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读图回答:
(1)该细胞处于
 
期.
(2)细胞中有染色单体
 
条,分别是
 

(3)细胞中有
 
对同源染色体.该动物精原细胞数分裂过程中能形成
 
个四分体.
(4)细胞中有
 
条染色体,它们是
 

(5)该动物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最多为
 
条.该细胞的名称是
 
.最终产生的成熟生殖细胞内有
 
条染色体,
 
个核DNA分子.
考点:减数第一、二次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变化
专题:
分析:分析题图:图示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应该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其中1和2是2条非同源染色体,a和b、c和d是两对姐妹染色单体.
解答: 解:(1)该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都排列在赤道板上,应该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
(2)细胞中有4条染色单体,分别是a和b、c和d.
(3)该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细;该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其所含染色体数目是体细胞的一半,因此该动物精原细胞含有4个染色体(2对同源染色体),且减数分裂过程中能形成2个四分体.
(4)该细胞中有2条染色体,它们是1和2.
(5)由第(4)题可知,该动物体细胞中含有4条染色体,因此有丝分裂后期最多为8条.该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称为次级精母细胞或次级卵母细胞或第一极体,其最终产生的成熟生殖细胞内有2条染色体,2个核DNA分子.
故答案为:
(1)减数第二次分裂中
(2)4    a和b、c和d
(3)0    2
(4)2    1和2
(5)8    次级精母细胞或次级卵母细胞或第一极体    2    2
点评:本题结合细胞分裂图,考查细胞的减数分裂,要求考生识记细胞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能准确判断图中细胞的分裂方式及所处的时期,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也是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图中的A、B、C、D是4种不同类型的细胞,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C是幽门螺杆菌结构模式图,其区别于酵母菌的最主要的结构特点是
 

(2)A~D图所示细胞中能进行光合作用的是
 
(填代号).
(3)研究图B细胞分泌蛋白的形成过程,一般采用的研究方法是
 

(4)从图B中可看出,通过形成囊泡形式相互转化的生物膜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以下关于核酸的叙述中,错误的有(  )
①甲流病毒由于无细胞核,所以不含核酸   ②噬菌体内核酸、核苷酸、碱基的种类分别为2、8、5
③核酸彻底水解的产物有核苷酸          ④DNA是细胞内携带遗传信息的物质.
A、③④B、①③C、①②③D、①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染色体变异一般发生在
 
时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能进行有丝分裂,蝗虫受精卵可以用来观察细胞的减数分裂.
 
(判断对错)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乙病是伴X隐性遗传病,甲病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今有aaxBxb或aaxBxB的A与AaxBY的B婚配,则生下的男孩同时患有甲、乙病的概率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下列应用杀虫剂防治害虫的操作中正确的是(  )
A、增加同种农药的使用次数或使用量,杀灭害虫,防止形成抗药性纯系
B、在抗药性纯系形成以前,停止使用该农药,可使该抗药性基因频率降低
C、同时使用某两种具有交互抗性的杀虫剂A和B,A选择形成的抗性系用B就可把它们全部杀死,反之亦然
D、交替使用具有交互抗性的杀虫剂A和B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R型肺炎双球菌菌体无多糖类的荚膜,是无毒性细菌;S型肺炎双球菌菌体有多糖类的荚膜,是有毒性的细菌,可使人患肺炎或使小鼠患败血症.以下是科学家艾弗里及其同事利用肺炎双球菌探究什么是遗传物质的问题的步骤,请分析后回答下列问题.实验材料,用具;S型细菌、R型细菌、DNA水解酶、培养基、培养皿等.艾弗里等人先做了以下三组实验.
①S型细菌的蛋白质+R型细菌
培养基
R型菌落;
②S型细菌荚膜中的多糖+R型活细菌
培养基
R型菌落;
③S型细菌的DNA+R型活细菌
培养基
R型菌落+S型菌落.
(1)艾弗里等人后来发现上述实验步骤并不严密,于是又做了第四组实验,请按照①②③中表达格式写出第四组实验方法和结果
 

(2)上述实验可以得出结论是
 

(3)该实验最关键的设计思路是
 

(4)肺炎双球菌具有的细胞器是
 
;其控制性状的物质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束丝藻是我国淡水水体常见的水华蓝藻之一.为了研究不同无机磷浓度对其光合作用的影响,科学家进行了如下实验:取束丝藻藻液离心去上清液,藻细胞用无磷BG11培养基洗3次,转入无磷BG11培养基培养10d.再将藻细胞分别转接到不同磷浓度的BG11培养基(磷的浓度为0.00、0.05、0.50、1.00mg/L)中,在适宜条件下培养.分别测定不同生长时间的束丝藻叶绿素a的含量和培养12d的束丝藻在不同光照强度下每克干重每分钟光合放氧量.结果如以下曲线.分析回答:

(1)该实验中先将获取的束丝藻在无磷培养基中培养10d的目的是
 

(2)图1曲线表明,随着培养液中磷浓度的增加,叶绿素a的含量
 
.实验中为了减少测定数据的误差,应采取的措施是
 

(3)图2曲线表明了束丝藻的光合速率随着培养基中磷浓度的增加而
 
.从发展趋势看,如果继续提高培养液磷浓度,束丝藻光合速率将
 

(4)碱性磷酸酶是一种能够将对应底物去磷酸化的酶,即通过水解磷酸单酯将核酸、蛋白质、生物碱等分子上的磷酸基团除去,并生成磷酸根离子.请推测,在缺磷培养液中培养时,束丝藻中的碱性磷酸酶催化的反应速率将
 

(5)磷元素的缺乏影响束丝藻的光合作用,可能是缺磷会影响
 
 
的合成.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