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 | 观察对象 | 化学药剂 | 实验结果 |
① | 马铃薯细胞中的淀粉粒 | 碘液 | 淀粉粒变成蓝色 |
② | 花生子叶细胞的脂肪颗粒 | 苏丹Ⅳ | 脂肪颗粒被染色橘黄色 |
③ | 豆浆中蛋白质的检测 | 斐林试剂 | 样液呈紫色 |
④ | 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中DNA和RNA的分布 | 吡罗红甲基绿 | 细胞内染色绿色的面积显著小于染色红色的面积 |
⑤ | 人口腔上皮细胞中的线粒体 | 健那绿 | 线粒体呈现蓝绿色,细胞质接近无色 |
⑥ | 黑藻叶肉细胞中的叶绿体 | 台盼蓝 | 叶绿体呈蓝绿色 |
分析 (1)检测脂肪,需要使用苏丹Ⅲ(苏丹IV)染色,然后使用酒精洗去浮色,在显微镜下观察可以看到被染成橘黄色(红色)的脂肪颗粒;
(2)观察DNA和RNA的分布,需要使用甲基绿吡罗红染色,甲基绿与DNA结合形成蓝绿色,吡罗红把RNA染成红色,DNA集中分布在细胞核,RNA分布在细胞质基质;
(3)线粒体需要使用健那绿染色,染成蓝绿色;
(4)观察细胞有丝分裂,需要使用龙胆紫对染色体进行染色以便观察染色体的形态结构变化.
解答 解:(1)①淀粉遇碘液变蓝,①正确;
②检测脂肪,需要使用苏丹Ⅲ(苏丹IV)染色,然后使用酒精洗去浮色,在显微镜下观察可以看到被染成橘黄色(红色)的脂肪颗粒,②错误;
③蛋白质可与双缩脲试剂发生紫色反应,③错误;
④洋葱鳞片叶外表皮有颜色,不适宜用于观察DNA和RNA的分布实验,④错误;
⑤线粒体需要使用健那绿染色,染成蓝绿色,⑤正确;
⑥叶绿体本身有颜色,不需要进行染色,⑥错误错误.
所以上述实验结果的归纳,正确的有①⑤.
(2)实验②中需要使用50%的酒精溶液,其作用是洗去浮色;观察时在低倍显微镜下找到花生子叶切片的最薄处移到视野中央.观察DNA和RNA的分布实验中用盐酸的目的是改变细胞膜通透性,加速染色剂进入细胞;观察细胞有丝分裂实验用盐酸与酒精混合的目的是解离.观察时在低倍显微镜下找到染色均匀、色泽浅的区域.
(3)高倍显微镜的操作流程:在低倍镜下观察清楚,找到物像→将物像移到视野中央→转动转换器换用高倍镜观察→调节反光镜或光圈使视野变亮,同时转动细准焦螺旋直到物像清晰可见.故答案为:
(1)①⑤
(2)去浮色 最薄处 盐酸能够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加速染色剂进入细胞,同时使染色质中的DNA 与蛋白质分离,有利于DNA 与染色剂结合 染色均匀、色泽浅
(3)②在低倍镜下观察清楚后,把要放大观察的物像移至视野中央 ④观察并用细准焦螺旋调焦
点评 本题考查检测脂肪的实验、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分布实验、观察线粒体和叶绿体、观察有丝分裂实验,对于此类试题,需要考生注意的细节较多,如实验的原理、实验采用的试剂及试剂的作用、实验现象等,需要考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注意积累.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癌细胞的遗传物质与正常细胞有所不同 | |
B. | 在适宜条件下,癌细胞能够无限增殖 | |
C. | 细胞癌变后,彼此之间的黏着性显著降低 | |
D. | 细胞癌变是完全不可逆转的,所以癌症是不治之症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奎宁作用机理可能是直接抑制疟原虫DNA复制和转录 | |
B. | 疟原虫DNA复制和转录主要场所是细胞核 | |
C. | 若疟原虫摄食的主要方式是胞吞,则该过程体现了细胞膜选择透过性 | |
D. | 青蒿素为植物细胞的一种代谢产物,可能贮存于液泡中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细胞均具有生物膜结构,生物膜上可进行多种生化反应 | |
B. | 细胞都以核糖体作为蛋白质合成的“机器” | |
C. | 细胞的遗传信息均储存在脱氧核糖核酸分子中 | |
D. | 细胞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都是线粒体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①和② | B. | ③和④ | C. | ①和③ | D. | ②和③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该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Ⅲ2为杂合子 | |
B. | 该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Ⅱ3为纯合子 | |
C. | 该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Ⅱ1为纯合子 | |
D. | 该病为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Ⅱ4为纯合子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河南天一大联考高一下段考(四)(A卷)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关于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和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用含有35S的培养基培养噬菌体以便对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进行标记
B.二者的设计思路都是设法把DNA与蛋白质分开,研究各自的作用
C.两个实验中都采用了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进行研究
D.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结果是上清液中放射性很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