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科学家们用长穗偃麦草(二倍体)与普通小麦(六倍体)杂交培育小麦新品种:小偃麦。相关的实验如下,请回答有关问题:
(1)长穗偃麦草与普通小麦杂交所得的F1不育,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偃麦中有个品种为蓝粒小麦(40W+2E),40W表示来自普通小麦的染色体,2E表示携带有控制蓝色色素合成基因的1对长穗偃麦草染色体。若丢失了长穗偃麦草的一个染色体则成为蓝粒单体小麦(40W+1E),这属于__________变异。为了获得白粒小偃麦(1对长穗偃麦草染色体缺失),可将蓝粒单体小麦自交,在减数分裂过程中,产生两种配子,其染色体组成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这两种配子自由结合,产生的后代中白粒小偃麦的染色体组成是__________。
(3)为了确定白粒小偃麦的染色体组成,需要做细胞学实验进行鉴定。取该小偃麦的__________________作实验材料,制成临时装片进行观察。
【答案】减数分裂时(同源染色体)联会紊乱,不能产生正常配子 染色体数目 20W和20W+1E 40W 根尖(芽尖、分生组织)
【解析】
长穗偃麦草的配子有一个染色体组,普通小麦的配子有三个染色体组,所以F1体细胞有四个染色体组。丢失一条染色体属于染色体数目变异(单体),2E变成1E后减数分裂时没有与1E配对的同源染色体,所以形成的配子中一种有E,一种没有E。这两种配子自由结合的后代中的白粒个体是两个没有E的配子结合的结果。选择实验材料时,不能精确到分生区等部位,所以要写根尖或芽尖。
(1)长穗偃麦草与普通小麦是两个物种,在能实现种间杂交的情况下,得到的后代体细胞中含有两个物种的染色体,因此该杂种后代在进行减数分裂时,会因为联会紊乱不能形成正常的配子。
(2)由题干中提供的“丢失了长穗偃麦草的一个染色体”,可知该变异为染色体数目变异;蓝粒单体小麦(40W+1E)自交,其减数分裂可产生两种类型的配子:20W和20W+1E;若这两种配子自由结合,产生的后代有三种染色体组成,分别是:40W、40W+1E、40W+2E,其中白粒小偃麦的染色体组成是40W。
(3)如要观察细胞的染色体组成,需选择分裂旺盛的细胞(根尖或芽尖)作为实验材料。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关于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该计划的实施将有助于人类对自身疾病的诊治和预防
B.该计划是人类从分子水平研究自身遗传物质的系统工程
C.人类基因组计划中的基因,其化学本质是核糖核酸
D.人类基因组计划是要测定人类基因组的全部碱基对的序列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关于研究材料、方法及结论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孟德尔以豌豆为研究材料,采用人工杂交的方法发现了分离定律与自由组合定律
B.摩尔根等人以果蝇为研究材料,通过统计后代雌雄个体眼色性状分离比,认同了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理论
C.沃森和克里克采用模型构建的方法分析DNA分子的结构,再利用DNA的X射线衍射图谱来检验模型,构建了DNA双螺旋结构模型
D.赫尔希与蔡斯以噬菌体和细菌为研究材料,通过同位素标记法区分蛋白质与DNA,证明了DNA是主要遗传物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2019年科研人员发现了新型冠状病毒,并被世界卫生组织命名为COVID-19。为研究COVID-19的遗传,科研人员利用COVID-19和健康小鼠做了以下实验,实验过程和结果如下。
甲组:COVID-19的蛋白质+健康小鼠→小鼠正常生长;
乙组:COVID-19的核酸+健康小鼠→小鼠患病死亡;
丙组:COVID-19的核酸+RNA酶十健康小鼠→小鼠正常生长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自然条件下COVID-19能发生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
B.根据实验结果可推测COVID-19的遗传物质是RNA
C.COVID-19与T2噬菌体的结构、核酸类型和增殖过程相同
D.组成COVID-19的蛋白质是在COVID-19内的核糖体上合成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生物体的新陈代谢能正常有序地进行,主要是由于酶的作用。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人体内各种酶促反应所需的最适条件不完全一致
B.探究PH对酶活性的影响时,应保持温度相同且适宜
C.酶催化化学反应后,其空间结构发生改变
D.测定温度对酶活性影响时,先将酶和底物分别在相同温度下保温再混合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遗传信息传递方向可用中心法则表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在RNA病毒中发现了有逆转录酶能以蛋白质为模板合成RNA
B.烟草花叶病毒的RNA复制酶可通过复制将遗传信息传递给子代
C.果蝇体细胞中核DNA分子通过转录将遗传信息传递给子代
D.洋葱根尖细胞中DNA聚合酶主要在分裂期通过转录和翻译合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某种山羊的性别决定为XY型。其黑毛和白毛由一对等位基因(M/m)控制,黑毛母羊与白毛公羊杂交,后代母羊都是白毛,公羊都是黑毛。有角和无角由位于常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N/n)控制,NN在雌雄中均为有角,nn在雌雄中均为无角,Nn在公羊中表现有角,在母羊中表现无角。回答下列问题。
(1)控制山羊毛色的基因M/m如果只位于X染色体上,则显性性状是________,双亲的基因型是______;如果位于XY同源区段,则亲本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
(2)Nn的羊群自由交配,问F1的表现型及比例是__________________。
(3)现有一只有角公羊,请设计实验鉴定其基因型是纯合子还是杂合子。
①简要实验思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预期结果和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生物学家利用太空搭载的常规水稻种子做“太空条件下植物突变类型”的课题研究。科学家将这些遨游太空后的种子播种后长出2 000多株幼苗,其中只有1株(甲)出现了与众不同的特性。在此后的种植培养过程中,这株水稻的后代发生了变异,有糯化早熟型、长粒型、高粗秆大穗型、小粒型、大粒型等十多个品种,有的植株高达1.8米左右。
(1)实验结果表明甲产生变异的类型最有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
(2)通过太空搭载获得新的水稻品种,这种育种方法是____________。与之相比,传统杂交育种的时间较长,其依据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
(3)2 000多株幼苗中,只有1株出现与众不同的特性,而其后代发生变异形成了十多个品种,说明突变具有________、________等特点。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生物是如何“感知”光的?
光为植物提供光合作用的能量,也调控植物的生长、发育、繁殖,如茎的伸长、开花诱 导、对病虫害的防御等。早期研究中,科学家用红光及远红光短时间交替照射莴苣的种子, 然后放在黑暗中三、四天,发现最后一次照射红光的种子绝大部分都能发芽,且生长得非常 好,而最后一次照射远红光的,绝大部分都不能发芽,因此推测种子里含有一种能区分红光 和远红光的物质。后来的研究发现这种物质就是光敏色素。
光敏色素是一类红光/远红光受体,在自然光照条件下,植物体内同时存在非活化、活 化的光敏色素(分别简写为 Pr、Pfr)。光敏色素蛋白一旦被红光激活,暴露出核定位信号, 即可参与基因表达的调控。
科研人员提取了红光处理前、后的野生型及光敏色素突变体植株的 RNA,通过比对发 现,光敏色素调控表达的基因种类发生了改变,并且部分 mRNA 发生了选择性剪接。科研 人员还发现,光敏色素还诱导了部分基因启动子的选择性使用,即转录起点发生了变化,产 生的 mRNA 比正常情况下多了一段 5’端序列。对部分不同长度的 mRNA 翻译产物定位研究 表明,较短肽链折叠的蛋白质大多定位于细胞质基质,而更长肽链折叠形成的蛋白质在胞内 的定位主要在叶绿体,也有部分蛋白质定位在细胞核、细胞膜结构等以适应环境变化带来的 “震荡”。研究光敏色素作用机理,有利于理解光信号对植物体生命活动的精密而有序的调 节过程,从而进一步理解植物对环境的适应过程。
在细菌基因组内也存在类似光敏色素的感光蛋白,可以帮助细菌产生趋光性以获得能量, 还参与昼夜节律、生物膜形成、致病性等生理过程。对各类生物的“光敏色素”的研究,从 进化角度认识生物对于光的感知,利于人类深入理解生物体适应环境的精妙之处。
(1)光敏色素的基本组成单位是_______。由于远红光诱导光敏色素发生_________ 变化,使其转化为________(Pr 或 Pfr)形式,因此最后一次照射远红光的莴苣种子,绝 大部分都不能发芽。
(2)根据资料所示,以下说法或推测正确的是_____(选填下列字母)。
a.光敏色素能同时接收红光和远红光的信号诱导,说明该受体不具有特异性
b.Pr 暴露核定位信号,可以被相应分子转运并且通过核孔的选择作用进入细胞核,发挥作用
c.光敏色素介导的基因转录过程中启动子的选择性使用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
(3)根据文中信息,概括光敏色素介导的调控植物体生命活动的三种方式____________。
(4)对光敏色素的相关研究可以应用于_____(选填下列字母)。
a.用于培育富含花青素的蔬菜品种,促进新物种的产生
b.通过不同波长的光的组合,促进药材中特定有效成分的生成和积累
c.提高特定波长的光的循环利用效率,减少资源的浪费
d.通过研究光敏色素在不同物种的异同,为进化提供依据
e.细菌的致病性机理以及相关药物的研发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