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A种植物细胞和B种植物细胞的结构如下图所示(仅显示细胞核),将A、B两种植物细胞去掉细胞壁后,诱导二者的原生质体融合,形成单核的杂种细胞,若经过组织培养后得到了杂种植株,则该杂种植株是( )。

A.二倍体;基因型是DdYyRr

B.三倍体;基因型是DdYyRr

C.四倍体;基因型是DdYyRr

D.四倍体;基因型是DDddYYyyRRrr

 

C

【解析】根据题图可知,A和B物种等位基因的数量都是两个,所以可得出A和B物种都是二倍体。杂交后的植株细胞内的染色体组数目=杂交的两个细胞内染色体组数之和,杂交后的植株细胞内有几个染色体组就称为几倍体。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同步]2014年沪科版高中生物第一册第三章3.3练习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2012?浦东新区一模)培养甲型H1N1病毒时,应选用( )

A.无菌的牛肉汤 B.含多种无机盐的培养液

C.固体培养基 D.适宜温度和湿度条件下的活鸡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同步]2014年沪科版高中生物第一册第三章3.1练习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2014?宜昌模拟)如图①~⑥表示不同化学元素所组成的化合物,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若图中⑤为免疫活性物质,则①→⑤过程发生在内质网

B.若②是细胞膜的主要成分,其不具有物种的特异性

C.若④存在于皮下和内脏器官周围等部位,则④这类物质只存在于动物细胞

D.若⑥主要在人体肝脏和肌肉内合成,则③只存在于动物细胞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同步]2014年新人教版高中生物选修二3.3生物技术药物与疫苗练习卷(解析版) 题型:填空题

干扰素是治疗癌症的重要物质,人血液中每升只能提取0.05 mg干扰素,因而其价格昂贵,平民百姓用不起。但美国有一家公司用遗传工程方法合成了价格低廉、药性一样的干扰素,其具体做法是:

(1)从人的淋巴细胞中提取能指导干扰素合成的________,并使之与一种叫质粒的DNA结合,然后移植到酵母菌内,从而让酵母素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酵母菌能用________方式繁殖,速度很快,所以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大量生产________。利用这种方法不仅产量高,并且成本较低。

(3)科学家陈炬在这方向也作出了突出贡献,他成功地把人的干扰素基因嫁接到了烟草的DNA分子上,其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烟草具有了抗病毒能力,这表明烟草体内产生了________,由此可见,烟草和人体合成蛋白质的方式是________,从进化的角度来考虑,证明了人和植物的起源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同步]2014年人教版高中生物高二选修三4.3禁止生物武器练习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肉毒杆菌毒素的作用原理是(  )。

A.阻滞神经末梢释放乙酰胆碱

B.阻滞神经元内局部电流的形成

C.直接作用于肌肉细胞

D.引起肌肉麻痹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同步]2014年人教版高中生物高二选修三2.1植物细胞工程练习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可以成为植物组织培养条件的是( )。

①CO2 ②有机物 ③生长素 ④细胞分裂素 ⑤水 ⑥矿质元素

A.①③⑤⑥ B.②③⑤⑥

C.②③④⑤⑥ D.①②⑤⑥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同步]2014年人教版高中生物选修一专题二2.3练习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饲养动物常用的植物饲料中含有难溶的植酸钙等物质,很难被动物吸收利用,还影响对其他营养物质的利用.若在饲料中添加植酸酶,则能催化其水解成为可以吸收利用的磷酸盐等.以下是科研人员从作物根部土壤中分离产植酸酶的菌株的过程示意图.请分析作答.

(1)培养基中除了添加植酸钙以外,应含有 碳源 、 氮源 、水、无机盐等基本营养物质.

(2)为防止杂菌污染,要对培养基和培养皿等进行 灭菌 ,而且须将接种后的培养皿呈 倒置 状态放置.

(3)接种以前进行的一系列操作,目的是在培养皿表面形成 单个菌落 .根据土壤样品的稀释倍数和接种稀释液的体积,统计平板上的 菌落数 就能大致推测出样品中的活菌数.

(4)由于植酸钙的不溶解性,使培养基中形成白色浑浊.产植酸酶的菌株会水解植酸钙,菌落的周围将形成透明的区域,根据透明区域的有无,可初步判断该菌是否产植酸酶.实验结果显示A~E五种菌株中, E 是产植酸酶的理想菌株.

(5)获得目的菌以后,若要用于植酸酶的生产,还需要进行 扩大培养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同步]2014年人教版高中生物选修一专题二2.2练习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土壤是“微生物的天然培养基”,下面是有关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分离和计数的实验过程,请根据图回答相关问题:

(1)能分解尿素的细菌代谢类型为 异氧需氧型 ,应从富含有机质的土壤表层取土样.

(2)为分离出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应该用 尿素为唯一氮源 的培养基进行分离,并加入 酚红 指示剂进行鉴别.

(3)若取土样5g,应加入 45 ml的无菌水配制成稀释10倍土壤溶液.因土壤中细菌密度很大,需要不断加以稀释,配制成如图所示的不同浓度的土壤溶液.取样稀释前,一定要 摇均 以减少误差.将103﹣107倍的稀释液分别吸取0.1mL加入到固体培养基上,用 涂布器(玻璃刮刀) 将菌液铺平.这种接种方法称为 稀释涂布(平板)法 .

(4)将接种的培养皿放置在37℃恒温培养箱中培养24h~48h,观察并统计具有 红色环带 (现象)的菌落数,结果如下表,其中 105或106 倍的稀释比较合适.

稀释倍数 103 104 105 106 107

菌落数(个) 500 367 248 36 18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同步]2014年人教版高中生物选修一专题一1.2练习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2013?江苏二模)下列有关腐乳制作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毛霉是参与腐乳发酵的优势种群

B.在温度较高的夏季制作腐乳可大大缩短制作时间

C.在腐乳发酵的全过程中必须保持毛霉的活性

D.制作成功的腐乳色泽基本一致、味道鲜美、咸淡适口、无异味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