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13.如图为动物的某组织,其中1为毛细血管壁、2为红细胞、3为血浆、4为细胞内液、5为组织液,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5处的二氧化碳浓度高于4处
B.葡萄糖由5到达4的过程,依靠自由扩散来完成
C.图中二氧化碳浓度最高的部位是5
D.2中的氧气到达4的线粒体内至少需要经过6层生物膜

分析 分析题图可知,1是毛细血管壁,2是红细胞,3是血浆,4是组织细胞,5是组织液;
血浆和组织液之间可以通过毛细血管壁相互渗透,组织液还可以穿过毛细淋巴管壁形成淋巴,淋巴通过淋巴循环进入血浆,不同细胞生活的具体内环境不同,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解答 解:A、二氧化碳是细胞代谢产生的,从细胞向外扩散,4处的二氧化碳浓度高于5处,A错误;
B、葡萄糖进入组织细胞的运输方式是主动运输,B错误;
C、二氧化碳在细胞内的线粒体产生,所以浓度最高的部位是4,C错误;
D、红细胞内的血红蛋白运输氧气,红细胞内的氧气进入组织细胞的线粒体,要穿过红细胞膜、毛细血管壁细胞(2层膜)、组织细胞膜、线粒体膜(2层膜)共6层膜,D错误.
故选:D.

点评 本题结合内环境的组成图解,考查了内环境以及物质跨膜运输方式的有关知识,要求考生明确内环境在细胞进行物质交换过程中的作用,掌握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和特点,再结合所学知识准确判断各项.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3.以下对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理解,错误的是(  )
A.温度、光照是影响两个过程的重要环境因素
B.光合速率大于呼吸速率时植物的干重增加
C.光合作用产生的[H]和ATP不能用于呼吸作用
D.叶绿体产生的O2可在同一细胞的线粒体中被消耗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4.若图代表胃黏膜上皮细胞,人饮酒后,酒精进入细胞.下如图曲线与酒精跨膜运输方式一定相符合的是(  )
A.B.C.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关于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发生非特异性免疫的结构主要是皮肤、黏膜、吞噬细胞等,发生特异性免疫的结构是机体的免疫系统
B.非特异性免疫出现快、作用范围广,特异性免疫出现慢、作用范围小、针对性强
C.非特异性免疫是在特异性免疫的基础上形成的
D.特异性免疫是在非特异性免疫的基础上形成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8.如果茎a侧生长素在曲线B点以下的浓度范围内,下列对b侧生长素浓度范围的描述较为准确的一项是(  )
A.在OA段范围内B.在BC段范围内C.在BD段范围内D.在CD段范围内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8.下列有关细胞分裂、分化、衰老、死亡和癌变的叙述中,错误的有(  )
①细胞分裂是细胞分化的基础,生长发育是细胞分裂、分化的结果
②个体发育中细胞的衰老对机体是有害的
③正常细胞癌变后在体外培养可无限增殖
④由造血干细胞分化成红细胞的过程是可逆的
⑤癌细胞容易在体内转移,与其细胞膜上糖蛋白等物质的减少无关
⑥人胚胎发育过程中尾的消失是细胞凋亡的结果
⑦蛙的红细胞通过无丝分裂方式进行增殖
⑧低温引起的细胞冻伤和死亡属于细胞坏死.
A.1项B.2项C.3项D.4项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4.如图表示下丘脑参与人体体温、水盐和血糖平衡的部分调节过程.

(1)受到寒冷刺激时,下丘脑可通过垂体促进腺体 A 的分泌活动,腺体 A 表示的器官主要是甲状腺,下丘脑和甲状腺分泌的激素对垂体生理功能的调节作用相互拮抗(填“拮抗”或“协同”).
(2)机体受到寒冷刺激时,会引起下丘脑、垂体和甲状腺分泌活动的一系列改变.该过程中,引起下丘脑分泌活动改变的信息分子有神经递质和甲状腺激素,甲状腺激素促进机体产热的原因是促进代谢,加速物质氧化分解.
(3)人体剧烈运动大量出汗后,下丘脑增加抗利尿激素的生成和分泌,并由垂体释放进入血液,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
(4)当血糖浓度上升时,下丘脑中的葡萄糖感受器接受刺激产生兴奋,使胰岛B细胞分泌活动增强,血糖浓度下降,此过程属于神经-体液调节.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9.在如图四种化合物的化学组成中,“O”中所对应的含义最接近的是(  )
A.②④B.②③C.①③D.①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0.下面是探究固定化酵母菌增殖能力的研究,请协助完成相关内容.
海藻酸钠与氯化钙反应产生海藻酸钙,使凝胶珠有稳定的结构;而柠檬酸钠能与海藻酸钙反应,会使海藻酸钙溶解.
实验材料(略)
主要实验步骤
步骤1:酵母菌的活化.
步骤2:配制质量分数为2%的海藻酸钠溶液,灭菌冷却→A→用注射器造凝胶颗粒→常温下利用CaCl2溶液固定凝胶颗粒.
步骤3:待固定化结束后,移去CaCl2溶液,再用无菌水洗涤2〜3次.将固定化凝胶珠分成两等份,取其中一份接种到固定化酵母增殖培养液中,在28℃下振荡培养24h,得到固定化增殖酵母;另一份留用.
步骤4:将B放入一定体积的质量分数为5%的柠檬酸钠溶液中,振荡使凝胶珠完全溶解;再用无菌水适当稀释后,用血细胞计数板在显微镜下计数、统计计算出凝胶珠内包埋的菌数,比较酵母菌在载体中的生长状况.
请问答下列问题:
(1)完善实验步骤:A将酵母悬液与海藻酸钠溶液按一定比例均匀混合;B等量增殖前后的固定化酵母凝胶珠.
(2)步骤1活化酵母菌的目的是使酵母菌恢复正常生活状态.干酵母粉活化操作的主要注意事项是由于酵母细胞吸水后会膨胀,因此在活化时要使用较大的容器装.
(3)步骤2中制得的凝胶珠直径不宜过大,因为凝胶珠相对表面积增大,不利于固定化酵母细胞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实验中可以通过控制注射器针的大小,挤压速度等实现对凝胶珠直径的控制.步骤3中“用无菌水洗涤2〜3次”的主要目的是洗去CaCl2,防止凝胶珠因固定时间过长而硬度过大,影响凝胶珠的通透性.
(4)在“步骤4”实验中,是否需要进行重复实验?应如何进行?需要,重复取样品液进行显微计数.
(5)如图所示曲线是某实验结果,由图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固定化酵母增殖速率高于游离酵母.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