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 1、静息时,神经细胞膜对钾离子的通透性大,钾离子大量外流,形成内负外正的静息电位;受到刺激后,神经细胞膜的通透性发生改变,对钠离子的通透性增大,钠离子大量内流,因此形成内正外负的动作电位.兴奋部位和非兴奋部位形成电位差,产生局部电流,兴奋就以电信号的形式传递下去,但在神经元之间以神经递质的形式传递.
2、兴奋在神经元之间需要通过突触结构进行传递,突触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其具体的传递过程为:兴奋以电流的形式传导到轴突末梢时,突触小泡释放递质(化学信号),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引起突触后膜产生膜电位(电信号),从而将兴奋传递到下一个神经元.
3、甲状腺激素的调节过程:下丘脑→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垂体→促甲状腺激素→甲状腺→甲状腺激素,同时甲状腺激素还能对下丘脑和垂体进行负反馈调节.
解答 解:(1)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
(2)神经纤维受到刺激时,细胞膜对钠离子的通透性增加,钠离子大量内流,形成内正外负的动作电位;兴奋区域与未兴奋区域形成电位差,膜内电流的流动方向与兴奋的传导方向一致,即由兴奋区域流向未兴奋区域;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刺激细胞甲相关的生命活动.
(3)在图中N处给予某种药物后,再刺激轴突M,发现神经冲动的传递被阻断,且检测到N处神经递质的量比给予药物之前减少,这可能是由于该药物促进了神经递质的分解(抑制了突触前膜分泌递质).
(4)抗体是由浆细胞产生的,而初次免疫中,浆细胞是由B细胞增殖分化形成的;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后,使化学信号转化为电信号;胸腺是T细胞成熟的地方,因此临床上治疗重症肌无力,有时采用胸腺切除法,目的是抑制造血干细胞分化形成T细胞,以控制相应的免疫应答.
(5)甲状腺激素的调节过程:下丘脑→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垂体→促甲状腺激素→甲状腺→甲状腺激素,同时甲状腺激素还能对下丘脑和垂体进行负反馈调节.如果该图表示人在抵御寒冷时的部分调节过程,则细胞甲可能是下丘脑细胞,分泌物a可代表其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故答案为:
(1)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
(2)钠离子 兴奋 未兴奋 神经递质
(3)促进了神经递质的分解(抑制了突触前膜分泌递质)
(4)B细胞 化学信号→电 分化形成T细胞
(5)下丘脑 促甲状腺激素释放
点评 本题结合图解,考查神经-体液调节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识记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过程;甲状腺激素的分解调节过程,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人体代谢中的生物化学反应主要发生在细胞内 | |
B. | 血红蛋白、递质、葡萄糖和CO2都是内环境的成分 | |
C. | 内环境稳态的实质是内环境的渗透压,温度和pH保持不变 | |
D. | 小肠绒毛上皮细胞生活的内环境为组织液和消化液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frac{4}{49}$ | B. | $\frac{1}{7}$ | C. | $\frac{16}{100}$ | D. | $\frac{1}{12}$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蛋白质在细胞膜上的分布是不对称的,与其功能有关 | |
B. | 酵母菌、乳酸菌和造血干细胞都能进行有丝分裂 | |
C. | 卵细胞的体积大,有利于它与周围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 | |
D. | 癌细胞中糖蛋白及核糖体减少,使得癌细胞之间黏着性降低,容易扩散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萨顿的结论不具逻辑必然性,摩尔根用事实证明了其结论 | |
B. | 萨顿和摩尔根都分析了染色体和基因在遗传过程中的行为 | |
C. | 萨顿和摩尔根在分析实验过程中都以孟德尔的结论为基础 | |
D. | 萨顿和摩尔根都是提出假说后再对新实验进行预测并验证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叶片 | 光补偿点 μmolgm-2•s-1) | 光饱和点 μmolgm-2•s-1) | 叶绿素a mg•g-1) | 最大净光合速率 nmolO2•g-1min-1) |
新生阔叶 | 16.6 | 164.1 | 0.37 | 1017.3 |
繁殖期阔叶 | 15.1 | 266.0 | 0.73 | 1913.5 |
狭叶 | 25.6 | 344.0 | 0.54 | 1058.2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