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的抗病和不抗病、高秆和矮秆是两对独立遗传的相对性状。现有不抗病矮秆玉米种子(甲),研究人员欲培育抗病高秆玉米,进行以下实验:
实验①:取适量的甲,用合适剂量的γ射线照射后种植,在后代中观察到白化苗6株、抗病矮秆1株(乙)和不抗病高秆1株(丙)。将乙与丙杂交,F1中出现抗病高秆、抗病矮秆、不抗病高秆和不抗病矮秆。选取F1中抗病高秆植株上的花药进行离体培养,获得幼苗,经秋水仙素处理后,选出纯合二倍体的抗病高秆植株(丁)。
实验②:以甲和丁为亲本进行杂交,F1都表现为抗病高秆。
以下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实验②可以确定这两对相对性状之间的显、隐性关系 |
B.实验①F1中抗病高秆植株能产生四种类型的雌、雄配子 |
C.该育种实验运用了诱变育种、单倍体育种和杂交育种技术 |
D.实验①中的白化苗不能合成叶绿素,不久会死亡。这类变异属于不遗传的变异 |
D
解析试题分析:实验②中,抗病高秆(纯)×不抗病矮秆→抗病高秆,可知抗病和高秆是显性,由于乙×丙→抗病高秆、抗病矮秆、不抗病高秆和不抗病矮秆,假设抗病与不抗病由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高秆和矮秆由B/b控制,则乙为Aabb,丙为aaBb,故F1中抗病高秆是AaBb,能产生四种配子,AB正确。用合适剂量的γ射线照射引起基因突变属于诱变育种,乙×丙→抗病高秆、抗病矮秆、不抗病高秆和不抗病矮秆,属于杂交育种,花药进行离体培养,获得幼苗,经秋水仙素处理,属于单倍体育种,C正确。白化苗的出现是由于基因突变形成,属于可遗传变异,D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自由组合定律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识记所列知识点,并能运用所学知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的能力。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单选题
现代进化理论认为,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下列哪种变异现象不属于此类突变的范畴
A.黄色黄色、绿色 | B.红眼果蝇中出现了白眼 |
C.猫叫综合征 | D.无子西瓜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单选题
下图中①~③表示的是生物体内3种有机分子的结构。其中①仅存在于植物细胞中。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①~③存在于所有植物细胞 | B.②中也含有与a方框类似的结构 |
C.细胞中没有①就不能产生③ | D.没有③时,细胞仍能合成①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单选题
下列有关酶与ATP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酶和ATP主要分布在细胞内 |
B.人成熟红细胞不能合成酶但能产生ATP |
C.酶催化的化学反应都需要消耗ATP |
D.ATP的合成与分解离不开酶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单选题
将一株生长正常的绿色植物置于密闭的玻璃容器内,在适宜条件下,光照培养一定时间。随着时间的延长,玻璃容器内CO2浓度可能出现的变化趋势是
A.一直保持稳定,不发生变化 |
B.一直降低,直至为零 |
C.先降低、再升高,至一定水平时保持相对稳定 |
D.降低至一定水平时保持相对稳定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单选题
下图表示生物膜的亚显微结构,其中a和b为两种物质的运输方式,下列对生物膜结构和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A.不同物种的细胞中①、②的种类相同,而③的种类可能不同 |
B.a可以表示O2由内环境中进入细胞内 |
C.黄瓜的花粉落到丝瓜花的柱头上不能萌发,可能是①在起作用 |
D.若图示为肝细胞膜,则b可代表葡萄糖,由载体搬运进入细胞内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单选题
下列有关生物学知识的描述,正确的是
A.种群密度不能准确地反映种群数量变化的趋势 |
B.XY型性别决定与ZW型性别决定在决定性别的时间上都一样,都是在受精时 |
C.选择高度分化的动物体细胞进行培养有利于获得大量细胞 |
D.酶通过为反应物供能和降低活化能来提高化学反应速率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单选题
若只考虑雄性果蝇的性染色体,不考虑染色体上的基因情况,则在无交叉互换时
A.一个精原细胞产生两个相同精子的概率为1/2 |
B.该果蝇经减数分裂最多可以产生4种含不同性染色体的精子 |
C.经过正常减数分裂产生的精子只含有一个染色体组且只含1条性染色体 |
D.子代雌蝇X染色体10O%来自该果蝇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单选题
下图为特异性免疫发生的过程图解,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通过基因疗法改造血友病女患者的①,其儿子仍患血友病 |
B.抗原再次侵入机体时只作用于⑤发生特异性免疫反应 |
C.先天性胸腺发育不良的个体仍具有一定免疫功能 |
D.细胞⑥有分泌功能,HIV主要攻击细胞③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