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5.植物生理学家对植物的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下图甲表示温度对某植物CO2的外界吸收量与释放量的影响;图乙表示进行这两种生理过程的细胞器之间的关系.请回答相关问题:
(1)甲图中A点时,植物的光合作用强度是否达到了最大值?否,A~B阶段CO2吸收量逐渐下降的原因是随着温度升高,呼吸速率比光合速率增加得快,细胞内产生的CO2增多,从外界吸收的CO2减少.
(2)研究证明,光合作用达到最强时的温度并不能使植物细胞呼吸强度达到最大,请简要解释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光合作用有关的酶与呼吸作用有关的酶最适温度不同.根据甲图分析,若要使该种植物积累有机物速率达到最大值,应维持环境温度为25℃比较合适.
(3)在甲图中B点时,乙图a~f过程中不会发生的是e、f(填字母).乙图中物质X是丙酮酸和[H].

分析 甲图是温度对细胞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的影响,图中虚线表示温度对净光合作用的影响,实线表示温度对细胞呼吸作用的影响,实际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净光合作用;图乙中,①是叶绿体,②是线粒体,a过程表示叶绿体从外界吸收二氧化碳,b过程表示叶绿体产生的氧气释放到细胞外,c过程表示叶绿体产生的氧气被线粒体吸收利用,d过程表示线粒体产生的二氧化碳被叶绿体吸收利用,e表示线粒体产生的二氧化碳释放到细胞外,f表示线粒体从外界吸收氧气;X是葡萄糖酵解的产物丙酮酸和[H].

解答 解:(1)植物的实际光合作用=净光合作用+呼吸作用,A点是净光合作用最大的点,但不是实际光合作用最大的点;AB随温度升高,参与呼吸作用的酶活性增强速率大于参与光合作用的酶活性增强速率,细胞呼吸速度的增加大于光合作用速度的增加,细胞呼吸为光合作用提供了越来越多的CO2,因此植物从外界吸收的CO2越来越少.
(2)由于参与光合作用的酶的最适温度与参与细胞呼吸的酶的最适温度不同,因此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最适宜温度不同,光合作用达到最强时的温度并不是植物细胞呼吸强度达到最大时的温度.若要使该种植物积累有机物速率达到最大值,应维持环境温度为25℃比较合适.
(3)甲图中的B点,呼吸作用大于光合作用,光合作用吸收的二氧化碳来自线粒体,呼吸作用产生的二氧化碳一部分进入叶绿体中被利用,一部分释放到细胞外,即图中的a、b、c、d过程.分析乙图可知,物质X是葡萄糖酵解的产物,丙酮酸和[H].
故答案为:
(1)否     随着温度升高,呼吸速率比光合速率增加得快,细胞内产生的 CO2增多,从外界吸收的CO2减少
(2)光合作用有关的酶与呼吸作用有关的酶最适温度不同     25℃
(3)e、f               丙酮酸和[H]

点评 对于线粒体和叶绿体的结构和功能,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过程中的物质变化过程,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之间的关系及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的综合理解应用,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并应用相关知识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判断的能力是本题考查的重点.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6届江苏南京市高三年级下期第三次模拟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图一是细胞中几种化合物含量的扇形图,图二是活细胞中元素含量的柱形图,图三是噬菌体中由a、b和c构成的化合物m,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若细胞代谢正常,则图一中的甲化合物是水

B.若细胞完全脱水,则含量最多的元素不是图二中的a

C.若图三中的c为腺嘌呤,则m为腺嘌呤核糖核苷酸

D.图三中的a和b交替连接,构成遗传物质的基本骨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6届广东省中山市高三4月高考模拟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洋葱是高中生物实验的常用材料。请回答:

(1)利用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观察DNA和RNA的分布时,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到被染成绿色的细胞结构是 。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中没有而黑藻叶肉细胞中含有的细胞器是

(2)探究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时常选用紫色的洋葱鳞片叶,实验中可以根据 等变化来判断和比较细胞发生质壁分离的程度。

(3)观察洋葱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时,解离的主要目的是 。使用低倍显微镜观察时,需找到 区的细胞,其中处于分裂间期的细胞所进行的物质准备主要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6届福建省厦门市高三下期第二次(5月)质量检查理综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关于“探究温度影响淀粉酶活性”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A.合理设定实验温度属于控制实验的自变量

B.淀粉与淀粉酶应分别达到设定温度后再混合

C.可选用碘液或斐林试剂对实验结果进行检测

D.淀粉的用量和保温时间均可能影响实验结果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6届福建省三明市毕业班5月质量检查理综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研究人员为探究温度和光照对某种莴苣种子发芽率的影响.将吸足水分的莴苣种子进行不同时间的光照处理后,立即放入黑暗的培养箱里恒温(分别为200C、300C)培养,第7天统计其发芽率。结果如下图:

(1)实验前可利用TTC染色法侧种子的活力,原理是无色的TTC染液接受了种子胚细胞有氧呼吸第 阶段产生的[H],被还原成红色。染色处理后胚为 (无色,红色)的种子为无活力种子,不会发芽。

(2)种子萌发过程中会合成 催化淀粉水解,最终生成葡萄糖。葡萄糖首先在细胞内 (场所)中被分解,释放的能量中大部分去向是

(3)综合分析表中数据可知,光照对该莴苣种子发芽率的影响表现为 。莴苣一般于秋季种植,若要在夏季育苗室中播种,从节能减排角度考虑,可采取 措施来提高种子发芽率。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0.科研人员在黑暗环境中培养水平放置的豌豆种子,获得图1所示豌豆幼苗,研究生长素(IAA)对植物背地(向上)生长的影响.
(1)豌豆幼苗中合成IAA的主要部位主要是幼苗的幼嫩的芽、叶(不能答发育中的种子).
(2)实验一:科研人员切取幼苗的AB段(上胚轴),分别提取P侧和D侧细胞的所有mRNA,与被IAA诱导表达的PsIAA$\frac{4}{5}$基因的探针进行核酸(或“DNA-RNA”)杂交,目的是通过检测P侧和D侧PsIAA$\frac{4}{5}$基因的转录水平,来检测IAA(生长素)的含量.检测发现P侧的IAA浓度较高,推测该侧细胞的伸长生长较快,导致上胚轴向上弯曲,表现出背地性.
(3)实验二:科研人员将若干幼苗分为两组,每一组切取AB段并纵剖为P侧和D侧两部分,将其中一组B端插入含有14C-IAA溶液的试管中,另一组A端插入.6h后分别测定两组不接触14C-IAA溶液一端的14C-IAA相对浓度,结果如图2.A端插入和B端插入结果相比较,说明IAA(生长素)极性运输强于非极性运输,并且P侧运输能力较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7.1952年,赫尔希和蔡斯完成了著名的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该实验包括4个步骤:①噬菌体侵染细菌②35S和32P分别标记T2噬菌体③放射性检测④搅拌离心
(1)该实验步骤的正确顺序是C
A.①②④③B.④②①③C.②①④③D.②①③④
(2)该实验分别用32P和35S标记T2噬菌体的DNA和蛋白质,在图甲中标记元素所在部位依次是①④(填序号).该实验得出的结论是DNA是遗传物质

(3)若测定放射性同位素主要分布在图乙中离心管的上清液中,则获得该实验中的噬茵体的培养方法是C
A.用含35S的培养基直接培养噬菌体
B.用含32P培养基直接培养噬菌体
C.用含35S的培养基培养细菌,再用此细菌培养噬菌体
D.用含32P的培养基培养细菌,再用此细菌培养噬菌体
(4)图乙中锥形瓶内的营养成分是用来培养大肠杆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4.将小麦绿色叶片放在温度适宜的密闭容器内,测量在不同的光照条件下容器内氧气量的变化,结果如图所示.请据图回答:
(1)b点时能产生ATP的场所有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叶绿体.
(2)b点时,叶片的光合作用速率等于(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呼吸作用速率.a点以后的短时间内,叶片细胞内C3的量将减少.
(3)在5~15min内,该容器内氧气量增加的速率逐渐减小,这是因为光合作用使密闭容器内CO2浓度逐渐减小,光合作用速率逐渐减小.
(4)如果叶片的呼吸速率始终不变,则在5~15min内,小麦叶片光合作用的平均速率(用氧气产生量表示)是6×10-8mol/min.
(5)请写出光合作用的总方程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5.下列关于探究土壤中微生物的分解作用的实验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实验设计要遵循单一变量原则和对照原则
B.可以用菲林试剂来检测微生物是否分解了淀粉
C.实验中的对照组要进行灭菌处理
D.对土壤进行高温处理的目的是杀死土壤中的微生物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