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种小麦中有高秆抗病(TTRR)和矮杆易感病(ttrr)两个品种,控制两对性状的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实验小组利用不同的方法进行了如下三组实验:
请分析回答:
A组F2中出现了矮秆抗病(非亲本)类型,其原因是F1在 形成配子过程中,位于
基因通过自由组合。
⑵ A、B、C三组方法中,最不容易获得矮杆抗病小麦品种是 组。
⑶Ⅰ、Ⅱ、Ⅲ三类矮杆抗病植株中,最可能产生不育配子的是Ⅱ类,通过矮秆抗病Ⅱ获得可育矮杆抗病小麦新品种的方法是 ,获得的矮秆抗病植株中不能稳定遗传的占 %。
⑷假设A组杂交育种中涉及到n对相对性状,每对相对性状各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彼此间各自独立遗传。在完全显性的情况下,从理论上讲,F2表现型共有 种。从F2代起,一般还要进行多代自交和选择,自交的目的是 。
⑸在一块高秆(纯合体)小麦田中,发现了一株矮秆小麦,请设计实验方案探究该矮杆性状出现的可能原因是基因突变还是环境影响(只需写实验步骤)。 。
⑴减数分裂 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
⑵C
⑶ 秋水仙素(或低温)诱导染色体加倍 0
⑷2n 获得基因型纯合的个体
⑸将矮秆小麦与高秆小麦杂交,观察比较子代的表现型。或将矮秆小麦与高秆小麦种植在相同环境条件下,观察比较两者的表现型。
解析试题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A组F2中出现了矮秆抗病(非亲本)类型,属于重组类型,其细胞学基础是F1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在三种方法中,最不容易获得矮杆抗病小麦品种是C组,即诱变育种,因为基因突变频率低且不定向。经过花药离体培养,II成为了单倍体,因此要使其可育应该用秋水仙素诱导染色体书目加倍,其基因型为tR,诱导后成为ttRR为纯合子因此均能稳定遗传。根据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可知:n对相对性状,每对相对性状各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从理论上讲,F2表现型共有2n种,进行连续自交的目的是获得基因型纯合的个体。基因突变导致的变异可以遗传,环境引起的不可遗传,根据此可以判断其矮杆性状出现的原因。
考点:本题考查作物育种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以及识图分析能力。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综合题
下图表示某稳定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情况,A~G表示具体的能量流动过程,a~d表示相关能量数据。请据图分析回答:
(1)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________ kJ·m-2·y-1。
(2)b值为________,过程B中的能量以 形式流动。
(3)当生态系统中分解者很少或没有时,对碳循环的影响是____________________。
(4)如果该生态系统为农田生态系统,从物质循环保持动态平衡的角度看,需要施肥的原因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综合题
请回答下列有关遗传学的问题。
(1)下图A、B表示某经济植物M的花色遗传、花瓣中色素的控制过程简图。植物M的花色(白色、蓝色和紫色)由常染色体上两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A和a,B和b)控制,据图回答问题:
①结合A、B两图可判断A图中甲、乙两植株的基因型分别为 和 。
②植物M的花色遗传体现了基因可以通过 从而间接控制该生物的性状。有时发现,A或B基因因碱基对改变导致基因突变后,该基因控制的性状并不会改变,请从基因表达的角度说明可能的原因 。
③ 若将A图F1紫花植株测交,产生的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 。
(2)临床医学上了解遗传病的规律对预防遗传病有重要意义。下图的某一家族的遗传病系谱图,回答有关问题:
① 如果色觉正常基因为B,红绿色盲基因为b,正常肤色基因为A,白化病基因为a,4号个体的基因型为 。7号个体完全不携带这两种致病基因的概率是 。
② 假设1号个体不携带色盲基因,如果8号个体与10号个体婚配,后代个体兼患两病的概率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综合题
阅读材料并根据题中信息及相关知识回答问题:
Ⅰ.某种鸟类体色的黄和绿(基因用A、a表示)、身体条纹的有和无(基因用B、b表示)是两对独立遗传的相对性状,下表是三组相关杂交实验情况。请分析后回答问题:
第1组 | 第2组 | 第3组 | |||
黄色无纹 × 黄色无纹
黄色无纹 黄色有纹 3 ︰ 1 | 黄色无纹 × 绿色有纹 绿色无纹 黄色无纹 绿色有纹 黄色有纹 1 ︰ 1 ︰ 1 ︰ 1 | 绿色有纹 × 绿色有纹 绿色有纹 黄色有纹 2 ︰ 1 |
| 短肢 | 正常肢 |
F1 | 0 | 85 |
F2 | 79 | 245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综合题
某山村一男性患有一种单基因遗传病。该男性的祖父、祖母、父亲都患该 病,他的两位姑姑中有一位患该病,该患病姑姑婚后生了一个患病的女儿。家系中的其他成 员都正常,请分析回答。
(1) 若要调查该遗传病的发病率,应该______;若要推断该遗传病的遗传方式,应该在______中进行。经过分析可知,该遗传病属于______遗传病。
(2) 请根据题意在方框中绘制出该家庭三代遗传系谱图。
图例:正常女性:〇 正常男性: 女性患者
男性患者:
(3) 该男性的基因型与其患病表妹基因型相同的概率是_______。若该男性色觉正常,与表现型正常、但其父亲为红绿色盲的女性婚配,预计生一个只患一种病男孩的概率是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综合题
图1为动物部分生命活动调节示意图,图2示兴奋传至b点的膜电位变化。分析并回答相关问题:
(1)图1中的下丘脑细胞除具有神经细胞的功能外,还具有 功能。
(2)在图1中的a处给予适宜的刺激后,由图2知:c时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 ,此时电流表指针向 方向偏转。
(3)某药物能阻断突触传递,对神经递质的合成.释放和降解或再摄取等都无影响,则导致兴奋不能传导的原因可能是该药物影响了 的结合。此反映细胞膜具有 功能。
(4)若摘除动物的甲状腺,图1中毛细血管中物质甲的量将会 (增多、减少);注射较多的甲状腺激素,会抑制图1中的 细胞的活动。
(5)当动物失水过多时,图1中的下丘脑细胞分泌的 增多,由垂体释放,作用于 ,促进对水的重吸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综合题
下图表示利用胚胎干细胞(ES细胞)所作的一系列研究,请据图分析回答。
(1)上图中的胚胎干细胞(ES细胞)可以 从______和______中分离获取。
(2) 过程I将胚胎干细胞置于y射线灭活的鼠胎儿成纤维细胞的饲养层上,并加入动物 血清、抗生素等物质,维持细胞不分化的状态。在此过程中,饲养层提供干细胞增殖所需的______,加入抗生素是为了______。该过程对于研究细胞分化和细胞凋亡的机理具有重要意义。
(3) 过程II将带有遗传标记的ES细胞注入早期胚胎的襄胚腔,通过组织化学染色,用 于研究动物体器官形成的时间、发育过程以及影响因素,这项研究利用了胚胎干细胞具有 ______的特点。在哺乳动物早期发育过程中,囊胚的后一个阶段是____________。
(4) 过程III是培育转基因小鼠,将获得的目的基因导人胚胎干细胞之前需构建基因表达 载体,目的是______。将构建好的表达载体导入胚胎干细胞最常用的方法是______。
(5) 过程IV得到的小鼠畸胎瘤中里面全是软骨、神经管、横纹肌和骨骼等人类组织和器官。实验时,必须去除小鼠的胸腺,使其存在免疫缺陷,其目的是______,该过 程 研 究 的 意义在于解决____________问题。
(6) 该研究中,包含的生物技术有______(至少写出两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综合题
生物学家期望将病毒群引诱到人体陷阱细胞中,以防止病毒发生增殖,该方法将给人 们战胜很多疾病(如AIDS)带来希望。HIV通过细胞表面的CD4识别T细胞(如图甲),如果给AIDS患者注射大量用CD4修饰过的红细胞(如图乙),也会被HIV所识别入侵。HIV在红细胞内无法完成复制增殖,最后随红细胞的死亡而被清除。
(1)图丙简单表示HIV的化学组成,其中小分 子a 到大分子A 的过程主要发生在 细胞中。HIV进入人体后,在人体的免疫 应答过程中,不能特异性识别HIV免疫细胞是( )
A.吞噬细胞 | B.T细胞 | C.B细胞 | D.浆细胞 E、效应T细胞 F、记忆细胞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综合题
回答有关生物进化的问题
鸟类与爬行类具有亲缘关系,下图A、B分别为鸟类和爬行类的早期胚胎。
(1)下图中两者的相似之处是都有 (填图中编号与对应的名称) (2分)
(2)两者亲缘关系在古生物学上最直接的证据是__________化石。
19世纪英国某地生活着1种晨昏型鸟,其基因型为AA、Aa和aa的个体分别有2000、2000和6000只,
后来,它们迁移到一个孤岛上生存并繁衍后代。
(3)初始时,该种群中a的基因频率是________。
(4)若干年后,该岛上形成了另一种日出夜伏型的鸟类,则形成这种新型鸟的原因是 ,其中起选择作用的主要环境因子是 。
(5)调查发现控制日出夜伏型鸟某性状的基因型为DD 与Dd,其频率分别为60%和40%, (dd属致死型),那么随机交配繁殖一代后,DD基因型的个体占_______。
如果大熊猫种群无限大,群体内的个体随机交配,没有突变发生,没有任何形式的选择压力,那么群体中的各种基因型的比例每代保持不变。
(6)对某地1个大熊猫种群随机抽样调查,测知该种群中基因型AA、Aa、aa的个体分别有若干只,由此可以计算出A和a的基因频率。而根据A和a的基因频率,可以推测出这个种群中Aa的频率(N)大约是( )
A.0≤N≤100% B.0<N≤50% C.0≤N<50% D.N>50%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