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1.生物实验中常用化学药剂对所要观察或检测的物质或结构进行染色或显色反应,某兴趣小组对有关实验做了如下归纳
实验观察对象化学药剂实验结果
马铃薯细胞中的淀粉粒碘液淀粉粒变成蓝色
花生子叶细胞的脂肪颗粒苏丹Ⅳ脂肪颗粒被染色橘黄色
豆浆中蛋白质的检测斐林试剂样液呈紫色
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中DNA和RNA的分布吡罗红甲基绿细胞内染色绿色的面积显著小于染色红色的面积
人口腔上皮细胞中的线粒体健那绿线粒体呈现蓝绿色,细胞质接近无色
黑藻叶肉细胞中的叶绿体台盼蓝叶绿体呈蓝绿色
(1)上述实验的归纳全部正确的①⑤(实验序号)
(2)实验②中需要使用50%的酒精溶液,其作用是去浮色,观察时在低倍显微镜下找到花生子叶切片的最薄处,移到视野中央.实验④中需要使用8%的盐酸,其作用是盐酸能够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加速染色剂进入细胞,同时使染色质中的DNA与蛋白质分离,有利于DNA与染色剂结合,观察时在低倍显微镜下找到染色均匀、色泽浅的区域.
(3)上述多个实验需要使用高倍显微镜进行观察,高倍镜观察的步骤是:
①转动反光镜使视野明亮
②在低倍镜下观察清楚后,把要放大观察的物像移至视野中央
③转动转换器,换成高倍镜
④观察并用细准焦螺旋调焦.

分析 (1)检测脂肪,需要使用苏丹Ⅲ(苏丹IV)染色,然后使用酒精洗去浮色,在显微镜下观察可以看到被染成橘黄色(红色)的脂肪颗粒;
(2)观察DNA和RNA的分布,需要使用甲基绿吡罗红染色,甲基绿与DNA结合形成蓝绿色,吡罗红把RNA染成红色,DNA集中分布在细胞核,RNA分布在细胞质基质;
(3)线粒体需要使用健那绿染色,染成蓝绿色;
(4)观察细胞有丝分裂,需要使用龙胆紫对染色体进行染色以便观察染色体的形态结构变化.

解答 解:(1)①淀粉遇碘液变蓝,①正确;
②检测脂肪,需要使用苏丹Ⅲ(苏丹IV)染色,然后使用酒精洗去浮色,在显微镜下观察可以看到被染成橘黄色(红色)的脂肪颗粒,②错误;
③蛋白质可与双缩脲试剂发生紫色反应,③错误;
④洋葱鳞片叶外表皮有颜色,不适宜用于观察DNA和RNA的分布实验,④错误;
⑤线粒体需要使用健那绿染色,染成蓝绿色,⑤正确;
⑥叶绿体本身有颜色,不需要进行染色,⑥错误错误.
所以上述实验结果的归纳,正确的有①⑤.
(2)实验②中需要使用50%的酒精溶液,其作用是洗去浮色;观察时在低倍显微镜下找到花生子叶切片的最薄处移到视野中央.观察DNA和RNA的分布实验中用盐酸的目的是改变细胞膜通透性,加速染色剂进入细胞;观察细胞有丝分裂实验用盐酸与酒精混合的目的是解离.观察时在低倍显微镜下找到染色均匀、色泽浅的区域.
(3)高倍显微镜的操作流程:在低倍镜下观察清楚,找到物像→将物像移到视野中央→转动转换器换用高倍镜观察→调节反光镜或光圈使视野变亮,同时转动细准焦螺旋直到物像清晰可见.故答案为:
(1)①⑤
(2)去浮色     最薄处     盐酸能够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加速染色剂进入细胞,同时使染色质中的DNA 与蛋白质分离,有利于DNA 与染色剂结合       染色均匀、色泽浅
(3)②在低倍镜下观察清楚后,把要放大观察的物像移至视野中央    ④观察并用细准焦螺旋调焦

点评 本题考查检测脂肪的实验、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分布实验、观察线粒体和叶绿体、观察有丝分裂实验,对于此类试题,需要考生注意的细节较多,如实验的原理、实验采用的试剂及试剂的作用、实验现象等,需要考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注意积累.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4.下列关于癌细胞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癌细胞的遗传物质与正常细胞有所不同
B.在适宜条件下,癌细胞能够无限增殖
C.细胞癌变后,彼此之间的黏着性显著降低
D.细胞癌变是完全不可逆转的,所以癌症是不治之症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2.在水稻中有芒(A)对无芒(a)为显性,抗病(B)对不抗病(b)为显性.有两种不同的水稻,一个品种无芒、不抗病,另一个品种有芒、抗病,这两对性状独立遗传.
杂交育种法培育出能稳定遗传的无芒抗锈病的水稻的步骤是:
无芒、不抗病╳有芒、抗病$\stackrel{a}{→}$F1$\stackrel{b}{→}$F2$\stackrel{c}{→}$稳定遗传无芒、抗病的类型.
(1)过程a叫杂交,过程b叫自交.
(2)F1基因型是AaBb,表现型是有芒抗病,无芒、抗锈病中所需基因型是aaBB,整个育种过程至少需要7-8年时间.
(3)写出过程a,即无芒、不抗病和有芒、抗病产生F1的遗传系谱图.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9.中国科学家屠呦呦获得2015年度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实现了中国自然科学诺奖零的突破,其率领的科研团队提取出的青蒿素可以有效地治疗疟疾,在青蒿素被提取之前,奎宁广泛被用来治疗疟疾,治疗机理是奎宁可以和疟原虫DNA结合,形成复合物.下列相关选项不正确的为(  )
A.奎宁作用机理可能是直接抑制疟原虫DNA复制和转录
B.疟原虫DNA复制和转录主要场所是细胞核
C.若疟原虫摄食的主要方式是胞吞,则该过程体现了细胞膜选择透过性
D.青蒿素为植物细胞的一种代谢产物,可能贮存于液泡中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6.下列关于细胞统一性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细胞均具有生物膜结构,生物膜上可进行多种生化反应
B.细胞都以核糖体作为蛋白质合成的“机器”
C.细胞的遗传信息均储存在脱氧核糖核酸分子中
D.细胞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都是线粒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6.豌豆的红花和白花是一对相对性状.通过下、列杂交实验能判断显性和隐性关系的是(  )
①红花×红花一→红花
②红花×红花一→红花(301株)+白花(104株)
③红花×白花一→红花
④红花×白花一→红花(98株)+白花(101株)
A.①和②B.③和④C.①和③D.②和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3.某种遗传病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如图为该遗传病的系谱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该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Ⅲ2为杂合子
B.该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Ⅱ3为纯合子
C.该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Ⅱ1为纯合子
D.该病为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Ⅱ4为纯合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河南天一大联考高一下段考(四)(A卷)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关于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和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用含有35S的培养基培养噬菌体以便对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进行标记

B.二者的设计思路都是设法把DNA与蛋白质分开,研究各自的作用

C.两个实验中都采用了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进行研究

D.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结果是上清液中放射性很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2.苦马豆素(SW)因从灰苦马豆中分离出来而得名,被认为是“未来的肿瘤治疗药物”.以下是相关的实验研究过程及结果.
①将等量的小鼠肝癌Hepal-6细胞悬液,分别接种于若干个含有等量培养液的培养瓶中;
②将培养瓶放于37℃、5% CO2培养箱中培养24h,静置、去除上清液;
③分别加入等量但含不同浓度SW的培养液,于37℃、5% CO2培养箱中继续培养;
④分别在24h、48h、72h时吸取培养液,观察结果,得到不同浓度SW对细胞存活率影响曲线如图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培养箱中5% CO2的作用是维持培养液的pH.
(2)处于间期的肝癌Hepal-6细胞,其分子水平的主要变化是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
(3)步骤③中需要设置对照组,对照组的处理方法应为加入等量不含SW的培养液(或只加等量培养液).步骤③中每个实验组设置5个培养瓶同时进行培养,计数后统计平均值,这是为了减小误差,使实验结果更准确.
(4)分析图中曲线可知,SW对肝癌Hepal-6细胞作用效果的特点是SW浓度越高,对细胞生长发育的抑制作用越强,SW作用时间越长,对细胞生长(存活)的抑制作用越强.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