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13.已知小麦抗锈病是由显性基因控制,让一株杂合子小麦自交得F1,淘汰掉其中不抗诱病的植株后,再自交得F2,从理论上计算,F2中抗绣病占植株总数的(  )
A.$\frac{1}{4}$B.$\frac{5}{8}$C.$\frac{5}{6}$D.$\frac{1}{6}$

分析 根据题干信息“小麦抗锈病是由显性基因控制”可知,小麦的抗锈病相对于不抗锈病为显性性状(用A、a表示),则该杂合子小麦的基因型为Aa.抗锈病杂合子小麦(Aa)自交得F1,则F1的基因型及比例为AA:Aa:aa=1:2:1.

解答 解:由以上分析可知F1的基因型及比例为AA:Aa:aa=1:2:1,淘汰其中不抗锈病的植株(aa)后,剩余植株中,AA占$\frac{1}{3}$,Aa占$\frac{2}{3}$.淘汰掉不抗锈病的植株后,再自交,则:
①$\frac{1}{3}$AA自交不发生性状分离;
②$\frac{2}{3}$Aa自交发生性状分离(AA:Aa:aa=1:2:1).
所以F2中AA=$\frac{1}{3}$+$\frac{2}{3}$×$\frac{1}{4}$=$\frac{1}{2}$;Aa=$\frac{2}{3}$×$\frac{1}{2}$=$\frac{1}{3}$,aa=$\frac{2}{3}$×$\frac{1}{4}$=$\frac{1}{6}$.
从理论上计算,F2中抗绣病占植株总数的$\frac{5}{6}$.
故选:C.

点评 本题考查自交的算法,自交算法的要求是①先求出每种基因型的概率,②计算每种基因型自交以后子代的基因型的概率,③把基因型前面的系数乘以自交以后子代基因型的系数,④最后合并同类项,得出每一种基因型的概率.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8.据报道,尽管存在巨大争议,世界上首例“三亲婴儿”仍然于2016年4月在墨西哥诞生.三亲婴儿的培育技术路线如图.

回答下列问题:
(1)三亲婴儿培育技术中,过程A使用的技术是核移植;在体外受精前需对精子进行获能处理;由“受精卵→三亲婴儿”过程中,需用到的胚胎工程技术有早期胚胎培养和胚胎移植.
(2)利用三亲婴儿培育技术可以避免三亲中母亲(填“捐献者”、“母亲”或“父亲”)中的线粒体中(填“常染色体上”、“性染色体上”或“线粒体中”)的基因缺陷传给孩子.
(3)三亲婴儿与体细胞克隆动物多利羊在遗传物质来源上的主要区别是三亲婴儿的细胞核基因来自于父母双方,体细胞克隆动物多利羊的细胞核基因只来自于一方(母方).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9.培养基被污染后,除了大肠杆菌外,又滋生了别的细菌和真菌,整个培养基从生命系统的结构来分析应属于(  )
A.生态态系统B.群落C.种群D.个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比较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胞质分裂,动物细胞的特点是(  )
A.分裂后期,细胞中形成细胞板
B.分裂末期,细胞中出现细胞板
C.分裂后期,细胞在赤道板上形成环沟
D.分裂末期,细胞在赤道板上形成环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8.如图代表人体胰岛细胞中发生的某一过程(AA代表氨基酸),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上图所示为转录过程
B.决定氨基酸4的密码子是UGC
C.肽链的AA的排列顺序最终是由DNA上的碱基对的排列顺序决定的
D.α链上有A、T、G、C四种碱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8.如图表示某生物膜结构以及物质运输与膜的关系,图中A、B、C表示某些物质,a、b、c表示物质跨膜运输方式.据图回答([]填图中字母,横线填相关内容)
(1)在低温下,B排列整齐.但温度上升后,会出现排列不整齐的现象,其厚度也会减小,这说明生物膜的结构特点是流动性.
(2)在物质通过该结构时,C起着载体作用,使生物膜具有选择透过性.
(3)若这是胰岛素的靶细胞,则膜上识别胰岛素功能的物质是[A]糖蛋白.
(4)若这是人体小肠上皮细胞膜,葡萄糖通过该膜的跨膜运输方式是主动运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5.如图甲是膝跳反射反射弧结构示意图,图乙是图甲中某一结构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请据图作答:

(1)甲图中f表示的结构是感受器,乙图是甲图中d(填字母)的亚显微结构放大模式图,乙图中的B是下一个神经元的树突膜或胞体膜.
(2)膝跳反射时,兴奋从A传到B的信号物质是神经递质,兴奋由A传到B的信号转变是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兴奋不能由B传到A的原因是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
(3)已知A释放的某种物质可使B产生兴奋,当完成一次兴奋传递后,该种物质立即被分解.某种药物可以阻止该种物质的分解,这种药物的即时效应是B神经元持续兴奋(突触后神经元持续兴奋).
(4)神经细胞合成的递质,经过高尔基体加工,形成突触小泡,释放到突触间隙,被突触后膜上相应的“受体”识别,引起反应,“受体”的化学本质是糖蛋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根据如图1所示表示的实验过程,回答下列问题:(A、B表示某种植物的胚芽鞘)

(1)图1甲中,供应块是含生长素的琼脂块,接受块是不含生长素的琼脂块.实验结果,胚芽鞘C发生的现象向左弯曲生长.这一现象说明生长素能由胚芽鞘的上部运输到下部,促进生长.
(2)图1乙中胚芽鞘D不能发生C的现象,这说明生长素不能由胚芽鞘的下部运输到上部.
(3)上述实验说明,生长素在植物体内的运输方向从形态学上端到下端.运输方式是主动运输.
(4)如图2所示表示植物不同器官对生长素的反应,A点所对应的生长素浓度,对茎、芽、根生长的效应依次是促进生长、促进生长、抑制生长;分析三条曲线,可见生长素对同一植物的不同器官的作用程度不同;单独分析一条曲线表明生长素的作用具有两重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甲图表示不同浓度生长素对植物茎生长的影响,乙图表示将盆栽植物横放时植物的生长状况.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
A.甲图说明用不同浓度生长素溶液处理扦插枝条,生根数量一定不同
B.乙图中根的向地性和胚芽鞘的向光性生长素作用原理相似
C.甲图曲线的含义和乙图根的生长状况都能说明生长素的作用具有两重性
D.乙图中a处生长素的浓度一定大于甲图中M处的生长素浓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