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有关细胞分化、衰老及凋亡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细胞分化能使细胞中细胞器的种类和数量发生改变
B.衰老细胞会出现线粒体减少,酶活性降低及细胞核变大等现象
C.细胞分化发生在胚胎期,细胞衰老与凋亡发生在老年期
D.被病原体感染细胞的清除,是通对细胞凋亡完成的
C
【解析】
试题分析:细胞分化是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的稳定性差异的过程,由于分化产生的细胞功能不同,使细胞中细胞器的种类和数量发生改变,A项正确;细胞衰老的特征:呼吸速率减慢,酶活性降低,细胞核变大等,B项正确;细胞分化发生在整个个体发育过程中,对于多细胞生物来说,幼年个体和老年个体都有细胞衰老和凋亡,C项错误;在成熟的生物体中,细胞的自然更新,被病原体感染细胞的清除,是通过细胞凋亡来完成的,D项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细胞分化、衰老及凋亡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的能力。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1届上海市卢湾区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卷 题型:综合题
回答下列有关生物工程的问题(11分)
Ⅰ.红细胞生成素(EPO)是体内促进红细胞生成的一种糖蛋白,可用于治疗肾衰性贫血等疾病。由于天然EP0来源极为有限,目前临床使用的红细胞生成素主要来自于基因工程技术生产的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rhEPO),其生产流程如右图。
(1)图中①所指的是 技术。
(2)图中②所指的物质是 ,③所指的物质是 。
(3)培养重组CHO 细胞时,为便于清除代谢产物,防止细胞产物积累对细胞自身造成危害,应定期更换 。
(4)检测 rhEPO外活性需用抗rhEPO单克隆抗体。分泌单克隆抗体的
细胞,可由rhEPO免疫过的小鼠B淋巴细胞与小鼠骨髓瘤细胞融合而成
Ⅱ.植物微型繁殖技术属于植物组织培养的范畴。运用微型繁殖技术可以培育出大量的芦荟幼苗,其培养的基本过程如下:
(5)选取合适外植体的基本原则是
。繁殖培育芦荟时,一般选取 作为外植体。
(6)在外植体接种2-5天后,若发现外植体有污染的情况,原因可能
是 。
(7)在生长过程中,愈伤组织在诱导培养基中未形成根,但分化出了芽,其原
因可能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0-2011学年上海市卢湾区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卷 题型:综合题
回答下列有关生物工程的问题(11分)
Ⅰ.红细胞生成素(EPO)是体内促进红细胞生成的一种糖蛋白,可用于治疗肾衰性贫血等疾病。由于天然EP0来源极为有限,目前临床使用的红细胞生成素主要来自于基因工程技术生产的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rhEPO),其生产流程如右图。
(1)图中①所指的是 技术。
(2)图中②所指的物质是 ,③所指的物质是 。
(3)培养重组CHO 细胞时,为便于清除代谢产物,防止细胞产物积累对细胞自身造成危害,应定期更换 。
(4)检测 rhEPO外活性需用抗rhEPO单克隆抗体。分泌单克隆抗体的
细胞,可由rhEPO免疫过的小鼠B淋巴细胞与小鼠骨髓瘤细胞融合而成
Ⅱ.植物微型繁殖技术属于植物组织培养的范畴。运用微型繁殖技术可以培育出大量的芦荟幼苗,其培养的基本过程如下:
(5)选取合适外植体的基本原则是
。繁殖培育芦荟时,一般选取 作为外植体。
(6)在外植体接种2-5天后,若发现外植体有污染的情况,原因可能
是 。
(7)在生长过程中,愈伤组织在诱导培养基中未形成根,但分化出了芽,其原
因可能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回答下列有关生物工程的问题
Ⅰ.红细胞生成素(EPO)是体内促进红细胞生成的一种糖蛋白,可用于治疗肾衰性贫血等疾病。由于天然EP0来源极为有限,目前临床使用的红细胞生成素主要来自于基因工程技术生产的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rhEPO),其生产流程如右图。
(1)图中①所指的是 技术。
(2)图中②所指的物质是 ,③所指的物质是 。
(3)培养重组CHO 细胞时,为便于清除代谢产物,防止细胞产物积累对细胞自身造成危害,应定期更换 。
(4)检测 rhEPO外活性需用抗rhEPO单克隆抗体。分泌单克隆抗体的
细胞,可由rhEPO免疫过的小鼠B淋巴细胞与小鼠骨髓瘤细胞融合而成
Ⅱ.植物微型繁殖技术属于植物组织培养的范畴。运用微型繁殖技术可以培育出大量的芦荟幼苗,其培养的基本过程如下:
(5)选取合适外植体的基本原则是
。繁殖培育芦荟时,一般选取 作为外植体。
(6)在外植体接种2-5天后,若发现外植体有污染的情况,原因可能
是 。
(7)在生长过程中,愈伤组织在诱导培养基中未形成根,但分化出了芽,其原
因可能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