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下图是生物甲与生物乙的种群数量变化曲线,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 有生物乙时,甲的数量在第6周时达到值K
B. 生物甲与生物乙之间的关系是互利共生
C. 无生物乙时,生物甲的种群数量呈指数增长
D. 无生物乙时,1-3周生物甲种群出生率大于死亡率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有人在1980年对栖息于岩石地带原来生活在一起的大、小两个种的鬣蜥做了相互移走的实验。四年实验中,其中两年气候干旱,鬣蜥的食物短缺;另两年气候湿润,食物极为丰富。实验者将实验分成六组,每组都有一定数量的大、小鬣蜥。实验过程及结果如下表所示。请分析回答:
(1) 如果只在A组与B组间比较,在干旱年份,将大鬣蜥移走后,小鬣蜥的体重、种群密度比B组明显增加。据此分析,大、小两种鬣蜥的种间关系可能是_____,再将干旱组与湿润组比较后,可以确定两种鬣蜥间是____关系。
(2) 从实验来看,大鬣蜥的竞争能力强于小鬣蜥,判断理由是____。
(3) 在湿润年份,将大鬣蜥移走后,小鬣蜥的体重、种群密度与E组差别不大,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____________。
(4) B、E两组在实验中都起对照作用。根据实验过程的气候条件分析,两组中小鬣蜥种群密度较小的是____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已知某种毒素只能使下图反射弧中的一个部位中毒失效,导致肌肉不能收缩,但不知该毒素的具体作用部位。为了探究该毒素的作用部位是b、d、e中的哪一个,某小组设计了以下探究实验,请完善其探究内容。
实验原理:略。
实验材料:电刺激仪一台,电流表,用毒素制剂处理后的上图结构一个。
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1)分别用电刺激Ⅰ与Ⅱ处,观察a与c的电位变化,e(屈肌)的收缩情况。若刺激Ⅰ时,a有电位变化,c___________,e___________;刺激D时,c___________,e___________,则证明毒素的作用部位是b。
(2)分别用电刺激Ⅰ与e处,观察a与c的电位变化,e的收缩情况。若刺激Ⅰ时,a与c均有电位变化,e不收缩;刺激e时,e不收缩,则证明毒素的作用部位是___________。
(3)分别用电刺激Ⅰ与e处,观察a与c的电位变化,e的收缩情况。若___________,则证明毒素的作用部位是___________。[与题(2)部位不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表示分泌蛋白的合成、加工和运输过程,①、②、③表示细胞器,a、b、c表示某些过程.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①、②、③分别是内质网、高尔基体和线粒体
B.该过程可以说明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之间具有密切的联系
C.a表示脱水缩合过程,b、c表示蛋白质的加工及运输过程
D.图解中的过程在原核细胞中也可以进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已知某种毒素只能使下图反射弧中的一个部位中毒失效,导致肌肉不能收缩,但不知该毒素的具体作用部位。为了探究该毒素的作用部位是b、d、e中的哪—个(注:d是传出神经末梢和屈肌的肌细胞膜形成的突触),某小组设计了以下探究实验,请完善其探究内容。
实验原理:略。
实验材料:电刺激仪一台,电流表,用毒素制剂处理后的上图结构一个。
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1)分别用电刺激Ⅰ与Ⅱ处,观察a与c的电位变化,e(屈肌)的收缩情况。若刺激Ⅰ时,a有电位变化,c________,e_________;刺激Ⅱ时,c_______,e_______,则证明毒素的作用部位是b。
(2)分别用电刺激Ⅰ与e处,观察a与c的电位变化,e的收缩情况。若刺激I时,a与c均有电位变化,e不收缩;刺激e时,e不收缩,则证明毒素的作用部位是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甲表示某生物膜结构,a、b、c、d表示物质跨膜运输方式,图乙和图丙表示物质运输曲线.请据图回答:
(1)若图甲是线粒体膜,b和d过程运输的气体分别是 . b运输方式符合图乙中的曲线 .
(2)若图甲表示人体红细胞膜,则表示葡萄糖运输的是图甲中的 . 葡萄糖的运输方式符合图乙中曲线 .
(3)若某物质跨膜运输过程中,细胞内、外该物质浓度变化符合图丙,则该物质跨膜运输方式分别对应图甲和图乙中的、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为寻找适合建立种群“S”型增长模型的实验变量组合,某兴趣小组研究了接种量和溶氧量(用摇床转速来控制)对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的影响,结果如下图。请分析回答:
(1) 实验前,需对酵母菌进行活化处理,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2) 配制酵母菌培养液时,需控制培养液的浓度,浓度过高则会导致__________。对培养液进行灭菌时,切断高压蒸汽灭菌锅热源后,须待观察到__________时,才能打开放气阀以释放锅内余气,最后开启锅盖取出培养液。
(3) 接种量相同时,摇床转速为250 r·min-1的酵母菌种群在前6 h增长较快的原因是__。
(4) 根据实验结果,较适合建立种群“S”型增长模型的变量组合有_____、________。
(5) 下图是采用血细胞计数板直接计数和稀释涂布平板法计数两种方法计数培养液中酵母菌数量时得到的结果,其中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计数的是曲线____,依据是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下面装置可用于研究萌发的小麦种子呼吸方式及其产物(呼吸底物都为糖类),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A. 甲装置可用于探究细胞呼吸是否产生热量
B. 乙装置有色液滴不移,说明种子萌发只进行需氧呼吸
C. 丙装置可根据澄清石灰水是否变混浊判断酵母菌的细胞呼吸方式
D. 3个装置中的种子都必须进行消毒处理,并设置对照实验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