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 1、萨顿运用类比推理法提出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假说,摩尔根运用假说演绎法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
2、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包括格里菲斯体内转化实验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其中格里菲斯体内转化实验证明S型细菌中存在某种“转化因子”,能将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
3、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步骤:分别用35S或32P标记噬菌体→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在搅拌器中搅拌,然后离心,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物质.该实验的结论:DNA是遗传物质.
解答 解:(1)摩尔根利用果蝇为遗传学材料,采用假说演绎法证明了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2)加热杀死的SⅢ型细菌能让R型细菌转化成S型细菌,若是S型细菌是R型细菌基因突变产生的,则可以转化成多种S型细菌,因为基因突变具有不一定向性,而结果出现的S型细菌均为SⅢ型,这就否定基因突变的说法.
(3)在赫尔希和蔡斯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中,用35S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如果搅拌不充分,部分噬菌体吸附在细菌表面,离心到沉淀物中,导致下层沉淀物中也含较低放射.由于蛋白质外壳不能进入细菌,所以从大肠杆菌释放出来的子代噬菌体中都不含有放射性.
(4)沃森和克里克构建了DNA双螺旋结构模型,该模型认为DNA的基本骨架是由脱氧核糖和磷酸组成的.一个双链DNA中共有碱基对400个,其中含碱基G=C=80个,则A=T=120个.由于G与C之间含3个氢键,A与T之间含2个氢键,所以该DNA分子中连接碱基的氢键共有80×3+120×2=480个.该模型用碱基对排列顺序的多样性来解释DNA分子的多样性.
故答案为:
(1)染色体
(2)SⅢ
(3)搅拌不充分,部分噬菌体吸附在细菌表面,离心到沉淀物中 全部不
(4)脱氧核糖 磷酸 480 碱基对排列顺序
点评 本题考查人类对遗传物质的探究历程,要求考生了解人类对遗传物质的探索历程,掌握不同时期不同科学家所进行的实验过程及得出的实验结论,同时能结合题中信息准确答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细胞膜被破坏 | B. | 淀粉酶合成减少 | C. | 呼吸作用减弱 | D. | 内质网结构改变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组别 | 杂交组合 | F1总株数 | F1表现型 | |
动态 株型 | 正常 株型 | |||
A | 动态株型×动态株型 | 184 | 184 | 0 |
B | 正常株型×正常株型 | 192 | 0 | 192 |
C | 动态株型(♀)×正常株型(♂) | 173 | 173 | 0 |
D | 动态株型(♂)×正常株型(♀) | 162 | 162 | 0 |
E | C组的F1自交 | 390 | 290 | 100 |
F | C组的F1×正常株型 | 405 | 200 | 205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鉴定可溶性还原糖时,要先加入斐林试剂甲液摇匀后,再加乙液 | |
B. | 斐林试剂与甘蔗汁水浴加热5分钟后将出现明显的砖红色沉淀 | |
C. | 脂肪的鉴定只有用显微镜才能看到被染成橘黄色的脂肪颗粒 | |
D. | 用高倍显微镜可以比较清楚地看到呈绿色的染色体和呈红色的RNA分子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血红蛋白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中使用的交联葡聚糖凝胶G75,其中“75”表示每克凝胶膨胀时吸水7.5克 | |
B. | 在色素的提取和分离的实验中,叶绿素b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最低,扩散速度最慢 | |
C. | 用洋葱作实验材料进行DNA的粗提取与鉴定实验时,加入一定的食盐的目的是有利于溶解DNA | |
D. | 制取细胞膜、血红蛋白的提取和分离均以鸡血细胞作为实验材料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