质量分数5%的葡萄糖溶液、2mL ATP溶液; C装置的锥形瓶2中加入10mL试剂2、10mL质量分数5%的葡萄糖溶液、2mL蒸馏水.
③A、B、C三套装置均先持续通入氮气1min,除去锥形瓶中的氧气,再将A、B、C三套装置分别作如下处理:A套持续通入氮气,B套持续通入氮气,C套持续通入空气.
⑤观察澄清石灰水是否变浑浊,判断酵母菌是否进行无氧呼吸.
(2)b.取洁净的试管5支,加入等量培养液,编号1、2、3、4、5,并在1~4号试管中加入等量的不同浓度的二氯二乙胺溶液,5号试管中加入等量生理盐水.
①该实验的实验组是1~4号试管.取样前培养液没有摇匀,故上述实验步骤d中测量到的数据不准确.
②根据实验结果,能得出的结论是二氯二乙胺能抑制癌细胞的增殖,在一定范围内,随二氯二胺浓度的增大,抑制作用逐渐增强.
故答案为:
(1)②10 mL的试剂2、10 mL质量分数5%的葡萄糖溶液、2 mL蒸馏水
③氮气 空气
⑤澄清石灰水是否变浑浊
(2)b等量生理盐水 ①1~4 不准确 取样前培养液没有摇匀 ②逐渐增强
点评 本题结合实验装置图,考查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相关实验和探究二氯二乙胺能否抑制癌细胞增殖的实验,要求考生掌握实验的原理,明确实验的目的,根据实验设计的原则(对照原则和单一变量原则),完善实验步骤,根据实验的目的预测实验的现象和实验结果.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6届江西省高三考前热身理科综合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李斯特氏菌的致死食源性细菌会在人类的细胞之间快速传递,使人患脑膜炎。其原因是该菌的一种InIC的蛋白可通过阻碍人类细胞中的Tuba蛋白的活性,使细胞膜更易变形而有利于细菌的转移。下列叙述正确的( )
A.与乳酸菌一样,该菌的遗传物质主要是DNA
B.该菌使人类细胞发生变形,说明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
C.该菌进人人体细胞的方式是需要消耗能量的胞吞作用
D.Tuba蛋白和InIC蛋白的合成均需要内质网的加工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该对基因仅位于X染色体上,其中a纯合致死 | |
B. | F2的性别比例为♀:♂=3:4 | |
C. | F2群体中所有A和a基因中A基因所占的比例为$\frac{1}{7}$ | |
D. | F2群体中所有A和a基因中a基因所占的比例为$\frac{1}{7}$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人体代谢中的生物化学反应主要发生在细胞内 | |
B. | 血红蛋白、递质、葡萄糖和CO2都是内环境的成分 | |
C. | 内环境稳态的实质是内环境的渗透压,温度和pH保持不变 | |
D. | 小肠绒毛上皮细胞生活的内环境为组织液和消化液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蛋白质在细胞膜上的分布是不对称的,与其功能有关 | |
B. | 酵母菌、乳酸菌和造血干细胞都能进行有丝分裂 | |
C. | 卵细胞的体积大,有利于它与周围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 | |
D. | 癌细胞中糖蛋白及核糖体减少,使得癌细胞之间黏着性降低,容易扩散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