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3.图中甲为某哺乳动物体细胞中部分染色体及其上的基因示意图,乙、丙、丁为该动物处于不同分裂时期的染色体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出现甲细胞基因组成的原因很可能是基因突变
B.乙细胞含有四对同源染色体,两个染色体组
C.丙细胞分裂后最终可以形成4个有性生殖细胞
D.丁产生的子细胞中的基因组成一定是aB和Ab

分析 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甲图为某哺乳动物体细胞中部分染色体及其上的基因示意图;乙图细胞中含有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分裂,处于有丝分裂后期;丙图细胞中含有同源染色体,且同源染色体分离,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丁图细胞中不含同源染色体,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上,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

解答 解:A、甲细胞中姐妹染色单体上出现A和a基因,而其同源染色体上均具有两个a基因,因此可以排除交叉互换,应是发生了基因突变,A正确;
B、乙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染色体数目加倍,含有四对同源染色体,四个染色体组,B错误;
C、由丙图细胞质不均等分裂可知该动物的性别为雌性,所以分裂后最终可以形成1个有性生殖细胞,C错误;
D、根据染色体的形态和组成,可判断丁产生的子细胞中的基因组成一定是aB和AB,D错误.
故选:A.

点评 本题结合细胞分裂图,考查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细胞分裂图象的识别,要求学生掌握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特点,能正确区分两者,准确辨别图示细胞的分裂方式及所处时期.细胞分裂图象辨别的重要依据是同源染色体,要求学生能正确识别同源染色体,判断同源染色体的有无,若有同源染色体,还需判断同源染色体有无特殊行为.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3.图1是两种高等生物细胞亚显微结构模式图.图2-4是图1中部分结构的放大,据图回答.([]内填图中标号,横线上填适当内容的文字.)

(1)图中的结构1-15中不应该出现的是[3]和[13];可能含有水溶性色素的是[8];结构15与[5或12]的形成有关.
(2)图2、3、4所示在结构上的主要共同点是都由双层膜包被.图2所示结构可以用它的专一活细胞染液健那绿染液将其染成蓝绿色.
(3)蛋白质进入图4所示结构,穿过膜的层数为0层.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4.下列有关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能特异性识别抗原的细胞只有T细胞、B细胞两种
B.吞噬细胞仅在非特异性免疫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C.发生过敏反应的人在初次接触过敏原时不会发生免疫反应
D.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均可以有吞噬细胞和T细胞的参与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1.将某种植物置于CO2浓度适宜、水分充足的环境中,温度分别保持在5℃、15℃、25℃和35℃下,改变光照强度,测定CO2的吸收速率,得到图1所示的结果.处理图1中有关数据得到图2、图3.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当光强小于1时,温度是呼吸作用的限制因素
B.图3表示在5℃-35℃下该植物呼吸作用速率的变化
C.图2表示在5℃-35℃下该植物最大光合作用速率的变化
D.当光强大于7时,25℃比15℃条件下植物的有机物的合成速率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8.图甲是人体稳态调节的部分示意图,图乙是睾丸酮(雄性激素)的调节机制示意图.请回答:

(1)由图甲可知,在机体稳态调节过程中,细胞间可通过激素、神经递质、免疫活性物质(或淋巴因子)等信息分子进行信息交流.当T细胞活性下降时,会引起机体生成抗体的能力降低,其主要原因是淋巴因子分泌量减少,影响了(或不利于)B细胞增殖分化成浆细胞.
(2)图乙中abc过程体现了雄性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机制,d过程体现了雄性激素分泌(负)反馈调节机制.
(3)研究表明吸食毒品会影响人体性腺功能.有研究者对某戒毒所的吸毒者进行了相关激素的检测,并与健康人作了比较,检测结果均值如下表:
组别平均年龄吸毒史吸毒量LH(mlu/mL)FSH(mlu/mL)睾丸酮(mlu/mL)
吸毒者23岁4年1.4g/d]1.452.874.09
健康人23岁--4.666.66.69
据表可知,吸毒者会减弱的过程是图乙中的bcd(请填图中字母).为了确定吸毒者睾丸酮水平低的原因是睾丸受损,还是LH和FSH减少引起的,可将其体内LH和FSH补充到健康人(或正常)水平,一段时间后测定其睾丸酮含量,与健康者比较即可确定原因.
(4)环境激素是指由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活动而排放到周围环境中的某些化学物质.研究表明环境激素可沿着食物链(或网)传递进入人体,被靶细胞接受后干扰精子生成,从而使人的生育能力降低.有的环境激素可使精子DNA分子发生断裂和DNA片段丢失,使得精子出现染色体结构变异(或染色体缺失),造成精子畸形率升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8.在“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与复原”实验中,洋葱鳞片叶内表皮容易撕取,但内表皮无色透明,实验效果不理想.甲、乙两个研究性兴趣小组分别利用伊红溶液和中性红溶液两种不同的染色剂进行实验.已知伊红是植物细胞不吸收的红色染料,而中性红能被植物活细胞吸收并进入液泡,死细胞用中性红染色后,不产生液泡着色现象,但可使细胞核染色.图2、图3和图4是兴趣小组观察到的实验现象.请回答下列问题:

(1)当外界溶液浓度大于洋葱内表皮细胞的细胞液溶液浓度时,植物细胞发生质壁分离.图1中步骤B用显微镜观察的目的是观察正常植物细胞的状态,与后面发生的质壁分离状态形成对照.
(2)甲组将伊红加入到蔗糖溶液中进行实验,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最可能的是图2(填数字),红色区域的边缘是原生质层中的细胞膜结构.
(3)乙组先用0.03%的中性红溶液对内表皮进行染色,清水漂洗后进行图1所示实验,观察结果如图3所示,其中I处的物质是蔗糖溶液,细胞的细胞核被着色,而其他结构没有着色,可能的原因是细胞已经死亡,且说明中性红染料属于碱性染料.
(4)换用一定浓度的KNO3溶液重复该实验,发现在没有将KNO3溶液置换成清水的情况下,质壁分离的细胞发生了自动复原现象.在此过程中,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有自由扩散和主动运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5.图1表示绿色植物叶肉细胞部分结构中的某些生命活动过程,A、B代表两种细胞器,①~⑦代表各种物质.图2表示甲、乙两种植物的光合速率与光照强度的关系.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A、B两种细胞器的代谢过程与其广阔的膜面积有着重要联系,其中A中的类囊体(膜)或基粒结构和B中的内膜向内折叠(嵴)结构,以两种不同的方式实现膜面积的增加.
(2)1937年,植物生理学家希尔将叶绿体分离后置于试管中加入1%的DCPIP(注:DCPIP是一种可以接受氢的化合物,在氧化态时是蓝色,在还原态时是无色).将上述溶液置于光照条件下发现溶液呈无色并放出氧气,叶绿体中能使DCPIP变为无色化合物的是NADPH或[H](填图中序号和名称),这项研究对于揭示光反应的条件和机理发挥了重要意义.
(3)1946年,美国科学家卡尔文在供给植物14CO2后,相隔不同时间取样,杀死细胞并分析细胞代谢产物,发现7秒后的代谢产物有多种,而0.5秒内的代谢产物主要是一种物质,该物质最可能是图1中的⑤(用图中序号表示).当反应达到平衡之后忽然中断CO2的供应,短时间内物质⑥的含量将增加,该项研究对于揭示碳反应的机理发挥了重要意义.
(4)若图2中甲植物处于12klx光照强度条件下的叶肉细胞的部分生理活动如图1所示,细胞中的CO2的来源有线粒体和外界(细胞间隙).
(5)在相同的光照强度下,不同植物的光合速率会有差别.图2中甲植物在5klx光照强度条件下的实际光合速率与乙植物最大的实际光合速率相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2.20世纪初,美国从印度引进大陆棉,由于检疫存在问题,使印度棉铃虫流入美国,下列关于这一问题的预测,不正确的是(  )
A.短时间内,印度棉铃虫和美国棉铃虫是两个种群
B.长时间后,美国棉铃虫可形成一个新物种
C.现在的美国棉铃虫和印度棉铃虫可自由交配
D.现在的美国棉铃虫和印度棉铃虫可能交配成功,但不一定能繁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7.如图表示某地云杉林的形成过程,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该群落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群落结构越来越复杂
B.①→⑤的过程中,乔木逐渐增加,草本植物最后在群落中消失
C.人类活动不会影响该群落演替的方向和速度
D.在⑤云杉林群落中有明显的垂直结构,没有水平结构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