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14.置于膜外,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图1中膜内的钾离子浓度高于膜外
B.图2测量装置所测电压为0mV
C.图2中若在①处给予适宜刺激(②处未处理),电流计的指针会发生一次偏转
D.图2中若在③处给予适宜刺激,②处用药物阻断电流通过,仍能测到电位变化

分析 静息电位是由钾离子外流产生和维持的,动作电位是由钠离子内流产生和维持的;静息电位表现为外正内负,动作电位表现为外负内正;图1测的是膜内外电位差,图2测的是膜外电位电位差.

解答 解:A、图1是静息状态下膜内外电位差,膜内的钾离子浓度高于膜外,A正确;
B、静息状态下,膜外电位都是正值,两点的电位差是0,B正确;
C、静息状态下,外正内负,①处给以适宜刺激,①点表现为外负内正,兴奋部位和未兴奋部位存在电位差,产生局部电流,兴奋传至左侧电压表接点处,产生一次局部电流,当兴奋传至电压表右侧的接点时,产生一次反方向局部电流,C错误;
D、图2中,若在③处给予适宜刺激,②处用药物阻断电流通过,兴奋传至电压表右侧接点是指针发生一次偏转,能测到电位变化,D正确.
故选:C.

点评 本题旨在考查学生理解兴奋的产生和传导途径,了解神经纤维上电位变化的测定方法,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并结合题图进行推理、判断.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7.如图甲表示人体缩手反射的相关结构(虚线内表示脊髓的部分结构),图乙表示图甲中某部分结构的化学信号传递过程.请据图回答:
(1)在甲图中,A和B所示的结构分别属于反射弧的效应器和感受器.
(2)缩手反射时,图乙中兴奋从A传到B的信号物质是神经递质,其传递方向是A→B(单向)
(3)丙图所表示的是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方向是双向的,原因是在兴奋部位和相邻的未兴奋部位之间,由于电位差的存在而发生电荷移动,这样就形成了局部电流,使兴奋依次传导,其中与传导方向相同的是膜内(膜内或膜外)的电荷移动方向.
(4)乙图中已知A释放的某种物质可使B兴奋,当完成一次兴奋传递后,该种物质立即被分解.某种药物可以阻止该种物质的分解,这种药物的即时效应是令B神经元持续兴奋.
(5)为了探究某种药物(可阻断反射活动)的作用部位,可把图甲所示实验材料随机分为Ⅰ、Ⅱ两组.将该药物涂在Ⅰ组材料的X或Y(填字母)处,然后给予感受器一适宜刺激,观察肌肉是否收缩,以探究药物是否阻断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将该药物涂在Ⅱ组材料的Z(填字母)处,然后给予感受器一适宜刺激,观察肌肉是否收缩,以探究药物是否阻断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8.下列生物体内的物质中,最可能属于内环境成分的是(  )
A.ATP水解酶B.糖原C.神经递质D.载体蛋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摩尔根用一只白眼突变体的雄性果蝇进行一系列杂交实验后,证明了基因位于染色体上.其系列杂交实验过程中,最早获得白眼雌果蝇的途径是(  )
A.亲本白眼雄果蝇×亲本雌果蝇B.亲本白眼雄果蝇×F1雌果蝇
C.F2白眼雄果蝇×F1雌果蝇D.F2白眼雄果蝇×F3雌果蝇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9.请利用相关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材料的选择直接关系到实验的成败.菊花的组织培养,一般选择未开花植株的茎上部新萌生的侧枝;月季的花药培养时间一般选在月季的初花期,一般来说,选择单核期的花粉,花药培养成功率最高.
(2)制作泡菜时,所用盐水需煮沸,其目的是杀灭杂菌.为了缩短制作时间,可在冷却后的盐水中加入少量陈泡菜液,加入少量陈泡菜液的作用是增加乳酸菌数量.泡菜发酵过程中会产生多种酸,其中主要的是乳酸,还有少量的亚硝酸.从开始制作到泡菜品质最佳这段时间内,泡菜液逐渐变酸.这段时间内泡菜坛中乳酸菌和其他杂菌的消长规律是乳酸菌数量增多,杂菌数量减少,原因是乳酸菌比杂菌更为耐酸.
(3)平板划线操作的第一步灼烧接种环是为了避免接种环上可能存在的微生物污染培养物;划线操作结束后灼烧接种环,能及时杀死接种环上残留的菌种,避免细菌污染环境和感染操作者.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9.下列生物中,不具有叶绿体,但具有细胞壁的是(  )
①SARS②酵母菌③衣藻④蓝球藻⑤变形虫.
A.①③B.②④C.②③D.③⑤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6.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T2噬菌体的核酸由脱氧核糖核苷酸组成
B.RNA分子是单链结构,所以不含有氢键
C.DNA与ATP中所含糖类的种类相同
D.控制细菌性状的基因位于质粒中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3.回答下列有关光合作用的问题.
玉米叶肉细胞中有CO2“泵”,使其能在较低的CO2浓度下进行光合作用,水稻没有这种机制.如图1显示了在相同的光照和温度条件下,不同植物在不同胞间CO2浓度下的光合速率.各曲线代表的植物情况见表,其中人工植物B数据尚无.
曲线植物暗反应相关酶的来源叶肉细胞的来源
玉米玉米玉米
水稻水稻水稻
人工植物A玉米水稻
人工植物B水稻玉米
(1)CO2可参与水稻光合作用暗反应的二氧化碳的固定过程,此过程发生的场所是叶绿体基质.
(2)在胞间CO2浓度0~50时,玉米的光合速率升高,此变化除吸收利用的CO2迅速上升以外,还与光反应产生了较多的ATP和还原性氢有关.
(3)在胞间CO2浓度200~300之间,水稻的光合速率逐渐上升而玉米的不再变化的原因是玉米和水稻光合作用速率达到最大时,对应的二氧化碳浓度不同.
(4)根据曲线①、②、③及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推测,表中人工植物B在不同胞间CO2浓度下的光合速率(曲线④)最可能是A.

(5)根据表及相关信息,图1中曲线②和曲线③所示光合速率的差异可说明玉米的与暗反应相关酶的活性比水稻的暗反应相关酶活性低.
(6)现代工业使得大气中CO2的浓度不断提高,这一环境变化趋势更有利于A.
A.水稻生长,因为超过一定的胞间CO2浓度后玉米的酶活性不再增加
B.水稻生长,因为在较低胞间CO2浓度范围内水稻的酶活性较高
C.玉米生长,因为它们的光合效率极高
D.玉米生长,因为它们拥有CO2泵.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3.图甲为渗透作用装置吸水示意图,图乙表示图甲中液面上升的高度与时间的关系,图丙表示成熟植物细胞在某外界溶液中的一种状态(此时细胞有活性).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A.图甲中的渗透作用发生需要两个条件:有半透膜c及a与b之间具有浓度差
B.图乙中液面不能一直上升的原因是相同时间内从漏斗进入烧杯中的水与从烧杯进入漏斗内的水量相等
C.图丙中③④⑤组成原生质层
D.丙细胞置于清水中会因发生吸水涨破的现象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