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为细胞分裂过程示意图,据图分析,不正确的是
A.等位基因分离、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发生在EF段 |
B.若在A点使核DNA双链带上放射性同位素标记,复制原料没有放射性,则在CD段可检测到含有放射性的核DNA占100% |
C.CD段、IJ段的染色体与核DNA的数目之比为1 :1 |
D.在图中的EF段和OP段,细胞中含有的染色体组数是相等的 |
D
解析试题分析:由图可知A-E应是有丝分裂,E-K应是减数分裂,K-L应是受精作用,M-Q应是有丝分裂,等位基因的分离、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应在EF段,故A正确。若在A点使核DNA双链带上放射性同位素标记,复制原料没有放射性,因为DNA复制是半保留复制,则在CD段可检测到含有放射性的核DNA占100%,故B正确。CD段、IJ段都是因为着丝点的分裂姐妹染色单体成为染色体,故染色体与核DNA的数目之比为1 :1,故C正确。在图中的EF段包括减数第一次分裂,含有2个染色体组,但OP段包含有丝分裂后期有4个染色体组,故D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细胞分裂和受精作用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掌握程度和对图形信息的提取分析能力。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单选题
如图为关于细胞生物膜的概念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
A.图中a、b、c分别是指细胞核膜、细胞器膜和细胞膜 |
B.图中p是丙酮酸转化为乳酸的场所 |
C.图中f → c的转化体现了生物膜具有选择透过性的结构特点 |
D.图中的f和h分别是指内质网膜和高尔基体膜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单选题
下图是某种群数量变化曲线,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图中种群呈“S”型增长,3时以后的数量变化与该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有关 |
B.图中种群在时间相对值为2时的年龄组成为增长型,此时种群的增长速率最大 |
C.若该种群为草原中的田鼠,调查种群密度时宜采用样方法 |
D.若该种群为玉米,因为其数量存在K值,所以种植时要合理密植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单选题
玉米的幼苗绿色(A)对白色(a)是显性。有人选取同种亲本产生的600粒种子,300粒播在有光处,300粒播在暗处,萌发后对幼苗情况的统计如右表,则播种的种子的基因型及比例最可能是( )
A.AA︰Aa︰aa=1︰2︰1 B.AA︰aa=3︰5
C.AA︰Aa︰aa=1︰3︰5 D.Aa︰aa=2︰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单选题
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在生物体中起重要作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脂肪与植物油的化学元素组成相同,甘油与磷脂的化学元素组成相同 |
B.植物缺Mg会影响光合作用,哺乳动物缺Fe会影响细胞呼吸 |
C.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中的O和H元素来自H2O |
D.细胞代谢过程中,只有叶绿体、线粒体中有水生成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单选题
下列有关性染色体组成为XY的受精卵和初级精母细胞形成精子的分裂过程的叙述中,哪项与正常情况下的事实不符 ( )
A.产生染色单体和染色单体变成染色体的过程一定发生在同一个细胞中 |
B.进行有丝分裂的细胞中性染色体不会只有XX(或只有YY) |
C.出现X和Y分离现象,发生在初级精母细胞形成精子的过程中 |
D.出现着丝点分裂的同时含XXYY的细胞,发生在受精卵的分裂过程中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单选题
将小麦种子分别置于15℃和30℃培养箱中培养4天,依次取等量的萌发种子分别制成提取液Ⅰ和提取液Ⅱ。取3支试管甲、乙、丙,分别加入等量的淀粉液,然后按下图加入等量的提取液和蒸馏水,45℃水浴保温5分钟,立即在3支试管中加入等量本尼迪特试剂并煮沸2分钟,摇匀观察试管中的颜色。结果是( )
A.甲呈蓝色,乙呈红黄色,丙呈无色 |
B.甲呈无色,乙呈红黄色,丙呈蓝色 |
C.甲、乙皆呈蓝色,丙呈红黄色 |
D.甲呈浅红黄色,乙呈红黄色,丙呈蓝色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单选题
下列有关变异及其应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遗传病不一定都是由基因突变引起的 |
B.同源染色体上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的交叉互换属于基因重组 |
C.与杂交育种相比,单倍体育种可明显地缩短育种年限 |
D.染色体DNA中一个碱基对的缺失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