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 据图分析,甲表示内质网,乙表示高尔基体;溶酶体来源于高尔基体,能吞噬并杀死进入细胞的病菌.
分泌蛋白的合成与分泌过程:附着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合成蛋白质→内质网进行粗加工→内质网“出芽”形成囊泡→高尔基体进行再加工形成成熟的蛋白质→高尔基体“出芽”形成囊泡→细胞膜,整个过程还需要线粒体提供能量.
解答 解:(1)分析题图可知,溶酶体来源于高尔基体,溶酶体是消化的车间,能吞噬并杀死进入细胞的病毒或病菌,还能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
(2)真核细胞与原核细胞的主要区别在于含有核膜,COPⅡ被膜小泡负责从A内质网运输的B.
(3)囊泡与细胞膜融合过程反映生物膜在结构上具有一定流动性,题图中分泌出的蛋白质在人体内被运输到靶细胞时,与靶细胞膜上受体(糖蛋白)结合,引起靶细胞的生理活动发生变化,体现了细胞膜具有进行细胞间信息交流的功能.
(4)抗体属于分泌蛋白质,分泌蛋白最初是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中由氨基酸形成肽链,肽链进入内质网进行初步的加工后,进入高尔基体经过进一步的加工形成分泌小泡与细胞膜融合,分泌到细胞外.其不能直接透过膜结构,运输方式属于胞吐,因此运输到细胞外穿过0层磷脂双分子层.
(5)在分泌蛋白合成与分泌过程中,内质网粗加工后“出芽”形成囊泡,囊泡与高尔基体膜融合,这样内质网膜转化为高尔基体膜;高尔基体再加工后,也“出芽”形成囊泡,囊泡与细胞膜融合,这样高尔基体膜就转化为细胞膜.所以分泌蛋白合成与分泌过程中,内质网膜面积减少,细胞膜面积增多,高尔基体膜面积几乎不变,所以抗体分泌后几种生物膜面积的示意图如下:
(6)提取动物的细胞膜,最好选用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因其内无细胞核即各种细胞器.
故答案为:
(1)高尔基体 衰老、损伤的细胞器(“细胞自身产生的碎渣”)
(2)核膜 内质网
(3)进行细胞间信息交流(或“细胞识别”、“传递信息”)
(4)内质网→高尔基体 0
(5)如下图
(6)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哺乳动物血液中的红细胞)
点评 本题的知识点是生物膜系统的相互转化,结构和功能,意在考查考生的识图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准确判断问题的能力.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光照强度 | 叶色 | 平均叶面积 (cm2) | 气孔密度 (个•mm-2) | 净光合速率 (μmolCO2•m-2•s-1) |
强 | 浅绿 | 13.6(100%) | 826(100%) | 4.33(100%) |
中 | 绿 | 20.3(149%) | 768(93%) | 4.17(96%) |
弱 | 深绿 | 28.4(209%) | 752(91%) | 3.87(89%)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①③ | B. | ②③ | C. | ①② | D. | ①②③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在森林中,当害虫增加时食虫鸟也会增多,这样害虫种群的增长就受到控制,这属于生物群落内的负反馈调节 | |
B. | 负反馈调节在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它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 | |
C. | 某营养级生物种类增加时,一定能增大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 | |
D. | 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不是无限的,当外界干扰因素的强度超过一定限度时,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会迅速丧失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甲、乙两组实验采用的是对比试验的方法 | |
B. | 加入质量分数为10%的NaOH溶液是为了吸收空气中除O2以外的其他气体 | |
C. | 将橙色的重铬酸钾溶液滴入B瓶中变成灰绿色证明有酒精产生 | |
D. | 乙组B瓶先封口放置一段时间的目的是使酵母菌繁殖达到一定的数量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突变基因1和2为一对碱基的替换,突变基因3为一对碱基的缺失 | |
B. | 突变基因1为一对碱基的替换,突变基因2和3为一对碱基的增添 | |
C. | 突变基因2和3为一对碱基的替换,突变基因1为一对碱基的缺失 | |
D. | 突变基因2为一对碱基的替换,突变基因1和3为一对碱基的增添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4-2015学年辽宁大连第20中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2014年,埃博拉病毒又肆虐非洲,其形态如图所示。下列有关病毒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埃博拉病毒的遗传物质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核糖核酸
B.埃博拉病毒属于原核细胞构成的生物
C.可用含有碳源和氮源的培养基培养埃博拉病毒
D.一旦离开活细胞,埃博拉病毒就不再表现出生命活动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