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3.为研究高等动物的神经调节,科学家进行相关实验.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在蛙的坐骨神经表面放置两个电极,连接到一个电表上(电表指针偏转方向代表电流方向).静
息时,电表没有测出电位差(如下图中①所示).若在图①所示神经右侧的相应位置给予一适当的刺激,
则电流表指针偏转的顺序依次为B→A→B→C(→B).

依据所观测到的电流表指针偏转情况,绘制出的电流变化情况曲线是图中的C.

该实验表明:在一个神经元内,兴奋是以电信号的形式沿着神经纤维传导的.
(2)某反射弧结构完整,效应器为骨骼肌.科研人员用电极分别刺激传入神经和骨骼肌,同时用电流表
分别记录传出神经的电流变化情况,则两次电流表的偏转情况依次为偏转、不偏转.
(3)某研究人员通过实验分离获得两个蛙的心脏:第一个蛙心带有完整神经,第二个蛙心通过手术剔除
全部神经.将两个蛙心都装上蛙心插管,并充以少量“任氏液”.持续刺激第一个蛙心脏的神经几分钟,
发现心跳加速;随即将其中的任氏液吸出并转移到第二个未被刺激的蛙心脏内,发现后者的跳动也加速
了.实验中的“任氏液”相当于蛙体内的组织液(填成分名称),以维持蛙心正常的生理功能.
根据该实验,可以作出的推断为神经接受刺激产生兴奋后,会分泌某种化学物质(神经递质),引起心脏兴奋而(加速)跳动.

分析 1、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以电信号的形式传导,静息状态下,神经纤维上膜电位是外正内负,受刺激时,膜电位是外负内正,在兴奋部位与未兴奋部位,存在电位差,形成局部电流,局部电流的方向在膜外与兴奋传导的方向相反,在膜内与局部电流的方向相同;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通过突触结构完成,兴奋在突触处的传递是单向的.
2、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兴奋在反射弧上的传导方向是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而不能倒过来.

解答 解:(1)静息状态下,膜电位是外正内负,a、b两点之间的电位差是0,因此指针不发生偏转,刺激右侧,兴奋传至b点,b点膜电位表现为外负内正,在膜外as点是正电位,因此局部电流的方向是a→b,即图A状态,兴奋传过b点、到大a点之前,a、b两点膜外都是正电位,指针恢复B状态,兴奋传至a点时,a点膜外是负电位、b点膜外是正电位,局部电流方向是b→a,即图中C状态,兴奋传过a点后,a、b、两点膜外都恢复正电位,电位差为0,恢复B状态;由分析可知,在兴奋传导过程中,两次局部电流的方向是相反的,电流变化情况曲线是图中的C;实验说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以局部电流(电信号)的形式传导.
(2)由于兴奋的传导途径是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因此刺激激传入神经,产生的兴奋可以传至传出神经,指针发生偏转,刺激骨骼肌(效应器),兴奋不能传至传出神经,指针不发生偏转.
(3)由题意知,持续刺激带有完整神经的心脏的神经几分钟,心跳加速,将其中的任氏液吸出并转移到第二个未被刺激的蛙心脏内,发现后者的跳动也加速,说明神经接受刺激产生兴奋后,会分泌某种化学物质(神经递质),引起心脏兴奋而(加速)跳动;生物体内神经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是组织液,任氏液相当于组织液.
故答案为:
(1)A→B→C(→B)   C     局部电流(或电信号)
(2)偏转    不偏转
(3)组织液        神经接受刺激产生兴奋后,会分泌某种化学物质(神经递质),引起心脏兴奋而(加速)跳动

点评 本题的知识点是兴奋的产生和传导途径,旨在考查学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并应用相关知识结合题干信息进行推理、解答问题,学会建立曲线模型.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3.图是ATP的分子结构,请据图回答:

(1)ATP的分子简式为A-P~P~P.
(2)图中虚线部分的名称是腺苷.
(3)写出ATP与ADP相互转变的反应式:.该反应进行的场所是细胞内.
(4)在绿色植物和动物体内,ATP合成所需能量的来源分别是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和呼吸作用.
(5)在生物体内,ATP水解释放的能量的去向是:直接用于各项生命活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4.下列有关图中“S”型曲线(如图)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将野兔引进某个地区后,其种群数量变化曲线可能与图中曲线相近
B.将草履虫培养在一定容积的培养液中,其种群数量变化曲线最终与图中曲线相近
C.渔业捕捞的最适时间是t2时期
D.不同时期种群增长速率一定是不同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1.下列关于染色体组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体细胞中的一半染色体是一个染色体组
B.配子中的全部染色体是一个染色体组
C.本物种配子中一半染色体是一个染色体组
D.二倍体生物的配子中的全部染色体是一个染色体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8.下列各项中,产生于有氧呼吸第三阶段的是(  )
A.O2B.[H]C.H2OD.CO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8.如图是一个陆生生态系统食物网的结构模式图.下列各项叙述,正确的是(  )    
A.图中含有两个及以上营养级的生物有乙、己、丁、庚、辛
B.同时存在竞争和捕食关系的只有丙和乙、丁和辛
C.若丙种群的数量下降10%,则辛种群的数量将会发生明显的变化
D.此食物网中共有14条食物链,若增加“甲→戊”这一关系,则其食物链增加4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5.下列有关生物学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的关系实验中,相同时间内物质扩散进细胞的体积与细胞总体积之比反映物质运输效率
B.在观察线粒体的实验中,健那绿染液可以使活细胞中的线粒体呈现蓝绿色
C.在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实验中,可用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检测CO2
D.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分布的实验中,盐酸的作用是使细胞相互分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2.有三株蒲公英:甲株、乙株和丙株.它们在不同情况下,叶片的性状表现如下表所示.其中甲株和乙株分别是由同一株生长良好的蒲公英上切取的两段根营养繁殖而形成;丙株是从乙株上切取的一段根营养繁殖而形成.重复上面的全过程,结果仍与表中相同.
植株培养条件叶片性状
甲株背风向阳处(其它培养条件均适宜)较大、缺刻较浅
乙株向风荫蔽处(其它培养条件与甲相同)较小、缺刻较深
丙株背风向阳处(其它培养条件与甲、乙株相同)与甲相同
以上事实可以说明(  )
①甲株与乙株之间的差异是不遗传的变异      
②乙株与丙株之间的差异是可遗传变异
③蒲公英的表现型由基因型和环境共同决定    
④环境可以改变蒲公英的基因型.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3.1952年,赫尔希和蔡斯完成了著名的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有力地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该实验包括4个步骤:①噬菌体侵染细菌  ②35S和32P分别标记T2噬菌体  ③放射性检测  ④离心分离
(1)该实验步骤的正确顺序是C
A.①②④③B.④②①③C.②①④③D.②①③④
(2)该实验分别用32P和35S标记T2噬菌体的DNA和蛋白质,在图甲中标记元素所在部位依次是①④.

(3)若测定放射性同位素主要分布在图乙中离心管的上清液中,则获得该实验中的噬菌体的培养方法是C

A.用含35S的培养基直接培养噬菌体        
B.用含32P培养基直接培养噬菌体
C.用含35S的培养基培养细菌,再用此细菌培养噬菌体
D.用含32P的培养基培养细菌,再用此细菌培养噬菌体
(4)图乙中锥形瓶内的营养成分是用来培养大肠杆菌.若用未标记的噬菌体侵染35S标记的细菌,则适宜时间离心后试管中的放射性主要存在于沉淀物中;若用15N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标记的细菌,则适宜时间离心后,试管中的放射性主要存在于上清液和沉淀物中.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