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栽有刚发芽玉米幼苗的小盆固定于如图所示的以一定速度匀速旋转的转盘上(小盆不透光),并给予左侧光照。一段时间后,玉米的顶芽和根的生长方向分别为(假定观察时小盆也处于如图位置)( )
A.顶芽↖,根↘ B.顶芽↖,根↙ C.顶芽↗,根↘ D.顶芽↗,根↙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多选题
A. | 叶绿体中ATP的浓度将增加 | |
B. | 用14C标记CO2,检测到14C先出现在物质A中,后出现在物质B中 | |
C. | 若使该植物继续处于CO2浓度为0.003%的环境中,一段时间稳定后,A的浓度将是B的$\frac{1}{2}$倍左右 | |
D. | CO2浓度为0.003%时,该植物光合速率最大时所需要的光照强度比CO2浓度为1%时高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6届河北衡水冀州中学高三下仿真考试(二)生物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关于细胞呼吸的叙述,正确的是
A.有氧呼吸过程中,葡萄糖进入线粒体分解为CO2和H2O
B.有氧呼吸过程中,O2和H2O的利用不在同一阶段
C.人体剧烈运动时,无氧呼吸增强、有氧呼吸减弱
D.等质量脂肪和糖类进行有氧呼吸产生CO2与吸收O2的比值前者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吕梁学院附属高中高二上第二次月考生物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某校生物兴趣小组连续多年对学校附近的树林进行种群密度调查,得到如下统计数据:
第一年 | 第二年 | 第五年 | 第八年 | |
甲种群 | 4490 | 4120 | 67 | 10 |
乙种群 | 0 | 120 | 3210 | 4500 |
请根据上表回答下列问题:
(1)调查甲、乙两种群的种群密度时,常用的方法是 。
(2)甲、乙两种群的年龄组成依次为_____________、 。
(3)甲种群与乙种群之间存在着__________关系,这可能是导致甲种群密度变化的重要因素。
(4)甲、乙种群可为在该群落中的动物提供所需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吕梁学院附属高中高二上第二次月考生物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在种群的下列特征中,对种群数量的变动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 )
A.种群密度 B.年龄组成 C.出生率和死亡率 D.性别比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吕梁学院附属高中高二上第二次月考生物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图表示人体通过体液免疫消灭破伤风杆菌外毒素的过程,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细胞2、细胞3均起源于造血干细胞 B.细胞5仍具有分裂能力
C.②、③过程与细胞膜上蛋白质有关 D.仅细胞4中含有合成物质a的基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吕梁学院附属高中高二上第二次月考生物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关于正常人体内环境稳态的调节,前者随后者变化的情况与右图走势不相符的是( )
A.抗利尿激素分泌量-—饮水量
B.T细胞浓度——HIV浓度
C.胰岛素浓度-—血糖浓度
D.促甲状腺激素浓度-—甲状腺激素浓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吕梁学院附属高中高二上第二次月考生物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肠道病毒EV71常引起儿童手足口病、病毒性咽喉炎。下列关于人体对该病毒免疫过程的说法正确的是( )
A.EV71侵入机体后经T细胞摄取处理,暴露出EV71所特有的抗原
B.T细胞能通过释放淋巴因子攻击被EV71入侵的细胞
C.患儿痊愈后若再次感染该病毒,相应的记忆细胞会迅速产生抗体消灭病毒
D.患儿感染EV71后,需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共同作用才能彻底清除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该分子中含有152个肽键 | |
B. | 参与构成该分子的氨基酸中至少有1个氨基酸的R基有氨基和1个氨基酸的R基有羧基 | |
C. | 该分子中有1个氨基酸残基含硫 | |
D. | 该分子彻底水解将产生153种氨基酸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