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9.下列叙述与生物学史实相符的是(  )
A.孟德尔用山柳菊为实验材料,验证了基因的分离及自由组合定律
B.富兰克林和威尔金斯对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建立也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C.范•海尔蒙特基于柳枝扦插实验,认为植物生长的养料来自土壤、水和空气
D.赫尔希和蔡斯用35S和32P分别标记T2噬菌体的蛋白质和DNA,证明了DNA的半保留复制

分析 1、孟德尔遗传实验获得成功的原因之一是选材正确,选择豌豆作为遗传学实验材料,豌豆的特点:(1)豌豆是严格的自花、闭花授粉植物,在自然状态下一般为纯种;(2)豌豆具有多对易于区分的相对性状,易于观察;(3)豌豆的花大,易于操作;(4)豌豆生长期短,易于栽培.
2、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步骤:分别用35S或32P标记噬菌体→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在搅拌器中搅拌,然后离心,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物质.实验结论:DNA是遗传物质.

解答 解:A、孟德尔用豌豆为实验材料,验证了基因的分离及自由组合规律,A错误;
B、沃森和克里克以富兰克林和威尔金斯提供的DNA衍射图谱的有关数据为基础,推算出DNA双螺旋结构,B正确;
C、范•海尔蒙特基于柳枝扦插实验,认为植物生长的养料来自土壤和水,C错误;
D、赫尔希和蔡斯用35S和32P分别标记T2噬菌体的蛋白质和DNA,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D错误.
故选:B.

点评 本题考查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孟德尔遗传实验等,要求考生识记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方法、过程及结论;识记DNA分子双螺旋结构的构建过程;识记孟德尔遗传实验采用的材料及结论,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如图表示二倍体生物细胞分裂和受精作用过程中,核DNA含量和染色体数目的变化,据图分析不正确的是(  )
A.M点细胞中的DNA数正好是L点细胞中的2倍
B.二倍体生物细胞中OP段含4个染色体组
C.L→M点所示过程与细胞膜的流动性有关
D.图中BC段、FG段可能会发生基因突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科学家在研究线粒体组分时,首先将线粒体放在低渗溶液中获得涨破的外膜,经离心后将外膜与线粒体内膜包裹的基质分开.再用超声波破坏线粒体内膜,破裂的内膜自动闭合成小泡,然后用尿素处理这些小泡,实验结果如图1所示.请分析回答:

(1)研究人员发现,在适宜成分溶液中,线粒体含F0-F1内膜小泡能完成有氧呼吸第三阶段的反应,即实现[H]的氧化,生成水,并能合成大量ATP.
(2)线粒体内膜上的F0-F1颗粒物是ATP合成酶(见图2),其结构由突出于膜外的亲水头部和嵌入膜内的疏水的尾部组成,其功能是在跨膜H+浓度梯度推动下合成ATP.为了研究ATP合成酶的结构与合成ATP的关系,用尿素破坏内膜小泡将F1颗粒与小泡分开,检测处理前后ATP的合成.若处理之前,在有跨膜H+浓度梯度条件下,含含F0-F1颗粒内膜小泡能合成ATP;处理后含含F0颗粒内膜小泡不能合成ATP,说明F1颗粒的功能是催化ATP的合成.
(3)将线粒体放入低渗溶液中,外膜涨破的原理是渗透作用.用离心方法能将外膜与线粒体内膜包裹的基质分开.线粒体基质中可能含有的化学成分有abdef(填选项前的字母).
a.水     b.丙酮酸     c.葡萄糖
d.ATP    e.核苷酸     f.氨基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7.研究发现细胞癌变与端粒酶的活性有关.端粒酶由RNA和蛋白质组成,能以自身的核酸为模板,在其蛋白组分的催化下合成端粒DNA序列.下列与端粒酶和癌细胞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从功能上看,端粒酶属于逆转录酶
B.端粒酶在正常人细胞中活性被抑制
C.合成端粒DNA序列的原料是四种脱氧核苷酸
D.端粒酶RNA与端粒DNA的碱基序列相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4.马凡氏综合症是人类的一种遗传病,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如图为该病的家族系谱图,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
A.1和Ⅲ5的表现型相同,其基因型也一定是相同的
B.若Ⅲ2与Ⅲ4结婚,后代患该遗传病的概率将大大增加
C.5与正常男性结婚,生一个患该病男孩的概率是$\frac{1}{4}$
D.6与患病男性结婚,生一个患该病男孩的概率是$\frac{1}{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4.如图1和图2是科研人员研究了光照强度、CO2浓度对番茄光合作用的影响.图3是利用小球藻和酵母菌研究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实验装置.小球藻是一种单细胞藻类植物,K1、K2为阀门,实验开始前为关闭状态(不考虑通气管内的气体影响).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3中,打开K1,给予试管一定强度的光照,一段时间后发现注射器活塞移动一段距离X后停止,停止移动的原因是容器内的CO2有限.距离X对应的体积可表示小球藻的净光合作用速率,所测数值是否准确,如不准确应怎样改进?不准确,应另设一个除了将图3中的小球藻杀死外,其他与原装置相同.
(2)图3中,若液滴右移,此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中一定有产生酒精的无氧呼吸(或无氧呼吸).如果要进一步确定此结论,可取培养瓶中培养液,加入酸性重铬酸钾(试剂),所验证的呼吸作用方式的反应式是C6H12O6$\stackrel{酶}{→}$2C2H5OH+2CO2+能量.
(3)图1表示在最适温度及其它条件保持不变的条件下番茄叶片CO2释放量随光强度变化的曲线.若图中的B点骤变为C点时,短时间C5和C3的含量变化将分别是增加和减少.图中若其它条件不变,温度升高5℃则A点将向向右方向移动,A点产生[H]的场所有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基质和叶绿体的类囊体膜上
(4)图2表示某光强度和适宜溫度下,番茄光合强度增长速率随CO2浓度变化的情况.CO2浓度过高时,增加CO2浓度光合强度反而降低的原因CO2增加,抑制呼吸作用,使光合产物运输受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以下关于构建人工微生态系统的说法错误的是(  )
A.达到稳定状态时微生态系统内生物数量也会有一定的变化
B.提供的生物应具有较强的生活能力
C.把人工微生态系统放在阳光直射环境中即可
D.需要考虑不同营养级生物之间的比例是否合适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8.如图是一个反射弧和突触的结构示意图,根据图示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中代表感受器的应为标号①,感受器接受刺激后,接受刺激部位的膜内电位变化是由负变正.⑤结构是效应器,该结构在组成上包括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
(2)图乙中的③表示突触小泡,该结构由高尔基体(细胞器)形成.其中含有的物质是神经递质.
(3)图乙中信号只能从M传递给N,原因是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受体只存在突触后膜上.
(4)假如图丙中的Y来自图甲中的A,图丙中的X来自大脑皮层,当感受器接受一个刺激后,导致效应器产生反应,则Y释放的物质使突触后膜具有产生兴奋的作用,如果大脑皮层发出的指令是对这个刺激不作出反应,则X释放的物质对突触后膜具有抑制作用.
(5)缩手反射属于非条件反射反射,当我们取指血进行化验时,针刺破手指的皮肤,但我们并未将手指缩回.这说明一个反射弧中的低级中枢要接受高级神经中枢的控制.
(6)只破坏图甲中的结构③,利用电刺激设备和电位,测量仪,通过观察⑤的反应,如何判断②和④在反射弧中的功能.刺激②,⑤没有反应,说明②具有传入功能;刺激④,⑤发生反应,说明④具有传出功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内蒙古高一下期中考试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已知豌豆的高茎对矮茎为显性,现有一株高茎豌豆甲,要确定其基因型,最简便易行的办法是

A.选另一株矮茎豌豆与甲杂交,子代若有矮茎出现,则甲为杂合子

B.选另一株矮茎豌豆与甲杂交,子代若有高茎出现,则甲为纯合子

C.选豌豆甲进行自花传粉,子代若有矮茎出现,则甲为杂合子

D.选甲与多株高茎豌豆杂交,子代若高矮茎之比接近3:1,则甲为杂合子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