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 1、常见的几种遗传病及特点:
(1)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红绿色盲、血友病、进行性肌营养不良(假肥大型).
发病特点①男患者多于女患者; ②男患者将至病基因通过女儿传给他的外孙(交叉遗传)
(2)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抗维生素D性佝偻病 发病特点:女患者多于男患者
(3)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多指、并指、软骨发育不全; 发病特点:患者多,多代连续得病,且与性别无关.
(4)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白化病、先天聋哑、苯丙酮尿症;发病特点:患者少,个别代有患者,一般不连续.遇常染色体类型,只推测基因,而与 X、Y无关.
2、根据杂合体的雄性与雌性所表现的性状不同,还不能确定家蚕茧色性状的遗传方式为从性遗传还是伴性遗传,是因为伴性染色体遗传也有可能出现,凡雌性家蚕全结白色茧,雄性家蚕全结绿色茧.
解答 解:(1)根据杂合体的雄性与雌性所表现的性状不同,还不能确定家蚕茧色性状的遗传方式为从性遗传还是伴性遗传,是因为伴性染色体遗传也有可能出现,凡雌性家蚕全结白色茧,雄性家蚕全结绿色茧.
(2)根据(1)的解析,如果为从性遗传如右图;如果为伴性遗传如左图所示:,
可以看出不管是从性遗传还是伴性遗传,都和杂交结果相符合,因此不能做出判定.
(3)若通过实验证实家蚕的茧色为从性遗传,F1雌雄相互交配,子代中雌性个体的表现型与基因型比分别为:绿色(GGZW):白色(GgZW:ggZW)=1:(2:1)=1:3.
(4)杂交组合:ttZgZg×TTZGW→F1:TtZGZg、TtZgW→F2:TT(ZGZg、TZgZg、ZGW、ZgW)、Tt(ZGZg、ZgZg、ZGW、ZgW)、tt(ZGZg、ZgZg、ZGW、ZgW),F1幼蚕体色正常雄性个体为T_,所占比例为1×$\frac{1}{2}=\frac{1}{2}$.F2中结天然绿色且幼蚕体色油质透明的雌雄个体ttZGZg、ttZGW,即所占的比例为$\frac{1}{4}$×$(\frac{1}{4}+\frac{1}{4})=\frac{1}{8}$.
故答案为:
(1)不能
(2)如果为从性遗传如右图;如果为伴性遗传如左图.
可以看出不管是从性遗传还是伴性遗传,都和杂交结果相符合,因此不能做出判定
(3)绿色茧:白色茧=1:3
(4)$\frac{1}{2}$ $\frac{1}{8}$
点评 本题着重考查了遗传方式的判断和遗传病的遗传特点,意在考查考生能从题中表格获取信息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的能力.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福建三明市高二下第一次月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关于遗传密码子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GTA肯定不是遗传密码子
B.每种密码都有与之对应的氨基酸
C.一种氨基酸可能有多种与之对应的遗传密码
D.信使RNA上的GCA在人细胞中和小麦细胞中决定的是同一种氨基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6届山东枣庄市高三3月模拟考试理综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下图甲是人体稳态调节的部分示意图,图乙是睾丸酮(雄性激素)的调节机制示意图,请根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由图甲可知,在机体稳态调节过程中,细胞间可通过 (2分,至少填2项)等信息分子进行信息交流。当T细胞活性下降时,会引起机体生成抗体的能力降低,其主要原因是: 分泌量减少,不利于B细胞增殖分化成浆细胞。。
(2)图甲可体现激素调节具有 (2分)特点。
(3))睾丸酮是在睾丸细胞的 处合成的,其进入靶细胞的方式是 。
图中abcd过程体现了雄性激素分泌的 (2分)调节机制。
(4)下丘脑在机体稳态中的作用,除具有分泌相关激素的功能外,还具有的功能为 (2分,至少写出两点)。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只有淋巴因子才能使b分化成e和f | |
B. | 细胞d能够分泌抗体并与抗原结合 | |
C. | 图中除f外的淋巴细胞均能识别抗原 | |
D. | a、b、c、d、e、f细胞构成免疫系统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两对遗传因子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 | |
B. | 一对遗传因子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 | |
C. | 两对或两对以上的遗传因子各自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时 | |
D. | 以上都对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基因突变 染色体变异 基因重组 | B. | 基因突变 染色体变异 染色体变异 | ||
C. | 基因重组 基因突变 染色体变异 | D. | 基因突变 基因重组 基因突变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