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10.生物学家正在从事将病毒引诱到能导致其死亡的栖息地或生活环境方面的试验研究,期望将病毒群引诱到“人体陷阱细胞”中,以防止病毒发生增殖,该方法将给人们战胜AIDS带来希望.已知 HIV通过细胞表面的CD4识别T细胞(如图所示),如果给AIDS患者注射大量用CD4修饰过的“人体陷阱细胞”,也会被HIV所识别入侵.HIV在这样的细胞内无法完成复制增殖,最后随细胞死亡而被清除,下列有关的分析中错误的是(  )
A.T细胞表面的CD4最可能是一种蛋白质
B.可以选择用CD4修饰过的人类成熟红细胞作“人体陷阱细胞”
C.如果HIV中决定某一性状的一段RNA中含碱基A18%、C24%、G32%,则通过逆转录过程形成的双链DNA含碱基A的比例为26%
D.医学上可以通过检测血清中是否存在HIV 的抗体来判断人是否已感染HIV

分析 1、病毒是没有细胞结构的生物,只有依赖活细胞才能生活.
2、细胞膜表面的识别物质是细胞膜表面的糖蛋白.
3、人类成熟红细胞不具备细胞核和核糖体等结构.
4、如果HIV中决定某一性状的一段RNA中含碱基A18%、C24%、G32%,则含U26%(100个中),对应逆转录形成的DNA单链中与U对应的A含量为26%(100个中),与DNA单链互补的另一链含A18%(100个中),所以A含量在整个DNA分子中的比例=(26%+18%)÷2=22%.
5、HIV病毒侵入人体会引发体液免疫(病毒侵入人体细胞前)产生抗体,也可引发细胞免疫(病毒侵入细胞后).

解答 解:A、HIV通过细胞表面的CD4识别T细胞,可推知T细胞表面的CD4最可能是一种蛋白质,A正确;
B、HIV可通过细胞表面的CD4识别后进入T细胞,而人类成熟的红细胞不具备细胞核和核糖体等结构,无法提供HIV增殖所需要的条件,用CD4修饰过的人类成熟红细胞作“人体陷阱细胞”,可使HIV进入人体红细胞后无法完成复制增殖,使HIV随红细胞死亡而被清除,B正确;
C、由以上4的分析可知,通过逆转录过程形成的双链DNA含碱基A的比例为22%,C错误;
D、HIV病毒侵入人体细胞会引起体液免疫产生抗体,所以医学上可以通过检测血清中是否存在HIV的抗体来判断人是否已经感染了HIV,D正确.
故选:C.

点评 本题结合HIV通过细胞表面的CD4识别T细胞的图示,考查艾滋病的发病机理、T细胞的功能、红细胞的结构特点、受体的化学本质等相关知识,考生对艾滋病的发病机理、红细胞的结构、受体的化学本质、免疫的过程的识记和理解是解题的关键.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湖北孝感高级中学高二下期末考试生物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获取目的基因的方法有多种,下列不属于目的基因获取方法的是( )

A.从基因组文库中获取 B.从cDNA文库中获取

C.利用PCR技术获取 D.从含目的基因生物细胞中获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为了探究不同光照处理对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科学家以生长状体相同的某种植物为材料设计了A、B、C、D四组实验.每组处理的总时间均为135s,处理结束时测定各组材料中光合作用产物的含量,处理方法和实验结果如下:
 组别 处理方法 实验结果
 A组先光照后黑暗,时间各为67.5s 光合作用产物的相对含量为M%.
 B组 先光照后黑暗,光照和黑暗交替处理,每次光照和黑暗时间各为7.5s光合作用物的相对含量为70%.
 C组 先光照后黑暗,光照和黑暗交替处理,每次光照和黑暗时间各为3.75ms(毫秒)光合作用产物的相对含量为94%.
 D组 光照时间为135s 光合作用产物的相对含量为100%
回答下列问题:
(1)各组实验的温度、光照强度和CO2浓度等条件相同、适宜且稳定,这样处理的目的是排除无关变量对实验结果的干扰(或保证自变量的唯一性).
(2)上表中,对照组是D组;M对应数字应为50.
(3)可以判断,单位光照时间内,B组和C组植物合成有机物的量 高于D组植物合成有机物的量,依据是B组和C组只用了D组一半的光照时间,其光合作用产物的相对含量却是D组的70%和94%;
(4)A、B、C三组处理相比,随着光照和黑暗交替频率的增加,使光下产生的 ATP和[H]能够及时利用与及时再生,从而提高了光合作用中CO2的同化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8.取某植物M的花药离体培养获得植株P,在P的一个根尖分生区细胞染色体情况如图[④号和⑦号染色体形态相同,⑤号和⑥号染色体形态相同],另取M植株的幼苗,用适宜浓度的秋水仙素处理其芽尖,获得植株Q.
(1)P植株是单倍体,它的一个染色体组有2个染色体.
(2)理论上Q植株是八倍体,植株Q的一个细胞中最多染色体个数为32个.
(3)理论上Q的根部细胞应该是4个染色体组.
(4)图中④号染色体上存在着A和a基因,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该细胞在有丝分裂间期发生了基因突变造成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5.分子识别常表现在受体与配体的相互作用,受体是指位于细胞膜上、细胞质、或细胞核中能与来自细胞外的生物活性分子专一结合,并将其带来的信息传递给效应器,从而引起相应的生物学效应.这些大分子大多是(  )
A.蛋白质B.核酸C.糖类D.脂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5.绿色植物的细胞内存在几个遗传系统?(  )
A.1B.2C.3D.4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玉米体细胞有20条染色体,正常情况下,玉米根尖分生区细胞经过一次有丝分裂后,产生的每个子细胞中,染体数目为(  )
A.20条B.30条C.40条D.50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9.下列说法与图示不相符的是(  )
A.若A表示血糖的浓度,则B可以代表胰岛素的浓度
B.若A表示甲状腺激素的浓度,则B表示促甲状腺激素的浓度
C.若A表示群落中被捕食者的数量,则B可以表示捕食者的数量
D.若A表示轻度污染水体中的有机物含量,则B可以表示分解者的数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0.为了研究早餐质量对学生血糖和胰岛素水平的影响,某研究小组选取40名健康学生志愿者,按平时早餐习惯分成不进早餐组、高糖组、高脂高蛋白组和均衡营养组,按组别给予相应早餐,并分别于空腹(餐前)和餐后1、2、3小时取静脉血检测血糖浓度和胰岛素含量,实验期间不食用其他食物,实验结果见下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不进早餐组2小时后表现出精力不旺盛、注意力不集中的状态,主要原因是血糖浓度降低,能量供应不足.
(2)在4组实验中,早餐后高糖早餐组血糖浓度升得最快,其主要原因是大量糖类消化水解成葡萄糖后被快速吸收.
(3)高脂高蛋白组胰岛素水平较高,说明氨基酸和脂肪酸能促进胰岛素的分泌.
(4)若餐后1小时取血的同时对4组收集尿液进行尿糖含量检测,是否会有尿糖组出现?否,原因是血糖若超过9mmol/L,就会出现尿糖.从图中实验结果看,4组进食1小时后血糖浓度均未超过9mmol/L,不会出现糖尿.
(5)胰岛素分泌的调节方式既有体液调节又有神经调节,这与胰岛B细胞的多种受体有关.下列物质中可被胰岛B细胞受体识别的有BDE(多选).
A.胰淀粉酶      B.胰高血糖素      C.促甲状腺激素    D.神经递质    E.葡萄糖
(6)现有甲(正常)、乙(胰岛B细胞受损)、丙(对胰岛素敏感性降低)三人,在一次口服较多葡萄糖后,三者胰岛素分泌量由高到低依次为丙、甲、乙.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