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 关于“艾滋病”,考生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把握:
(1)艾滋病的中文名称是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其病原体是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
(2)艾滋病的致病原理:HIV病毒进入人体后,与人体的T淋巴细胞结合,破坏T淋巴细胞,使免疫调节受到抑制,使人的免疫系统瘫痪,最后使人无法抵抗其他细菌、病毒的入侵,让人死亡.
(3)艾滋病的传播途径包括:血液传播、性传播、母婴传播.
解答 解:(1)HIV感染初期,机体通过体液免疫产生大量抗体,可通过抗原-抗体杂交的方法进行诊断.
(2)图1表示HIV侵染T淋巴细胞的过程,分析图解可知,图中①表示HIV与CD4受体特异性结合,由于艾滋病毒的遗传物质是单链RNA,因此②表示通过逆转录产生DNA.
A.③表示单链DNA形成双链DNA的过程,所需的酶是DNA聚合酶,A错误;
B.④是DNA通过核孔进入细胞核,不能体现了膜的流动性,B错误;
C.⑤过程表示转录,转录过程不需要解旋酶,C错误;
D.翻译过程需要消耗ATP完成,D正确.
(3)淋巴细胞是由造血干细胞增殖分化而来.CRISPR/Cas9可以改造哺乳动物造血干细胞的CD4受体基因,使该基因发生基因突变,改造后的细胞可以通过增殖分化产生大量T淋巴细胞.这种T淋巴细胞可以有效防止HIV病毒感染,其原因是细胞不能合成正常的CD4受体,阻断HIV与CD4受体之间的结合.
故答案为:
(1)体液 抗原-抗体
(2)HIV与CD4受体特异性结合逆转录 D
(3)造血干基因突变 细胞不能合成正常的CD4受体,阻断HIV与CD4受体之间的结合
点评 本题结合材料,考查免疫调节的相关内容,重点考查艾滋病,要求考生识记艾滋病病毒的结构,掌握其繁殖过程;识记艾滋病的传播途径,掌握其致病原理,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制作果酒时,先用稀释的洗涤液多次清洗葡萄以防止发酵液被污染 | |
B. | 用划线法接种时,将培养皿盖全部打开后,用沾有菌液的接种环划线接种 | |
C. | 在以尿素为唯一氮源的培养基中加入酚红,可用于筛选和鉴定尿素分解菌 | |
D. | 刚果红能与纤维素形成红色复合物,可用刚果红分离分解纤维素的细菌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数学模型是用来描述一个系统或它的性质的数学形式 | |
B. | 数学模型的形式很多,常见的有:数学方程式、曲线等 | |
C. | S形曲线表示种群增长率先增大后减少,在$\frac{K}{2}$时最大 | |
D. | 在数学建模过程中也常用到假说演绎法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甲过程代表有丝分裂,乙过程中细胞分化并不改变细胞的遗传信息 | |
B. | 丙过程的发生是由于致癌因子使抑癌基因突变成原癌基因并表达的结果 | |
C. | 丁过程与基因表达有关,只发生在胚胎发育过程中,并与戊过程有区别 | |
D. | 己过程中细胞内水分减少,细胞核体积变小,辛过程体现了细胞全能性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年龄 | 0+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个体数 | 92 | 187 | 121 | 70 | 69 | 62 | 63 | 72 | 64 | 55 | 42 | 39 | 264 |
A. | 年龄组成直接决定种群数量 | |
B. | 该鱼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是稳定型 | |
C. | 调查该种群的种群密度,常用的方法是标志重捕法 | |
D. | 该营养级能量输出的方向包括呼吸消耗、分解者分解和未利用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江苏泰州中学高一下第一次月考生物试卷 (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某动物的毛色遗传中,体细胞只含有B基因的个体的毛色为纯黑色,体细胞只含b基因的个体的毛色为纯白色,其它个体为黑白相间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毛色为黑白相间色的个体相互交配,后代中约有25%的个体是黑白相间色
B、毛色为黑色和白色个体杂交中,后代个体的毛色为黑白相间色的约有50%
C、为持续高效地繁殖和保留黑白相间色的个体,在交配过程中,应淘汰其它颜色的个体
D、只有用毛色为黑色个体与白色个体杂交,才能最大比例地获得黑白相间色的后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②为DNA的一条链,与①③的序列互补 | |
B. | ③④⑤水解后都可产生核糖核苷酸 | |
C. | ④是核糖体,它的形成过程与核仁有关 | |
D. | ⑤是肽链,遗传信息的流向为②→③→④→⑤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