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9.细胞代谢能在常温常压下迅速有序地进行,其中酶起着重要作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酶是所有活细胞都含有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
B.H2O2分解实验中,加热、Fe3+、酶降低活化能的效果依次增强
C.有些酶需要通过内质网和高尔基体进行加工、运输
D.人体的各种酶发挥作用所需的最适条件是不完全相同的

分析 1、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极少数酶是RNA.
2、酶的特性:高效性、专一性和作用条件温和的特性.
3、酶促反应的原理:酶能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
4、影响酶活性的因素主要是温度和pH,在最适温度(pH)前,随着温度(pH)的升高,酶活性增强;到达最适温度(pH)时,酶活性最强;超过最适温度(pH)后,随着温度(pH)的升高,酶活性降低.另外低温酶不会变性失活,但高温、pH过高或过低都会使酶变性失活.

解答 解:A、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所有活细胞内均具有酶,A正确;
B、H2O2分解实验中,加热可增加H2O2分子的能量、不能降低H2O2分解的活化能,B错误;
C、唾液淀粉酶属于分泌蛋白,其合成过程中需要通过内质网和高尔基体进行加工、运输,C正确;
D、人体内不同酶的作用所需最适条件有所不同,胃蛋白酶的最适pH为1.5,其它酶的最适pH大多在6.5~8.0之间,D正确.
故选:B.

点评 本题考查酶的知识,考生识记酶的概念和本质,明确酶的特性和催化反应的原理是解题的关键.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在生态系统中,碳元素参与物质循环的主要形式(  )
A.二氧化碳B.碳酸盐C.碳酸D.碳水化合物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3.如图为高等植物细胞亚显微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图中②③为两种细胞器,它们的名称依次是液泡、高尔基体.
(2)该细胞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是①(填序号);
(3)图中具有双层膜的细胞结构有①④⑤(填序号);
(4)该细胞能产生ATP的细胞器有①④(填序号);
(5)图示细胞与蓝藻细胞共有的细胞器是核糖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重庆市高一下期中考试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下图是某一农作物成熟绿叶组织的相关图解,其中图1是叶肉细胞的光合作用过程图解,图2表示某光照强度和适宜温度下,光合作用强度增长率随CO2浓度变化的情况。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由图1可知,甲、乙分别代表的物质是 ,要想使叶绿体内C3的含量快速下降,可以改变的环境条件是 ,光反应中O2的生成发生在类囊体膜内,产生的O2扩散到邻近的线粒体中被利用至少要经过 层生物膜。

(2)图2中在 点光合作用速率达到最大,此时限制光合作用速率的主要环境因素是 。C点和D点相比,叶绿体中[H]的含量 (填“较低”、“相等”或“较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5.水绵是常用的生物实验材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恩格尔曼利用水绵和好氧细菌设计实验时,自变量是氧气的有无
B.水绵没有叶绿体,但细胞内含有色素和相关的酶,因此可以进行光合作用
C.在水绵进行无性繁殖的过程中,会出现核膜的消失、重建过程
D.利用光学显微镜观察有丝分裂间期的水绵,能观察到染色体和中心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4.下列关于稳态及其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神经纤维膜内局部电流的方向与兴奋传导方向相反
B.兴奋只能以局部电流的形式在多个神经元之间单向传导
C.膝跳反射的反射孤只有两个神经元构成
D.生态系统所具有的保持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叫做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同位素标记法是科学研究中常用的方法.下列所选择使用的同位素及相关结论错误的(  )
同位素应用
A35S标记噬菌体,证明DNA是遗传物质
B15N标记DNA分子,证明DNA分子半保留复制方式
C3H3H标记氨基酸,可以探究分泌蛋白的合成和分泌过程
D18O分别标记糖类和氧气,证明呼吸作用过程中CO2和H2O中的氧的来源
A.AB.BC.CD.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8.某二倍体生物体细胞含有8条染色体,则该生物的一个染色体组可以表示为(  )
A.B.C.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9.为研究油茶叶片与果实关系对叶片光合作用及果实产量的影响,研究者进行了系列实验.
(1)油茶叶片利用光反应产生的ATP和[H]将C3转化为有机物,运输至油茶果实积累,叶片为“源”,果实是“库”.
(2)研究者对油茶植株进行了处理,处理及结果如图1所示.

①进行实验时,Ⅰ、Ⅱ、Ⅲ组要选取相同高度、南面生长的树冠外层枝条作为实验材料,目的是保证各组叶片得到充足且相同强度的光照.
②Ⅰ、Ⅱ、Ⅲ组结果表明,库源比(果与叶数目比)越大,叶片的净光合速率越高.
③研究者推测,摘除部分叶片后,剩余叶片的光合产物运输和分配到果实中的比例升高,这是由于植物体对源叶净光合速率进行了反馈调节.为确定符合生产需求的最佳库源比,研究者还需要测定三组实验的果实重量.
(3)为了探究不同位置源叶光合产物的分配规律,研究者进一步实验,处理及结果如图2和如表所示.
处理13C含量(mg)
果壳种仁果实总量
标记上枝叶2.9326.0228.95
标记中枝叶11.4427.4738.91
标记下枝叶8.008.3716.37
研究者用透光性较好的塑料袋套于枝条底端,扎紧、密封袋口,抽出袋中空气,注入浓度为500μmol•mol-1l3CO2和除去C02的空气.一段时间后,分别检测标记上枝叶、中枝叶、下枝叶时果壳、种仁的13C含量.
②实验结果表明:中枝叶(与果实距离最近的叶片)光合产物分配到果实中的总量最高(且不同位置源叶光合产物向种仁的分配量均高于果壳).
③若需要对图2中的枝叶进行修剪,最好剪去下枝叶.
(4)研究者想进一步探究源叶光合产物在不同位置果实中的分配规律,请在图3中绘制实验设计方案.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