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5.有关生物体生命活动调节的表述,正确的是(  )
A.病毒感染→人体T细胞分泌特异性抗体→清除病毒
B.摄入高糖食品→人体胰岛素分泌增加→血糖水平回落
C.外界温度降低→哺乳动物大脑皮层中枢兴奋→体温稳定
D.单侧光照→植物背光侧生长素合成增加→向光弯曲

分析 根据题意分析可知:病毒感染后能引起人体的特异性免疫,并通过浆细胞分泌抗体,清除病毒.外界温度降低后,机体通过神经和体液调节,能维持体温稳定.人体摄入高糖食品后,会导致血糖浓度升高,但通过胰岛素的调节,能维持血糖平衡.单侧光能导致生长素横向运输,造成分布不均匀.

解答 解:A、人体T细胞无分泌抗体的功能,只有浆细胞才能分泌特异性抗体,A错误;
B、摄入高糖食品后,人体的血糖浓度升高,此时胰岛B细胞能够感受到血糖浓度的变化,会使胰岛素的分泌量增加,促使血糖回落到正常水平,B正确;
C、体温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C错误;
D、单侧光照,使生长素由向光侧向背光侧运输,从而使背光侧生长素含量升高,植物向光弯曲生长,D错误.
故选:B.

点评 本题考查免疫调节、体温调节、血糖调节及植物激素调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属于对识记、理解层次的考查.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6届甘肃平凉庄浪第四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据中新网2011年10月26日报道,因为食用遭李斯特菌(一种常见的土壤腐生细菌)污染的香瓜,全美死亡人数已经上升到28人。这是美国10多年来最严重的食物中毒事件。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李斯特菌的遗传物质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

B.在生命系统的层次中李斯特菌只属于细胞层次

C.李斯特菌的代谢类型是异养型

D.李斯特菌可通过染色体变异来产生新类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7.某湿地是由长江携带的泥沙长期淤积逐渐形成的,将该湿地由近水边到岸边分为光滩区、近水缓冲区、核心区等区域,如图所示.据图回答问题:

(1)区别核心区和近水缓冲区这两个群落的重要特征是物种的组成(或物种的丰富度).
(2)调查核心区或近水缓冲区的芦苇种群数量最常用的方法是样方法.描述芦苇种群数量变化时建立的数学模型应该是S型曲线.
(3)在统计不同区域的植物盖度(表示植被的茂密程度)时,取样的关键是要做到随机取样.
(4)该地区火灾后曾引入一种外地植物,引入物种的种群基因型频率变化如表:
基因型引入前,原地引入后5年,本地引入后8年,本地
AA51%57%61%
aa11%17%21%
基因型引入前,原地引入后5年,本地引入后8年,本地通过对该物种在引入前后种群基因频率的比较,该物质是否发生了生物进化没有,原因是种群的基因频率没有发生改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6届贵州省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理综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9分)下图是受到寒冷刺激时,机体发生的某些调节和代谢过程示意图。图中甲、乙、丙表示三种具有内分泌功能的器官,a、b、c、d、e表示具有特定功能的化学物质。请据图回答:

(1)结构甲表示的器官是________,物质b表示________,图中细胞质受体和核受体的化学本质是__________。

(2)c控制d形成的过程一定消耗的有机物是_______,d控制e形成的过程称为____________。

(3)寒冷时甲通过分泌a促进乙释放b,进一步促进丙分泌甲状腺激素,甲状腺激素含量增多对_______(填图中标号)的活动起抑制作用,这种调节机制属于____________调节

(4)受寒冷刺激时,皮肤冷觉感受器对钠离子的通透性增强,膜电位将变为__________。在体温调节中枢的突触中,信号转换的一般方式是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0.图甲是叶绿体模式图,图乙表示光合作用的部分过程,图丙表示在密闭恒温(温度为25℃)小室内测定的a、b两种不同植物光合作用强度和光照强度的关系.请回答下列问题:

(1)叶绿体中的色素分布在图甲的③(填序号)中,色素主要吸收蓝紫光和红橙光,绿光因为吸收最少而被反射出去.图乙过程发生在图甲的②③(填序号)中.光合作用过程中,水的利用和产生分别发生在图甲的②(填序号)中.
(2)图乙中A的作用是还原C3,①表示的过程是二氧化碳的固定.
(3)图丙中光照强度为Z时,a、b植物制造葡萄糖速率之比为10:7,对b植物而言,假如白天和黑夜的时间各为12h,平均光照强度在Xklx以上才能使该植物处于生长状态.
(4)若a植物光合速率和呼吸速率的最适温度分别是25℃和30℃,若将温度提高到30℃(其他条件不变),则图中P、M点的位置理论上的变化分别是右移、左下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9.如图为利用生物技术获得生物新品种的过程示意图.据图回答:

(1)在培育转基因植物的研究中,卡那霉素抗性基因(kanR)常作为标记基因,只有含卡那霉素抗性基因的细胞才能在卡那霉素培养基上生长.乙图为获得抗虫棉技术的流程.图中将目的基因导人植物受体细胞采用的方法是农杆菌转化法.C过程的培养基除含有必要营养物质、琼脂和激素外,还必须加入卡那霉素.
(2)随着科技发展,获取目的基因的方法也越来越多,若乙图中的“抗虫基因”是利用甲图中的方法获取的,该方法称为PCR技术.图中①过程与细胞中DNA复制过程相比,该过程不需要DNA解旋酶.③是在热稳定性DNA聚合酶(Taq酶)(填“酶的名称)作用下进行延伸的.
(3)检测目的基因是否转录出mRNA的具体方法是使用标记的目的基因与提取出的mRNA分子做分子杂交.
(4)离体棉花叶片组织经C、D、E成功地培育出了转基因抗虫植株,此过程涉及的细胞工程技术是植物组织培养,该技术的原理是细胞的全能性.
(5)科学家将植物细胞培养得到胚状体,包上人工种皮,制成了神奇的人工种子,以便更好地大面积推广培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6.假设某种一年生植物的种群足够大,随机交配,不考虑迁入、迁出和突变.连续三年在幼苗期统计种群关于R(r)基因各种基因型所占比率.第二年统计结果如表格所示.
RRRrrr
第二年$\frac{4}{9}$$\frac{4}{9}$$\frac{1}{9}$
(1)若基因R(r)对植物生活力无影响,三年间R基因频率的变化趋势是不变;与第一年相比,第三年RR个体所占比率不变.(增加、减少、不变)
(2)若rr个体在花蕾期死亡,RR和Rr正常开花结实.第一年RR和Rr个体的比率为1:2.第三年纯合子所占比率为$\frac{5}{8}$.R基因频率的变化趋势是增加(增加、减少、不变),原因是自然选择.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2.用一定量的培养液在适宜条件下培养酵母菌,将其数量随时间变化情况绘制如图甲.a表示每3h换一次培养液的培养曲线,d表示不更换培养液的培养曲线.

(1)曲线a表示种群呈“J”型增长.理论上讲,呈现这种增长模型的条件是食物和空间充裕、气候适宜、没有敌害等.
(2)曲线d表示的增长为“S”型增长.属于这种增长模型的种群随种群密度(个体数量)的增加,种群的增长速率的变化是先增大,再减小,最后为零.当种群个体数量达到最大值的一半时,种群的增长速率达到最大.
(3)在实际情况下,塔斯马尼亚绵羊种群增长情况如图乙所示,说明在自然界中,种群数量变化会出现波动现象.
(4)在研究种群数量时,需要调查种群密度.田鼠的种群密度可通过标志重捕法调查.在1hm2范围内,第一次捕获并标记40只田鼠,第二次捕获30只,其中有标记的15只.该种群密度是80只/hm2.若标记的田鼠有部分被鼬捕食,则会导致种群密度估算结果偏高.
(5)在种群的特征中,预测一个种群数量变化方向的是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决定种群大小和密度的直接因素是出生率、死亡率、迁出率和迁入率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3.人体的精原细胞在精子的形成过程中,会出现两次染色体排列在细胞中央和两次染色体移向细胞两极.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第一次与第二次染色体排列在细胞中央时,细胞内的染色体数目分别为46和23
B.第一次与第二次染色体排列在细胞中央时,细胞内核DNA数分别是92和46
C.第一次与第二次染色体移向细胞两极时,细胞中都有两个染色体组
D.第一次与第二次染色体移向细胞两极时,细胞中都有两条Y染色体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